云南的马鹿洞人,那是相当有来头。在 2003 年印尼发现 “霍比特人” 之后,东亚人类起源和进化研究好久都没啥大动静。马鹿洞人一出现,立马被当成了重大突破。
到了 2015 年 12 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联手,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期刊上发表了篇论文。这论文一发表,学术界都跟着热闹起来,好多人都盯着,就盼着能多挖出点真相来。
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1989 年 8 月的一天,蒙自县文化站有个叫李福顺的工作人员,碰巧看见辆采石的拖拉机,车上石头隐隐约约露出些模样。就这一眼,李福顺心里 “咯噔” 一下,心跳陡然就加快了。凭着职业的那股敏感劲,当下就断定:这些石头里,保准有脊椎动物化石。消息一传开。到了 8 月 23 日,一支强强联合的发掘队迅速组建起来,有云南省博物馆古人类研究室的专业人员,还有红河州文物管理所、蒙自县文化馆的同行们。他们直奔蒙自县城西南方向,大概 7 公里外的文澜镇黄家山采石场,立马展开抢救性的清理发掘工作。这一挖,可就挖出了后面一连串的精彩故事。
当时可是抢救性发掘,时间紧任务重,就 11 天,将近 9 米厚的堆积层就给清理出来了。虽说当时干活急了些,没那么细致,可该做的一样没落下。出土的化石,都被妥善保存,还仔仔细细做了记录。而且啊,遗址那儿本来在采石,就因为这次发掘,施工立马停了,一直完整保留到现在。
后来研究发现,马鹿洞挖出来的东西可不少。先说人类化石残片,就有好几十件呢,像头盖骨、颌骨、股骨,还有牙齿啥的。再看动物化石,那更是多得吓人,足有上千件,鹿、竹鼠、熊、牛,这些动物的化石都有。
为什么叫 “马鹿洞” 呢?
这洞以前被土埋得严严实实的,根本没个正经名字。后来挖的时候,发现出土的化石里,大型鹿类的化石数量最多。大伙一合计,就管这儿叫 “马鹿洞” 吧。
考古学家在这里可有了大发现,找到了特征不一样的人群。有人就说了:“同一个遗址里,不同人群能共存,这事儿,全世界独一无二!”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人类学家杰夫・施瓦茨那可是相当大胆推测,他觉着这些化石起码代表了三种人类呢。这些化石,有意思的地方很多。有的带着古老型智人的特点,有的呢,能人、直立人阶段人类的特征它又有。
具体情况呢
马鹿洞人的头盖骨,很有意思!这头盖骨的主人是个女性,她的眉脊很粗,左右眉脊还呈波状,眉额沟特别显著,最出奇的是,没有下巴!这可透着一股不该在那个时段还留存的原始劲。再看看股骨,它主人的性别现在已经搞不清了。这股骨,总体形态短,骨干窄,骨质外层薄,股骨颈还挺长,肌肉附着的部位靠后。凭这些特点,就能断定它的主人腿部肌肉发达,走路、奔跑那是一把好手。估算下来,主人身高差不多 1 米 5,体重 45 公斤。这股骨可比头骨还原始,带着直立人甚至能人阶段人类的特征呢。还有下颌骨,这里面门道也不少,有两种。一种长着巨大的臼齿,据推测,它的主人没有现代人那种隆起的下巴,这些特征,怎么看都像是至少十万年之前的人类化石。另一种下颌骨呢,臼齿小,它的主人应该是有下巴的,明摆着具有现代人的特征。
研究团队碰到个困惑的事。从解剖学来讲,在马鹿洞人生活的一万四千年前,那会儿主流人群的相貌、体征,按道理该和咱们现代人差不多了。可马鹿洞人呢,偏偏保留了好多原始人种的特征,这可太怪了!而且,他们还有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本事。会用颜料给同类的骨头染色,还能搞复杂的人工钻孔,就凭这些,足以证明他们已经有现代人的行为啦。好几种不同人类的化石,居然同时出现在一个遗址里。打个比方,就好像不同特征的人群,从不同年代 “嗖” 地一下,全 “穿越” 到同一个地儿了。这可比影视剧里编的主人公穿越到不同朝代的情节真实多了,也精彩得多!
大伙肯定好奇,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呢?这马鹿洞人,究竟归在哪一类呢?是能人?直立人?还是智人?这问题,就像个谜团,一直悬在大家心头。
各位朋友
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