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警钟敲响:莫待曝光才“救火”,师德失范零容忍
祥冬看趣
2025-02-26 09:36:33
南京某大学教师宋某涉嫌师德失范行为一事,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舆论千层浪。在2月24日晚相关信息于网上曝光后,学校虽迅速做出了免去宋某某环境学院副院长职务、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等初步处理决定,但这一事件背后,仍有诸多值得我们深思与批判之处。
师德,是教育行业的基石,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所在。研究生导师,不仅肩负着学术指导的重任,更是学生品德塑造的引路人。然而,宋某某的行为却严重背离了这一神圣职责,他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对“为人师表”这四个字的亵渎,是对无数兢兢业业、坚守师德底线教师的抹黑。
学校在事件发酵后的快速反应,看似雷厉风行,实则也暴露出前期监管的漏洞。为何在问题暴露于公众视野之前,学校未能察觉?是日常监督机制的形同虚设,还是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仅仅停留在表面口号?高校不能总是等到舆论压力如山倒时,才匆忙应对,而应将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防患于未然。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一事件也反映出整个教育界在师德管理上的一些通病。部分高校过于注重科研成果、学术业绩,而忽视了对教师品德的考核与培养。在一些地方,“重才轻德”的现象依然存在,使得一些有才无德之人混入教师队伍,给学生和教育事业带来潜在危害。
师德失范行为的发生,损害的不仅仅是个别学生的利益,更是对整个教育公信力的侵蚀。当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崩塌,对学术的敬畏不再,教育的未来将何去何从?高校必须痛定思痛,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彻底整治师德师风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对宋某某的初步处理只是第一步,后续的调查应更加深入透明,给公众一个完整、真实的交代。同时,其他高校也应以此为鉴,反思自身在师德建设方面的不足,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机制,真正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切莫让师德失范事件再次成为教育之痛。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