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末,楚国国君熊渠喊出口号——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此刻意味着楚人释放了一个重大信号,我楚国不再跟周天子混了,不当小弟,要脱离原先的封建体系,自己玩。

楚国其实很想融入周朝的大家庭,可惜在天子和诸侯的眼里楚人始终是蛮夷,看不上,不带他们玩。
既然如此,楚国只好选择自己玩。
于是已然强大起来的楚国不朝天子,不再完全效仿其他藩国的政治制度,逐渐摸索和改良自己的国家政体,并且开始武力北伐。

熊渠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
东周的天子丧失实权之后,没有能力继续统治和管束诸侯,天下成为一盘散沙,封建制度受到了严峻挑战,但是又没有新的制度来解决眼下问题。

《左传》记载:桓公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
为什么惧楚?因为楚国等于独立了,他攻打其他诸侯可以不需要遵循周礼。
桓公六年,楚国首次伐随,意图吞没江汉平原。
随侯发出灵魂拷问:我无罪,凭啥打我?
熊通的答复是:我蛮夷,打你不需要理由,无罪也打。

随国和诸姬抱团,抵挡住楚国的第一次攻击,然后赶紧向周桓王汇报情况。
随侯建议:老大您赶紧满足熊通的愿望,提升他的爵位,哪怕给他公爵都行。毕竟爵位这玩意是虚名,但是楚国就能重新回到体制之内,他们就不能胡来了。
好比玉皇大帝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给他一个虚设的编制是一个道理。
周桓王政治水平有限,没能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不同意。结果熊通大怒,称王。

好了,人家跟你天子平起平坐,更加肆无忌惮。
桓公八年,楚武王第二次伐随,随国战败,求成请和。
照这个趋势下去,没人能拦得住楚国。

接下来齐国崛起,齐桓公称霸,在管仲的策划之下会盟诸侯,搞团建,提出尊王攘夷。
东周的政治体系从单纯的封建制度,变成了封建制+领主议会制。因为周天子不好使了,封建制失去机能,所以九合诸侯,用领主议会制来重建秩序。
后面,齐伐楚,楚国大夫屈完同样发出灵魂拷问:我两国风马牛不相及也,凭啥打我?

管仲抛出核心问题:你楚国还是不是周天子的臣子,为什么不朝贡?没有包茅,周天子没法滤酒,满嘴是渣,口感很差。
屈完表示,不进贡包茅,是楚国的错。
齐国用联军的武力震慑,把楚国强行拉回体制。

春秋争霸,其本质意味着诸侯(领主)议会制取代了封建制,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制度变更。
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往往被误认为有1800年,其实只有短短的300多年,虽然一直有分封现象的存在,但绝非主要的国家政体。中国历史真正的长期的制度,是中央王朝集权制。
另外,我们仔细想想,大漂亮现在的社会制度,其本质和我们的春秋中后期的形式非常相似,也就是大侄子们觉得先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