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首批特赦战犯,10个高官各有理由,为何偏偏不放范汉杰

覃仕勇来说史 2025-03-15 18:22:09

这次会上,周总理和国务院的好多同事都来了,还有好多民主人士,以及那些原来国民党里起义投诚的将领们。

这些人嘛,要么就是以前跟国民党有过交往,要么就是以前直接在国民党那边上过班,跟那些被解放军抓住的战犯特别熟。

因此,这次特赦名单到底怎么定,他们的看法可起着关键作用呢。

等大家都到齐了,周总理拿出一份中央事先准备好的名单,递给大伙儿,说:“这是中央好好琢磨后列出来的名单,大家瞅瞅,有啥想法没?”

听到周总理的话,大家伙儿都赶紧拿起名单,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看完名单后,大家伙儿基本上都没啥意见。所以,周总理就打算直接定下来了。

坐在中间的那俩老人,这时候不约而同地皱起了眉。

聊了一会儿后,瘦高的那位指了指名单最前头的一个名字,跟总理说:“总理,放其他人出去我们都没啥意见,但这个人要是首批就被放出去,我们可真不同意。”

听到这话,周总理一脸纳闷,顺着他指的方向瞧了过去。

瞅见俩人指的名字后,周总理微微一笑,说道:“蔡公啊,看来你还在为当年的事情心里头不痛快呢。”

最后,中央仔细琢磨了好久,采纳了他俩的意见,从名单里划掉了一个人的名字。

到了12月份,第一份获得特赦的战争罪犯名单终于公布了。

这次赦免名单里总共有33名战犯得到宽恕,说起来,从功德林出来的那些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刚好就是10个人。

不过,名单一公布,立马就闹得沸沸扬扬的。

【被释放的十位战犯】

钟山之上风雨交加,气势汹汹,无数勇士浩浩荡荡渡过大江。看那虎踞龙盘之地,如今更是胜过往昔,天地仿佛都翻了个个儿,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咱们得趁着这股子勇猛劲儿,继续追击那败逃的敌人,可别为了虚名,像那霸王一样犹豫不决。老天要是有感情,估计也得被岁月催老,但人间的正道,始终都是充满变化和成长。——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20号,啥都准备好了,中央一声号令,长江北岸的120万解放军战士,浩浩荡荡地就对国民党在南岸的防线发起了冲锋。

渡江大战就这么打响了。

战士们把鲜红的红旗插到南京总统府那一刻,就代表着革命基本大获全胜了。这场解放战争,打了三年多,现在总算是能画上句号了。

这三年多的打仗日子里,咱们军队靠着中央的好计划,还有战士们个个冲在前面不怕死,慢慢从不利变成了有利,最后赢得了胜利。这一路走来,真的是不容易,曲折得很。

面对着老百姓那浩浩荡荡的大军,敌人要么是吓得立马垮掉,要么就是闻风赶来投降。

这导致我们军队在战场上抓住了好多国民党的高级军官和将领,足足上千人呢。

按照善待俘虏的原则,这些人大多都被带到了各地的拘留所,被严格监管起来,开始一段长期的转变过程。

1959年12月,新中国刚好成立十年,中央特别批准了一批这些年里表现好、改造得挺成功的战犯提前出狱。

最吸引人的,要数那些在功德林里被囚禁的原国民党高层将领了。

在功德林首批获释的战犯名单上,大都是战场上曾赫赫有名的高级将领。

这里面有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杨伯涛、郑庭笈、邱行湘、陈长捷、卢浚泉、曾扩情、周振强这十个主要的战犯。

可是,名单一公布,功德林里的那些战犯们立马就闹翻了天。

很多人对这10个人能被放出去感到很不满意。大家心里都挺不服气的,为啥这10个人就能被放走呢?

这些人怎么就能外出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职位高吗?

大家心里都有不少疑问,一个个都忍不住说了出来。

但话说回来,要是按这个思路琢磨琢磨,那些还没被放出来的家伙,官职其实也不比这些人小。

比如说王陵基、孙楚、黄维他们几个,就连那个在东北当过“剿总”副总司令,辽沈战役时和林彪正面交锋的范汉杰,也都没能被放出来。

这么看来,根据官职大小来决定放人的时间,这个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官职大小跟啥时候能放人,没啥必然联系。这种说法,其实不靠谱。说白了,就是不能光看官职大小来定释放时间,这逻辑不通。按官职大小排释放时间,这事儿好像不太对劲,没法成立。

那么,这十个人为啥能成为首批被特赦的人呢?

【原因各不相同】

其实,把这十个人列在首批特赦名单上,是中央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他们能获得释放,每个人的情况也都不一样。

首先得提淮海战役里被粟裕打败的杜聿明。

说起来官职和军衔的高低,杜聿明其实并不是这批战犯里头的老大,但在这次的释放名单里头,他倒是排在了最前头。

说白了,就是因为杜聿明在国内国外都太有名望了,影响力实在太大。

杜聿明被抓前,可是徐州那边的“二把手”,他是黄埔一期出来的,深得老蒋的器重,算是他的心腹。而且啊,在抗日那会儿,他还是远征军里出了名的头头儿。

这让他在国民党那些官员里赢得了不少好名声。

另外呢,他还有个特别棒的女婿,就是杨振宁。

这位华裔科学家,最近刚拿了诺贝尔奖,国际上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

因此,要是咱们能证明对杜聿明的改造取得了成效,那对以后做统战工作可就有大帮助了。

王耀武的军阶和职位,其实跟杜聿明不相上下,他在打日本鬼子那会儿,可是立下了大功,名气也相当大。

关键是,王耀武在被抓后,表现得特别愿意改过自新,给其他的罪犯树立了个好榜样。

因此,他获得释放是完全合乎情理的事情。

宋希濂、郑庭笈、邱行湘、杨伯涛,还有杜聿明和王耀武,他们都是黄埔军校出来的,是老蒋手底下的铁杆将领。说起来,他们也算是老蒋的亲信部队里的。

说起来,除了宋希廉,其他三个人在国民党军队里就像是“路人甲”,没啥大名气,也没啥大影响。他们在战场上起的作用嘛,也就是那么回事,普普通通,更别提犯啥不可饶恕的大错了。

这些人被抓后,都挺积极配合改造的,所以他们能早点被放出来,也不足为奇。

宋希廉啊,他最开始其实是我们党里的人。但发生了那个“中山舰事件”之后,没办法,在老蒋的硬逼之下,他只好选择离开了党。

后来,他在国民党将领里头,还是算比较“开明”的那一拨,跟陈赓、徐向前他们几个,私交还是挺好的。

陈赓当年在上海不小心被特务给逮住了,多亏了宋希廉,他亲自出面去说情,这才把陈赓给捞了出来。

因此,考虑到以前那些纷纷扰扰的事情,他会被列在这份名单上,其实也挺合乎情理的。

那几位也被首批特赦的兄弟,之所以能获此殊荣,不光是因为他们跟前面提到的六位一样,都卖力地投入到改造中,还跟他们平日里积累的“好人缘”有点关系。

陈长捷在被抓住前,是负责守卫天津的司令官,他还是傅作义的铁哥们儿。

他被抓住,其实是因为跟傅作义感情深,而不是真的忠于国民党。

谁也没想到,到最后,他硬扛到底,反倒成了“阶下之囚”,而那个给他下令的傅作义,却自个儿主动投降,摇身一变成了“座上嘉宾”。

进了功德林之后,傅作义心里头老觉得过意不去,就常常找机会在中央那里替人讲好话。

卢浚泉呢,他是滇军里起义的将领卢汉的叔叔。卢浚泉被抓住以后,卢汉没少帮他说话,总替他求情。

曾扩情在黄埔一期里可是个备受尊敬的“大哥大”,他和被称为“黄埔三杰”的蒋先云、陈赓、贺衷寒关系非常铁。他们之间有着很深的交情和渊源。

关键是,那时候,他是靠着李大钊先生的推荐才加入的革命军。

因此,他能获得自由,其实也没啥好惊讶的。

名单上最后提到的,是那个以前对老蒋死心塌地的周振强。

他那时候上了那个名单,可真是引起了不少争议。

这个人以前是给蒋介石当近身保镖的,在国民党被抓住的将领里头,他是出了名的“硬骨头”。

为啥中央会把他们列为首批特赦的人放出来呢?

周振强刚被俘那会儿,性子硬得很,死活不肯接受改变。

可日子久了,周振强发现我党和国民党的政策差别巨大,再加上看守所的工作人员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天长日久,他的思想也慢慢有了转变。

因此,我们故意放他出来,就是想告诉其他人:只要你们真心悔过,站在人民这边,就连蒋介石身边的红人都能没事,你们也一样,早晚会重获自由的。

其实,在最开始的名单里,确实是没有曾扩情的名字的。但后来,经过总理的特别批准,“顶替”了他上去。

但这个本该是范汉杰坐的位置,却换了人。

【难以调解的恩怨】

范汉杰跟杜聿明、王耀武一样,都是国民党里的陆军中将。在被抓之前,他深得蒋介石信任,直接被老蒋点名去锦州当东北“剿总”的副总司令。

他的地位和杜聿明差不多,不分上下。

再说了,范汉杰他也是黄埔一期出来的,在我们军队里,他有很多老朋友和老熟人呢。

关键是,范汉杰被俘后,表现得特别配合改造,老是自发地去帮工作人员开导那些脑筋转不过弯来的顽固分子。

按道理讲,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他的名字都理应位列首批被释放的战争罪犯名单之中。

本来,中央那份打算放人的名单里是有范汉杰的。可是啊,在最终拍板的那个会上,有俩人死活不同意这么急着放范汉杰出去,那态度硬得很。

这俩人就是蒋光鼐和蔡廷锴。

蒋光鼐和蔡廷锴两位,那可都是国民革命时候的老将了,他们在国共两边都挺有威望的。

另外,他们俩一个是民革的创办人,另一个则是领头人,在民主圈子里声望特别高。

因此,他们怎么看这事儿,其实挺关键的。

其实,他俩反对的原因挺直接的,就是以前跟范汉杰有过“过节”。

1933年11月,蒋光鼐和蔡廷锴伙同李济深他们,一起搞了个“福建事变”。他们带着十九路军的头头们,跟蒋介石唱起了反调,喊话老蒋说:“别再剿共了,咱得拧成一股绳,共同抗日才是正道。”

结果,19路军的参谋处长范汉杰,在动手之前却背叛了大家,悄悄地把这事儿告诉了戴笠。

最后,这事儿就让19路军在跟蒋介石的直接较量里吃了大败仗。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俩心里还是对范汉杰当年背叛的事儿过不去,说啥都不肯点头放他出来。

劝了好一会儿,见两位老先生还是坚持己见,周总理没办法,只好把范汉杰的名字划掉,派人去安慰他,接着把曾扩情的名字加上了。

但中央没让范汉杰等太长时间。

一年后,经过我们反复给蒋、蔡两位做思想工作,他们俩终于解开了心里的疙瘩,同意不再揪着这事儿不放。

1960年11月,64岁的范汉杰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特赦,终于重获自由。出来后,他被分配到了北京郊区红星人民公社的园艺队,开始在那儿参加劳动。

后来啊,那帮国民党战犯,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一批接着一批,慢慢都被放出来了。

0 阅读:5
覃仕勇来说史

覃仕勇来说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