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城座次重排:上海第四,重庆反超广州,榜首生产294万辆

新潮超超 2025-02-12 17:25:28

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大潮,深度改变了全国汽车产业版图,以燃油车为主的传统汽车重镇受到不小的冲击,有的挣扎沉沦,有的蝶变升级。另一边,深圳、合肥、西安、郑州、常州等则凭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积极布局,大力招商引资,成长为新一代的“汽车城”。

伴随着2024年各个主要汽车生产城市数据的出炉,“汽车第一城”之争尘埃落定。上海滑落至第四,去年产量180.75万辆,同比下降16.2%。主要是上汽集团产量大幅下滑至401.02万辆,与2023年的502.53万辆相比,跌幅达20.20%(安亭汽车基地是集团最大的生产基地),连续18年蝉联的中国最大汽车集团称号也被比亚迪夺走。与此同时,特斯拉的交付量首次出现下滑,全年交付量91.67万辆,同比下降3%。

广州是国内最早发展汽车产业的城市之一,早在06年汽车产业总产值就突破千亿大关,2019-2023年产量分别为292.3万、295.2万、296.6万、313.7万、317.92万辆,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但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只有65万辆,大约只有同年上海的一半、深圳的三分之一。

2024年,广州汽车产量下滑至253.98万辆。龙头企业广汽集团业绩出现大滑坡,全年汽车产量191.66万辆,相较于2023年的252.88万辆,下降了24.21%(广州南沙生产基地是集团最大的生产基地)。

重庆以微弱优势超过广州,去年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4%至254.0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近乎翻倍,同比增长90.5%至95.32万辆。2014-2016年,重庆连续三年成为“中国最大汽车生产基地”,但往后就开始出现下滑,2019年只生产138.3万辆(比2016年的315.62万辆少了56.18%),排名掉到第七。2020年重回增长正轨,名次也逐渐上升。

“老大哥”长安汽车推出了深蓝、阿维塔品牌,赛力斯则联手华为强势崛起。数据显示,去年,“重庆造”20万元以上的主流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21.6个百分点至48.3%。

深圳通过新能源汽车赛道实现“弯道超车”,2020年汽车产量还只有10.93万辆,2021年就实现近两倍的增长(29.95万辆),2022年跃升至84.88万辆,2023年涨至173.3万辆,去年进一步增长至293.53万辆,蝉联“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并首次问鼎“中国汽车产量第一城”

比亚迪功不可没,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50万辆整车产能超级工厂已全面达产,今年年中,另一座同样产能规模的超级工厂将建成投产。等到全部建成后,其在深圳的整车产能将新增百万辆。

去年,比亚迪产量同比增长41.34%至430.41万辆,创下历史新高。除了深圳、西安,还在长沙、常州、合肥、郑州、济南、抚州、南宁、襄阳设有生产基地,这些城市也因此受益,实现快速崛起。

以郑州为例,2021年9月比亚迪落户郑州航空港区,37天内实现项目开工,17个月顺利投产,去年产量实现翻倍式增长,主要生产宋L DM-i、方程豹豹8、宋Pro、海豹07、豹5等车型。

再加上宇通客车、东风日产、郑州日产、上汽乘用车、海马汽车、少林客车等六家整车企业,郑州去年新能源汽车下线62.6万辆、同比增长98%;带动汽车产量突破110万辆,同比增长34.7%,首次跻身全国前十位。“野心勃勃”的郑州喊出打造成为“中部新能源汽车之都”,力争2025年整车产能达到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50万辆。

0 阅读:9
新潮超超

新潮超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