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恒大肖恩:正视问题、吸取教训,积极自救化险市场解读:确有整改动作,效果有待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7-22 23:11:1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抒颖 广州报道

2022年7月22日晚间,中国恒大、恒大物业共同公告对此前恒大物业134亿元存款质押被相关银行强制执行事项的初步调查结果。

独立调查委员会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恒大物业质押相关的贷款通过第三方(扣除费用后)回流至中国恒大,用作其一般营运。中国恒大在公告中披露了质押所涉三组存单的基本情况。

中国恒大称,初步调查资料显示,其执行董事夏海钧及潘大荣,以及子公司恒大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柯鹏参与了上述安排,鉴于此,董事会决议要求上述人士辞任相关职务。中国恒大还称,其正与恒大物业商讨偿还上述质押所涉及款项的方案,主要透过转让资产予恒大物业抵消相关款项等。在有关偿债方案落实后,中国恒大会发出进一步公告。

中国恒大集团新任行政总裁、执行董事肖恩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采访时指出,恒大将进一步配合独立调查委员会,尽快完成调查工作,积极探讨考虑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以适当方式解决占款问题,并将进一步加大集团内部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的建设。肖恩强调,中国恒大、恒大物业也将按照香港联交所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继续做好信息披露工作,配合香港监管机构的询问和调查。

肖恩:坚决正视,整改问题,积极自救化险

肖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发现恒大物业有约134亿元存款存在质押并被有关银行强制划扣以来,中国恒大集团董事会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并委任专业顾问协助展开调查工作。

肖恩指出,根据独立调查委员会的初步调查结果,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期间,当时集团面临巨大的流动性压力,在集团有关高管的授意安排下,恒大物业以存单质押担保方式,通过第三方,分三次向中国恒大集团提供了这笔大额资金。这笔资金被用于集团的运营和偿还集团境内外债务,暂时没有发现个人侵占资金、中饱私囊等情况。

肖恩还称,中国恒大、恒大物业董事会根据调查结果,已经作出慎重决定,要求涉及此事的董事、高管辞任相关职务,并根据工作需要,作出了新的人事安排。

根据中国恒大、恒大物业的公告显示,时任中国恒大集团执行董事的夏海钧、潘大荣,恒大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恒大集团子公司)执行总裁柯鹏对该笔大额资金的违规操作负有直接责任,时任恒大物业执行董事甄立涛、赵长龙、安丽红涉及相关安排。中国恒大集团、恒大物业董事会已经决定并明确要求上述高管辞任。

肖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向社会和市场公布独立调查的初步结果特别是资金去向,并要求曾经担任高管的直接责任人离任,是集团化解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是按照香港上市规则和市场惯例对违规行为作出的处理,体现了公司管理层正视问题的积极态度和推动整改的坚定决心。

肖恩表示,接下来,中国恒大将进一步配合独立调查委员会,尽快完成调查工作,积极探讨考虑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以适当方式解决占款问题,并将进一步加大内部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的建设。同时,中国恒大、恒大物业也将按照香港联交所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继续做好信息披露工作,配合香港监管机构的询问和调查。

中国恒大正稳步推进日常运营和风险化解工作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肖恩也对广大利益相关方的支持表示感谢。肖恩称,目前中国恒大集团正稳步推进日常运营和风险化解工作,感谢广大利益相关方、各类债权人和业主的关心、耐心、支持和共同努力。

据肖恩介绍,中国恒大旗下各个业务板块也正在努力改善经营状况。

其中,地产开发方面,恒大正不遗余力保障复工复产,切实维护购房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全国保交楼复工率达到96%,施工人数达标率86%;自去年7月份以来,累计完成保交楼任务27.9万套。尽管由于各种原因,有极个别项目的复工复产遇到一定困难,但恒大已基本确定这些项目的复工复产方案,正积极与各有关方面特别是业主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恒驰5车型自7月6日正式预售以来,市场反应积极,已累计收到预售订单超过3.7万台。恒大也正努力组织整合各类资源,加快加强生产制造,全力保障量产销售。

境内外债务重组方面,恒大与境内外债权人及其顾问保持高效、积极的沟通,遵循国内外市场规则,稳妥推进债务风险的化解。近期,恒大与多家重要境外债权人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在诸多方面特别是债务重组原则、方案框架等达成了基本共识。此外,恒大也正就恒大物业的可持续经营与下一步发展,多方接洽潜在合作伙伴,探讨多种合作模式和方式,不断优化经营品质,持续为业主提供高水平的物业服务。

肖恩直言,目前由于内外部多种因素叠加,恒大的经营仍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和挑战,但恒大会坚决担起自救化险和持续经营的主体责任,在各方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下马力全开,稳妥有序地推进风险化解。

肖恩表示,这次的违规教训深刻,恒大会以此为鉴、整改反思,不断提升决策透明度和科学性,严防再次出现类似情况,以最大的诚意、最足的努力争取广大债权人、业主和合作伙伴的理解与支持,希望各方能继续与恒大一道秉持“以时间换空间”的共识,相向而行。

市场人士:优化管理与信披是风险化解的基础

对于恒大物业134亿元存款质押被相关银行强制执行事项的初步调查结果,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采访了相关的市场人士与法律专家。

关注此事的香港资深市场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快速推进并完成134亿元存款划扣事项的独立调查,同时采取补救和整改措施是恒大复牌的“必要条件”。此次中国恒大和恒大物业在监管的要求下,通过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并在4个月之后公布了独立调查初步结果,在处理程序和方式上符合国际资本市场的惯例。

上述市场人士称,从整改措施的力度来看,恒大还是充分表现了通过这次的调查和整改,增强市场和监管机构对公司和新管理层的信任和信心的态度,确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公司在管理上应该形成更稳定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更透明全面的信息披露机制,才能对市场信心的恢复产生更具实际意义的正向作用,推动上市公司恢复交易和债务风险化解。

“透过独立调查、制定及实施整改措施、整治改善企业的管理及运行不仅为提高整个风险化解及债务重组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度,亦为企业未来的持续运营做好铺垫。惟有恢复和保持企业的经营造血能力,才能以境内外最大化偿债资源,统筹解决企业全盘债务问题。”上述市场人士强调。

法律专家:对违规下“猛药”,疗效有待观察

而熟悉香港证券市场监管规则的法律专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则解读称,根据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中国恒大作为恒大物业的控股股东,是恒大物业的关连人士,因此,134亿元的存单质押是恒大物业对其关连人士的财务资助,理应履行恒大物业董事会批准及独立股东投票(且该投票程序中国恒大作为恒大物业控股股东无法参与)程序方能实施。根据历史公开信息,恒大物业从未履行上述程序,因此已经直接违反了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

实际上,根据目前公告披露,该笔高达134亿的资金主要用途是集团的“一般营运”,也就是在中国恒大集团内进行的“体内循环”。相较可能被管理层个人或实控人侵占的猜测,在这笔资金实际被用于“体内循环”的结论出来后,这一调查结果从经济角度无疑更容易被中国恒大股东及境内外债权人所接受,但实际上恒大物业中小股东的利益仍然受到了损害。

因此,上述法律专家认为,对此事件的解读不能仅限于经济角度。

“中国恒大作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其高管放任甚至推动此事件的发生,折射出恒大系对于监管规则的漠视和公司治理的乱象丛生,而恒大系企业在过去数年的盲目扩张及去年开始爆发的流动性危机,与其内部管理失序、风控缺失,以及部分高管违规作为不无关系。”上述法律专家分析称。

该法律专家也指出,公告显示根据恒大物业和中国恒大独立调查委员会的初步调查结果,两家公司董事会已经要求参与违规事项的董事和高管离任,其中包括了长期在恒大系任职的重要高管。这一整改措施在情理之中。用猛药治沉疴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至少有利于恒大系在管理内控方面逐渐走向规范,也为提振两家公司股东、债权人及其他持份者的信心提供了一些支撑。

(作者:吴抒颖 编辑:张伟贤)

0 阅读:16

21世纪经济报道

简介:坚持新闻创造价值,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商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