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正月初九,节后第二个工作日,雨花台区召开了2025年雨花发展大会,以“‘两全两新’树标杆,作风环境强担当”为主题,彰显了区委区政府对强产业、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的高度重视。会上,该区精选出10个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并发布了2025年的攻坚目标。为1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江苏省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9个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和人才团队,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颁奖和授牌。
雨花台区发展大会“新春第一会”聚焦产业标杆与创新发展
会议指出,雨花台区将更高站位打造软件产业标杆,在南京突破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上作出示范。近年来,雨花台区软件业务收入持续增长,2024年已达到2949亿元,今年预计将迈入3000亿元大关。面对产业规模扩大后的新挑战,雨花台区将把握“软件定义一切”的发展趋势,持续巩固产业基础,加快培育创新生态,加速推进软件标准化,不断优化产业环境,为全市突破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提供硬核支撑。同时,雨花台区拥有4400多家涉软企业和36万软件人才,为打造软件产业标杆提供了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雨花台区将采取更实举措锚定目标聚力攻坚,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具体而言,将推动产业集群软硬结合,精准聚焦“优势+新兴+未来”产业集群布局方向,推动“4+4+4”产业集群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双提升”。同时,推动产业转型数实融合,全面服务支撑“数实融合第一省”和“南京数字经济名城”建设。此外,还将推动产业创新功能聚合,充分发挥“三圈融合”优势,为打造软件产业标杆注入不竭的创新动力。
在产业主体力量联合方面,会议提出,要拥抱“高科技”、迈向“高市值”,强化企业发展。同时,推动产业配套资源整合,夯实产业发展的空间保障、资金保障、安全保障,打造多维立体、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系统。
雨花台区区委领导在会上表示,雨花台区将把新滨江、数字城作为今后产业导入、人口流入、商业进入的主要承载地来谋划,进一步集中力量、集成政策、集聚资源,加快建设一批功能性、标志性、支撑性项目。同时,要像重视营商环境一样重视青年发展环境,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来雨花台区创新创业。
雨花台区2024年“全面创新、全域高新”优秀案例公布
在“全面创新”方面,雨花台区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其中,“及时雨”数字社区平台的推广使用,实现了数字赋能社区治理的新模式,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通过“问诊式、出诊式”的主动服务,深入一线为企业发展护航,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此外,政府投资工程智慧集成监管系统的优化,加快了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在双创示范基地的打造上,雨花台区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吸引了高端科创要素的聚集转化。
在“全域高新”方面,雨花台区同样表现出色。软件谷重大产业(数字经济)攻坚项目、数字城核心区重点配套项目、新滨江重大产业(智能制造)攻坚项目等均在有序推进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梅山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区项目和开发区都市工业集群项目也在加速推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2025年,雨花台区将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全面创新、全域高新”取得更大突破。在“全面创新”方面,雨花台区将致力于稳就业,实现“家门口服务驿站”街道全覆盖,并力争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同时,将加快推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医教协同”项目2.0,提升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效能,打造群众家门口触手可及的“诗与远方”,以及建立政企预警联动平台等。在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上,雨花台区也将扎实推进“双托双进”提质增效,全方位提升托育服务内涵。
此外,雨花台区将继续推进软件谷重大产业(数字经济)攻坚项目、数字城核心区重点配套项目等,打造企业区域总部、科技研发、产业服务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的总部和科研园区。同时,将重点打造枢纽产业园区和总部经济楼宇,提升存量产业能级,构建科技创新、应用转化及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及绿色发展。此外,雨花台区还将打造低空经济科创园、药品级GMP区域细胞制备中心等专业园区,实现资源集约利用,推进产业系统性重构。
企业唱“主角”,绘就发展新图景
会上,诚迈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中科创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艾德克斯电子(南京)有限公司、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分享在雨花台区干事创业的故事。
南京中科创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飞说:“去年12月,中科创达在雨花台区打造的智能汽车产业园正式投入使用。公司将依托该产业园,整合全球领先的智能视觉、智能物联网、OS整车操作系统、舱驾一体HPC等核心技术,聚焦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以“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双引擎,不断完善“滴水OS”整车操作系统和魔方大模型Rubik产品矩阵,并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产业园,为推动雨花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通讯员 喻华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