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状元,迎娶公主,走上人生巅峰。这是戏曲、小说和电视剧里的经典桥段。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一共诞生过649个状元,你们猜,这些状元有多少个当上了驸马呢?
只有一个。
实在是让人意外。
而且,这位状元,和公主的婚姻,并不幸福。成亲十几年,还孜孜不倦地向皇帝老丈人说当年媒人的坏话。
老丈人只能和媒人相顾无言,最后叹口气,对媒人说:你以后少惹他。
那么,这位状元是谁,有着怎样的人生?他和公主这段婚姻,最终结局如何?他又为什么恨了媒人一辈子,连皇帝都没办法?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史上唯一娶了公主的状元——郑颢。
01、金榜题名郑颢,出身于荥阳郑氏。这个家族,可以追溯到周宣王时期,从汉朝开始,就是著名的世家大族。
到了唐朝,荥阳郑氏诞生了12位宰相,是当时的“七姓十家”之一,又和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姓。
具体到郑颢本人,他的爷爷是宰相,父亲是国子祭酒、兵部尚书。
可以说,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他本人也争气,从小苦读诗书,在26岁那年,一举考中了状元,进了弘文馆做校书郎,还当上了右拾遗。
官不大,前途却不小,经常可以和皇帝密切交流。著名诗人陈子昂、白居易,都是从当上右拾遗开始崛起的。
考上状元、工作稳定之后,郑颢觉得,该考虑自己的人生大事了。
当时的他,已经和四姓之一、范阳卢氏家的女儿订婚了。郑颢请了个婚假,春风得意地回家准备成亲。
还没到家,才走到郑州,皇帝一封诏书,把他叫了回去。
皇帝告诉他:你别娶卢氏的女儿了,朕把公主嫁给你。
郑颢当场傻眼了。
02、洞房花烛当时的皇帝,是唐宣宗。他有一个捧在手心的宝贝女儿,万寿公主,到了出嫁的年龄。
他把选驸马这件大事,交给了宰相白敏中。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白敏中这个人。但是他的堂兄,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唐朝大诗人白居易。
白敏中在当朝的未婚青年才俊里看了一圈,觉得郑颢怎么看怎么好:出身名门,状元郎,工作稳定有前途,长得俊,还出了名地文雅。
唯一的毛病就是,已经有未婚妻了,而且已经请了婚假在回家成亲的路上了。
不过,对于皇家而言,这都不是事。
唐宣宗一封诏书,就把准备当新郎的郑颢叫了回来,还是让他当新郎,只不过新娘子换成了公主。
郑颢很不高兴,不想娶公主。
反对无效。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人生两大快意事。
然而,对于郑颢而言,身边的新娘子,不是心上人。
03、一地鸡毛唐朝的驸马,和后世不一样。
后世的驸马,不能当大官,只能乖乖做吉祥物,连带着家族,都会受影响。所以,但凡有点远大志向的,都不愿意娶公主。
而唐朝的驸马,不会因为娶了公主,就不能升迁了。
更何况,郑颢要出身有出身,要文采有文采,要能力有能力,皇帝还是老丈人,非常喜欢他。
之后几年,可以说是扶摇直上。
唐宣宗大中十年,郑颢还打算继承家族传统,争取做宰相。
然而,他的父亲不知是出于封建迷信,还是因为人间清醒:你娶了公主,又揽了这么多大权,还想当宰相,怕不是一个不小心,整个家族都要被赔上?
总之,他的父亲给他写了一封信:闻汝已判户部,是吾必死之年;又闻欲求宰相,是吾必死之日也!
郑颢一看,冷汗涔涔,赶紧辞职,跑去当了秘书监,掌管国家图书馆的藏书。
郑颢这边,是且喜且忧。当年的媒人白敏中,可就是头疼,头疼,又头疼了。
白敏中当了多年宰相之后,外出去做邠宁节度使。唐宣宗依依不舍,亲自在安福楼给他践行,还让神策军给他做随行护卫。
白敏中却忧心忡忡,觉得自己这么一走,怕不是要完蛋。
思前想后,他跟唐宣宗坦白了:陛下您也知道,您那女婿郑颢,当初都要成亲了,被我抓回来当驸马,至今对我怀恨在心。以前我在朝中,他也不能怎么样,现在我出去了,怕他在背后中伤我,我鞭长莫及啊。
唐宣宗叹了口气,命人把一个柽函拿给白敏中看。里面厚厚一叠,全是书笺。
唐宣宗对郑颢说:这些上书,都是郑颢诋毁你的。放心吧,我一个字都不相信,要不然,我早就不会重用你了,你怎么会有今天呢?
君臣二人相对无言,长吁短叹。
可是皇帝又不能为了白敏中换女婿,除了忍着,还能怎么办呢?
真不知白敏中此时有没有后悔,当初强行建议郑颢当驸马。
04、婚后纠葛郑颢和万寿公主的婚后生活,史书上记载不多。但是从一些细节和小事件可以看出,他们的婚姻,和谐不到哪去。
万寿公主出嫁之前,唐宣宗对她谆谆教诲:不要轻视夫家,不要干预政事,不要效仿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
不过,起码第一句话,万寿公主没有听进去。
有一次,郑颢的弟弟病危,甚至惊动了唐宣宗,派出使者来探病。
使者回来之后,唐宣宗问:公主在哪里?
使者回答:在慈恩寺看戏。
唐宣宗勃然大怒:我的女儿,居然做出这种事来,难怪士大夫家都不愿和皇家结亲!
他立刻把万寿公主叫进宫来,却不理她,而是把她晾在了台阶下。
公主恐惧不已,流着泪请罪,唐宣宗才说:你的小叔子病成这样,你非但不去探病,还跑去看戏了。这实在是太失礼了,怎么能做这样的事呢?
并要求她以后要好好守礼法,不能太放飞。
我想,如果驸马和公主平时如果感情深厚的话,又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郑颢只活了44岁,于公元860年去世。
耐人寻味的是,他和万寿公主成亲12年,却在他去世一年之后,公主才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儿子,郑韬光。
除此之外,史书和墓志铭里,没有关于他们儿女的任何记载。或许,郑韬光,就是他们12年婚姻里,唯一的孩子。
这大约又是他们婚后并不恩爱的一个旁证吧。
若是夫妻恩爱,郑颢不会恨了媒人这么多年,公主不会在小叔子病重的时候不去探病,反而去看戏,两人也不会在一方去世之后,才生下唯一的遗腹子。
历史上唯一一个当上驸马的状元,这样的结局,实在是很不美妙。
05、为什么唐朝人不愿娶公主郑颢并不是唐朝唯一一个不愿意娶公主的世家公主。
著名的驸马薛绍,本来也不愿意娶太平公主的。
在电视剧《大明宫词》里,薛绍只是出身普通人家,有一天走在大街上被太平公主看上了,只能忍痛休掉原配,迎娶公主。
然而,历史上的薛绍,原配妻子,就是太平公主。
他也不是什么普通人家,他出身于关西六大姓河东薛氏,是实打实的世家公子。
更重要的是,薛绍的母亲是城阳公主,舅舅是李治,外公是李世民,外婆是长孙皇后。
古代讲究“亲上加亲”,薛绍这样的身世,简直就是为娶公主量身定制的。
然而,家里已经有了一位公主的薛家,也不愿意再娶一个公主。赐婚圣旨下达的时候,他们全家,忧心忡忡。
京兆王氏的王徽,刚刚考上进士,就被宰相推荐给唐宣宗,觉得他可以当驸马。
王徽知道之后,赶紧跑到宰相家里,痛哭流涕,说自己年纪又大,身体又不好,指不定还能活多久,当驸马,是万万不可。
唐宪宗的女儿到了婚龄,想在大臣的儿子里选个女婿,结果把大臣们吓得,纷纷说自己的儿子有病,不敢耽误公主,就甭娶了。
真是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啊。
有人统计过,唐朝一共有210个公主,嫁出去的公主,只有130位。除去未到婚龄就早逝的,还有不少公主,终身未婚。
看郑颢的经历就知道,在唐朝,娶公主对仕途的影响并不大,为什么这些世家子弟,都对公主避之而唯恐不及呢?
其一,在唐朝当驸马,有生命危险李治的妹妹新城公主,婚后没多久,就突然去世。悲痛的李治认为,公主是被驸马害死的,一怒之下,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杀了驸马,把驸马全族都流放,就连当初的媒人也被牵连。
可是没过多久,李治就发现,驸马是被冤枉的。可是驸马已经被杀了,李治只好让他和妹妹合葬了。
安乐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武崇训、第二任丈夫武延秀,都受公主牵连,在宫廷斗争中被杀。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公主是皇帝的宝贝女儿,或姐妹,甚至是长辈,做公主的丈夫,风险和伴君一样大。
其二,在唐朝当驸马,太憋屈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身份尊贵,进了门,也不向公婆行礼。有的时候,反而要公婆向公主行礼,公主还不答拜。
如果公主在驸马之前去世了,驸马要像为父母守丧一样,为妻子守丧3年,要穿生麻布做的丧服,不能吃肉,不能睡在床上,不能近女色,不能出游赴宴……
这些世家子弟,哪受得了这个啊。
而且,有的时候,驸马的家庭,还总是被挑剔。
太平公主嫁给薛绍之前,武则天觉得薛绍的两个嫂子出身太低,配不上做公主的妯娌,甚至想让薛绍的两个哥哥休妻。
唐宣宗在万寿公主出嫁前,一再地叮嘱她不能看轻夫家,可见,这种情况在唐朝,很常见。
这些世家公子,怎么会愿意这么委屈自己呢?
其三,在唐朝当驸马,容易被戴绿帽子高阳公主先出轨辩机和尚,这是在唐朝大名鼎鼎的风月案。
李渊的女儿房陵公主,被丈夫窦奉节当场抓奸。
安乐公主和驸马武崇训的堂弟私通,公然出双入对。
这些,还都只是典型代表。唐朝公主出轨的概率,实在不小。
这在我们今天看来,难道只准男人三妻四妾,不准女人养面首么?
可是当时的世家公子,是受不了这些事的。
所以,很多世家公子都觉得,与其娶公主,不如和世家之女联姻。
06、写在最后唐朝的驸马,尚可入朝为官。郑颢若不是因为特殊原因,甚至可以当宰相。
但是后世的驸马,可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宋朝为了防止外戚做大,直接规定,驸马不能担任要职。
明朝的驸马,更是连官都不能当了,只能安心在家当咸鱼。
所以,唐朝还能出一个驸马状元,到了后世,驸马和当官,只能二选一,而状元们,都是志向远大的,定然不会为了娶公主而影响自己的仕途。
也难怪中国历史上649个状元,只有一人娶公主了。
你觉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