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朱樉(音shǎng)被人下毒害死。68岁的朱元璋非但没有流下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眼泪,还在祭文中破口大骂:你这是死有余辜!并削减了他的葬礼待遇。
《太祖皇帝钦录》:屡尝教责,终不省悟,致殒厥身。尔虽死矣,余辜显然。
要知道,朱樉可是朱元璋和最爱的马皇后生的嫡子,也是当时朱元璋还活着的儿子里,年纪最大的。
他到底干了什么,连一向护犊子的朱元璋都不顾死者为大的原则,连祭文都在骂他?
本文我们就说一说,朱元璋次子朱樉那荒唐的一生。
01、荒唐的王爷朱樉小时候,看起来像个好孩子。他只比大哥朱标小1岁,非常英武,朱元璋封他做“秦王”,封地是秦汉的旧都西安。
在朱元璋年间,西安不仅要顶住蒙古旧部的反扑,而且,朱元璋对收回西域是有想法的,而西安的地理位置对于控制西域非常重要。
这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朱樉的重视和期许。
然而,朱樉一到封地,他的所作所为,就让朱元璋直皱眉头。
出发之前,朱元璋特地叮嘱朱樉:现在急需休养生息,你到了封地,若是宫殿修好了,就别干别的太折腾的事了吧。
朱樉却把这话当成了耳边风,一到西安,就大兴土木,不仅花了很长时间大修宫殿,还想耗费人力物力,想把唐朝留下的九龙池里的亭子移到自己的宫殿里。
这把朱元璋气得够呛,连发诏书骂他。
对于朱元璋的责怪,朱樉非但没听进去,还仗着天高皇帝远,变本加厉。
一次,朱元璋派朱樉出征西番,出发之前,朱元璋千叮咛万嘱咐:这些年来,我一直想方设法安抚他们,你只管打仗,别的不要乱来啊。
结果,朱樉打仗是打赢了,一路上,也干了不少荒唐事,搞得西番怨声载道。
他命令手下,把怀孕的妇女全都抓到自己府内,导致许多夫妇生生分离。
又抓走150个7、8岁的小女孩,和155个7到10岁的男孩,全部带回自己府里。而这些小男孩,都被朱樉下令阉割,伤势还没养好就被逼着上路,导致死伤惨重。
《太祖皇帝钦录》: 将番人七、八岁幼女掳到一百五十名,又将七岁、八岁、九岁、十岁幼男阉割一百五十五名。
即便对于自己管辖的关中百姓,朱樉也毫不体恤,连年逼迫他们收买金银,甚至把不少人都逼得卖儿卖女,才能满足他的要求。
百姓实在受不了,有300多人聚在一起,来到他的王府前求饶,他却派护卫对这些人大打出手,当场打死一个老人,还把其中近100人抓了起来。
他在自己的宫殿之中,也滥用私刑,干出过割舌头、埋雪里、用火烧等等残忍之事。
按照明朝的规定,如果藩王宫里的下人犯了错,应该要押到京城去治罪。可是朱樉也知道自己的胡作非为实在是很过分,怕这些下人见到朱元璋之后告状,于是,当下人犯错的时候,他就直接杀人灭口。
对于自己的正妻,朱樉也是毫不客气。
他的妻子,是元朝大将王保保的妹妹,名叫观音奴。朱元璋为了招降王保保,特地把观音奴嫁给朱樉当正妻,还把她正式册封为秦王妃。
可是,朱樉对这个蒙古妻子相当厌恶,不允许王妃住在正房,而是找了个偏僻的地方打发她,每天派人用很差劲的食盒,装着不新鲜的食物,送去给她,形同软禁。
在王妃受苦的时候,朱樉就和自己宠爱的侧妃邓氏一起享乐,为了讨邓氏欢心,还为她制作皇后的服饰,把他们睡的床改成只有皇帝能用的九龙床。
朱元璋知道这些事之后,将邓氏赐死,并命令朱樉要善待王妃。朱樉非但不听,还把王妃正式囚禁起来。
朱樉这桩桩件件的荒唐事件,当然瞒不过朱元璋,气得朱元璋大骂他有如禽兽一般。
02、操心的父亲面对这荒唐的儿子,朱元璋可以说操碎了心。
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困,可是有了条件之后,可没忘了学习,又叫来不少儒臣,为他讲书。听儒臣说到之前朝代的一些皇子、藩王多行不义,导致不能一生富贵的时候,朱元璋也有了点危机感。
于是,他对他的儿子们,都精心培养,还特地命令人编写了一本叫做《昭鉴录》的教育读物,上面写了各代藩王的所作所为,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学好的,避免坏的。
不过,看看朱樉的所作所为,这个儿子,显然没有达到朱元璋的期望。
朱元璋又语重心长地给朱樉写信说:儿子啊,现在是你爹我在位,横竖不会把你怎么样。将来等你登基了,你再这么胡作非为,你的富贵,可不一定能保得住啊。
而这个将来能管束朱樉的哥哥,在朱元璋眼里,毫无疑问是太子朱标。
可是,对于朱标之死,朱樉却要负一部分责任。
1391年,朱元璋实在受不了朱樉的作恶多端,把他召回了京城,并让朱标出巡陕西。
朱标此行,有两个目的:
其一,考察西安是不是能做明朝的新都城;其二,调查朱樉在西安的所作所为,到底荒唐到什么程度。朱标到底是朱樉的亲哥,从陕西回来之后,包庇了朱樉一把,又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为朱樉求情,最终打动了朱元璋,让朱樉好好地回西安去了。
朱樉平安回到了西安,却想不到,从西安归来的朱标,却因为舟车劳顿一病不起,很快就去世了。
不知在朱元璋心目中,是不是因为这件事,在记恨朱樉的账上,又加了一笔。
03、被下人毒杀朱元璋在写给朱樉的信里,谆谆教诲:你对你的下人太恶劣了,尤其是多次侮辱你的厨子,以后不能这样啊,小心有人在你的饭菜里做手脚。
这封信,是洪武十一年写的。
那时候的朱元璋没有想到,自己竟一语成谶,朱樉果然栽在了饮食上头。
前文说过,朱樉对府中下人特别恶劣,经常非法用刑。有的人被割掉舌头,有的人被捆绑起来埋在雪里冻死,有的人被绑在树上饿死,有的人被火烧死。
全府上下,人心惶惶,不知道这个恐怖的王爷什么时候会发作到自己身上。
有3个老妇人,实在是受不了这种压迫了。她们悄悄在朱樉吃的樱桃煎里下了毒,没过多久,朱樉毒发身亡。
《太祖皇帝钦录》:以致三老妇人,潜地下毒,人于樱桃煎内,既服之后,不移刻而死。
消息传到朱元璋耳中,朱元璋大发雷霆。
气的,不是下人居然敢毒杀王爷,而是朱樉是咎由自取。
就连写给朱樉的祭文,朱元璋都在破口大骂,说他品行实在太坏了,才会落得如此下场,是死有余辜。
愤怒的朱元璋,还削减了朱樉的葬礼待遇。朱樉作为一个亲王,最后是以公礼下葬的。
给朱樉定谥号的时候,朱元璋选的是“愍”字。
谥号,是皇帝对一个人的盖棺定论。而“愍”字作为谥号,意思是使民折伤、祸乱方作。
这是一个实打实的恶谥,充分地体现出了朱元璋对这个无恶不作的儿子的失望和愤怒。
04、生母之谜关于朱樉的身世,无论是明实录,还是明史,都说他是马皇后的儿子。
可是有不少人却提出了质疑。因为也有一些史料记载,马皇后没有生育过,她名下的儿子,都是收养的。而朱樉和太子朱标的生母,都是朱元璋的李淑妃。
这个说法的源头,是一本叫做《南京太常寺志》的书,作者是嘉靖年间的南京太常寺卿,显得可信度很高。
而其他的史料,基本上都是引用这本书的。
可是我经过深入了解之后觉得,这个说法可信度不高,朱樉和朱标一样,应该都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主要有如下3个理由:
其一,考古确认,李淑妃不可能是朱标和朱樉的生母。李淑妃在史书上的记载不多,我们只知道,她是朱元璋的妃子,父亲是广武卫指挥使李杰,进宫时间不详。
不过,考古学家却发现了李淑妃之父礼节的墓志铭,上面写着,他是在朱标出生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朱樉出生的那一年,才投奔朱元璋的,那时候的他,只有25岁。
所以,他不会有一个可以怀孕生子的女儿,这个女儿,更不可能在他投奔朱元璋之前,就已经为朱元璋生下儿子。
《南京太常寺志》的记载,并不可信。
其二,朱元璋在多份诏书里明确说朱标是嫡子。朱元璋在封朱标为太子的时候,特地强调“国家建储,礼从长嫡”,朱标是作为嫡长子成为太子的。
2年之后,朱元璋大封藩王,又再次强调“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表明太子朱标是嫡长子。
朱标的嫡子身份,除了一本已经被证明不可信的《南京太常寺志》,基本上没有什么质疑。
而朱标生于1355年10月10日,朱樉生于1356年12月3日,时隔14个月,怀孕时间完全没有问题。
马皇后在生下朱标、证明自己有生育能力,且和朱元璋感情很深,可以预测还会再生孩子的情况下,也不会把侧室的儿子养在自己名下,这是会引起继承权之争的。
这也说明了,朱樉只能是马皇后生的。
其三,朱樉的待遇明显强于普通皇子。细看朱元璋的26个儿子,就会发现,有5个儿子的待遇,明显要强于其他21个皇子。
那就是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
除了朱标当了太子之外,其余4人的封地分别是:汉唐旧都西安,唐朝龙兴之地太原,元朝旧都北京,宋朝旧都开封。
他们的府邸,基本都是直接建在前朝的宫殿遗址上。
而其他皇子的封地,除了受溺爱的幼子之外,都是普通的地方,甚至有些地方颇为偏僻。
要知道,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周王朱橚都是大混蛋,朱元璋经常写信痛骂他们,看他们很不爽。偏偏他们的待遇又最为特殊。
而且这几个拥有特殊封号和封地的皇子,正好是明实录和明史里说的,马皇后的5个儿子。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明实录和明史的记载是正确的,这几人,的确是嫡子,才会有这么超凡脱俗的待遇。
综上所述,我认为,朱樉的确是马皇后亲生的嫡子。
然而,马皇后是众所周知的贤后。她心地善良,经常为朱元璋处罚的人求情,病重之际,因为担心朱元璋会在她病逝之后处罚太医,而拒绝服药。
这么好的人,这么会生育并教养出朱樉这么一个荒唐的儿子呢?
我想,这是因为,朱樉从小就没有吃过什么苦,9岁那年,父亲朱元璋就当上了吴王,12岁那年,朱元璋登基称帝,朱樉从小就是高高在上、锦衣玉食的。
而作为朱元璋和马皇后固然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作为次子的朱元璋,受到父母的关注和管束,也必然远远不如大哥朱标。
朱元璋会让作为太子的朱标亲身入民间,体验民间疾苦,却没有记载表明,他对其他儿子有类似的要求。
朱樉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长歪了,一点都不奇怪。他同母的三弟和五弟,不也都作恶多端么?
看来,遗传并不是决定孩子性格的第一要素,更远远不是唯一因素。后天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性格和品德的养成,也至关重要。
你觉得是不是呢?
那年夏天
老五周王并不是秦王的同母弟,周王和朱棣同母同父。
远方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