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9个子女的波折经历

青梦聊国际 2024-05-28 23:06:44

作者|宁镜诚

众所周知,刘少奇一生共有9个子女。

其中,何葆贞为他生下两男一女,即长子刘允斌、长女刘爱琴和次子刘允若;王前生下一男一女,即次女刘涛和三子刘丁(刘允真);刘少奇的最后一任妻子王光美生有一男三女,即三女刘平平(王晴)、四子刘源、四女刘亭亭和小女刘潇潇。

刘少奇虽然子女众多,但他对孩子们的管教从小就十分严格。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很多亲戚得知刘少奇当上国家领导人的消息,纷纷跑到北京找他,希望能为自己谋得一官半职,可是他们的要求都遭到刘少奇的拒绝。因为在刘少奇的字典里,决不允许自己的子女和亲戚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搞特殊。

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搞特殊化,刘少奇从小就教育子女:“正因为你们是我的子女,所以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更应该艰苦朴素,谦虚谨慎。”

他也劝诫自己的亲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要打着他的旗号到处吹牛。

那么,刘少奇的9个子女现在怎么样了?本期内容,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刘少奇9个子女的故事。

刘允斌

1924年,刘允斌出生于江西萍乡。

14年后,他被接到延安读小学。1939年,年仅15岁的刘允斌就和妹妹刘爱琴一起远赴苏联学习。一年后,刘允斌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刘允斌考入莫斯科钢铁学院,第二年,他又顺利考入莫斯科大学化学系,主攻核放射化学专业,是一位标准的学霸。

1952年,刘允斌继续在莫斯科大学化学系攻读研究生。要知道,在那个连大学生都十分稀缺的年代,刘允斌考上国外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这样的人才对新中国来说是极为宝贵的。

也正是在1952年,刘允斌选择和一位苏联姑娘结婚。3年后,他收到父亲刘少奇的来信,刘少奇在信中说:“祖国和人民等待着你的归来。”

就这样,1957年,刘允斌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进入国家二机部所属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为我国的和核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年后,刘允斌在包头去世。

刘爱琴

1927年,刘爱琴出生于湖北汉口。因为当时的革命形势紧张,刘爱琴出生后,就被交给当地的一家工人家庭抚养。

直到11岁那年,刘爱琴才被接回延安和父亲团聚。一年后,刘爱琴便远赴苏联学习。刘爱琴学成回国后,先是在北京师大附中担任俄语老师,后来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深造。

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的这段期间,一段经历让刘爱琴记忆深刻。

1950年,刘爱琴在学校申请入党。第二年预备期满,原本按照正常程序,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顺理成章。可就在这个关键节点,学校却突然收到一封信。

信上说,刘爱琴目前并未达到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党组织应该严格审查并认真考虑刘爱琴入党的问题。

就这样,刘爱琴没有如期转正,她心里异常难受。后来她才知道,那封信是父亲刘少奇亲自写的。而刘少奇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他对女儿的严格要求。他知道,女儿目前尚未达到入党的标准,仍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历练。所以,现在入党对刘爱琴来说为时尚早。

当刘少奇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女儿听时,刘爱琴也颇为感动。她知道,父亲的严格要求是帮助她成长。看到女儿理解自己的苦心,刘少奇也很是欣慰。

1953年刘爱琴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计划委员会综合局工作。

即便是刘爱琴已经参加工作,但是刘少奇对女儿的要求仍是十分严格。一次,刘爱琴和父亲抱怨自己住的房子被大水淹了,此事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

刘少奇得知后劝慰女儿,群众住的房子难道就没被水淹吗?群众能助住我们也能住,不要因为你是刘少奇的女儿就可以搞特别。

后来刘爱琴每每提及此事,总是对父亲的大公无私深有感触。

之后的岁月里,刘爱琴先后在河北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担任俄语教师,还获得过“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

2020年6月7日,刘爱琴去世,享年92岁。

刘允若

1930年,刘允若在上海出生。他3岁时,母亲何葆贞壮烈牺牲。此后,失去母亲庇佑的刘允若便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

1946年,16岁的刘允若才结束流浪回到延安。之后,刘允若考入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飞机无线电仪表专业。

和很多大学生一样,刘允若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对目前的专业并不感兴趣。更为糟糕的是,因为身在异国他乡,刘允若和当地同学发生矛盾频发,于是他想到了转专业。

就这样,他给刘少奇写信,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

刘少奇得知儿子的情况后回信道:“无论如何,你都要学习一门傍身的专业知识,否则将来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很难做好。”

对于儿子的人际交往问题,刘少奇更是劝刘允若先从自身找问题。做人必须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要想融入到集体的大环境中,就需要有时候“吃点亏”,如果太过自私,从不为他人考虑,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

收到父亲的回信后,刘允若深刻地反思了自身的问题,他决定抛却自己身上浮躁的毛病,沉下心来刻苦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学不进去,都是因为浮躁,心不“静”,太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要想戒骄戒躁,除了保持反思的习惯外,笔者推荐大家可以尝试静坐。

书归正传,1965年,刘允若来到河北农村参加工作。12年后,刘允若因病在北京逝世。

值得一提的是,刘少奇和何葆贞的3个儿女都有一段远赴苏联留学的经历,而他们3人都在异国他乡,找到了自己的爱情。

我们先说长女刘爱琴,她在苏联读书期间,和当时的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伊巴露丽的外甥费尔南多相识,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可是因为这毕竟是一场异国恋,最终这段感情仍是无疾而终。

而长子刘允斌在苏联学习时,父亲刘少奇曾多次写信告诉他,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刘允斌深知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他也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

因为学习过于拼命,刘允斌把自己的身体累垮了。刘少奇得知此事后,既心疼又生气,他写信批评儿子:“要知道,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健康,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必须马上改变那种摧残身心健康的学习方法。”

后来经过调整,刘允斌逐渐学会了劳逸结合。在此期间,因为他的年纪也不小了,就和一位追求自己很长时间的苏联姑娘结婚,两人婚后感情很好。

可是在刘允斌学业即将结束时,他知道自己必须要离开苏联,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但是他又舍不得自己的妻儿。

万般无奈之下,他和妻子只好开始两地分居的生活。多年之后,刘允斌在信中回忆道:“我愧对她们母子呀,在我们许多人的想象中,好像苏联人结婚、离婚都很随便,其实各有各的规矩,特别是有了两个孩子的妇女再想找到理想的伴侣绝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我真为他们的未来担忧……”

鲜为人知的是,在两人正式离婚前,刘允斌的夫人曾来到中国。

那是1958年,刘允斌的夫人在刘少奇家住了十几天后,觉得难以适应。因为当时大家的工作都很忙,刘允斌自己也是一个事业狂,很难有人专门抽出时间陪她。再加上双方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也不通,所以在中国的这短短十几天,更让双方做出了离婚的决定。

刘涛

1944年,刘涛出生于延安。15年后,她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之后,刘涛又成功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1968年,她被分配到北京铁道分局承德车辆段,成为一名工人。

1979年,刘涛曾以“清子”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诗作。后来,她将这些诗作结集出版,起名为《涅磐》。

目前,刘涛已经退休,居住在北京。

刘丁

1946年7月,刘丁在延安出生。3岁那年,他便随父亲进入北京。因为从小在刘少奇身边长大,所以刘少奇经常教育刘丁:“不能以高级干部子女的身份自居,不能搞特殊。”

1962年,刘丁从北京101中学毕业。他先是在国家科学技术协会工作,后来又辗转广西等地,从事经济管理工作。

1996年,50岁的刘丁回到湖南长沙,担任长沙市商业银行北区支行副行长,直到退休。

2019年1月1日,刘丁因病在解放军总医院第4医学中心病逝,享年72岁。

刘平平

1949年5月,刘平平出生于北京。她先后在北京实验小学和北京师大附中学习,后来进入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工作。

1980年,31岁的刘平平远赴纽约大学深造。从纽约大学毕业后,她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并一路读到博士。

1986年刘平平学成回国,担任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副所长。后来还荣获了“北京市劳动模范”和“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

5年后,刘平平被调至国家商业部(笔者按:即后来的国内贸易部、商务部),担任科技质量司副司长,后来升任该司司长。

2009年12月3日,刘平平去世,被安葬在八宝山。

刘源

1951年,刘源出生在北京。尽管他是刘少奇最小的儿子,但刘少奇对他的要求却异常严格。

刘源读小学时的一段经历,让他印象颇深。

一次,学校给学生发放白薯干,因为白薯干又黑又硬,非常难吃,所以刘源就偷偷把它扔掉了。后来这件事被班主任得知后,刘源遭到了严厉的批评。

刘少奇得知此事后,对老师的做法表示赞用。他将刘源叫到身边说:“这些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耕种得来的,粮食来之不易,你要学会珍惜粮食啊!”

刘源知错能改,后来他将丢掉的白薯干找回来洗干净,吃完了。

1964年,13岁的刘源进入中南海警卫部队担当列兵。身为母亲的王光美担心儿子的身体,但是刘少奇却说,这是为了磨练他的意志。

4年后,刘源到山西省山阴县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75年,他回到北京,在北京起重机厂当工人。

1978年恢复高考后,刘源经过努力,成功考入北京师范学院。4年后,刘源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刘源任新乡县副县长、县长。1988年,刘源升任河南省副省长。

4年后,他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政委,同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3年,刘源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委。

2007年,刘源用一篇《三峡大坝不会被摧垮》有力反击了台湾当局攻击三峡大坝的言论。他作为中国军界少壮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后来在担任总后勤部副政委期间,恰逢解放军第十次大裁军,刘源出色的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其本人也受到了中央军委的充分肯定。

2009年7月20日,刘源晋升为上将。4年后,刘源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

刘亭亭

1952年,刘亭亭在北京出生。

童年的经历,让刘亭亭颇为难忘。多年之后她回忆说,在学校读书时,所有的小孩都有零花钱。因为当时学校伙食太差,所以附近的小胡同总有卖糖葫芦的商贩,别的小孩每周都能买些零嘴犒劳自己,可是刘家的孩子就只有眼馋的份儿。

因为家中兄妹众多,所以他们每人每年只能买一双新鞋,刘亭亭也是经常穿哥哥姐姐们剩下的。

1960年初,阿富汗国王访华,在和刘少奇会面时,阿富汗国王提出要见见他的孩子,刘少奇爽快的答应了,可是一旁的王光美却犯了愁。

原因无他,王光美觉得孩子们的衣服实在难登大雅之堂,特别是女儿刘亭亭,因为她的所有裤子上都有补丁。

刘亭亭最好的一条裤子,膝盖上还有一个三角形的缺口。

无奈之下,王光美曾想去借一身衣服,后来还是放弃了。王光美最后是如何处理的?

她让阿姨在刘亭亭的裤子缝了一个小花遮掩,这件事让刘亭亭印象非常深刻。

1968年,刘亭亭进入北京维尼纶厂当工人。9年后,她被调到外交部所属的世界知识出版社当编辑。

1978年,刘亭亭成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外文系。后来,她又远赴美国波士顿大学学习。

作为刘少奇儿女中唯一的一个商人,1989年刘亭亭回国创业,她先后创办了两家公司并担任董事。

王光美在世时,曾热衷于公益事业。她去世后,刘亭亭毫不犹豫地接过了母亲的接力棒,承担起“幸福工程”的重任。时至今日,这项工程已经成为中国最成功的爱心工程之一。

刘潇潇

1960年,刘潇潇出生于北京。19岁那年,刘潇潇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一年后,她又顺利考入上海同济大学留德班学习。

1981年,刘潇潇进入德国波恩大学和卡乐斯堡工学院攻读生物遗传工程学。6年后,刘潇潇回国创业。

以上就是刘少奇9个子女的现状。值得一提的是,一次家庭聚会中,刘少奇的子女和后代曾留下一张大合影,那张照片中有39个人,而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人生。

正如刘亭亭说得那样:“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要做一个自律,诚实和正直的人。”

一一END一一

0 阅读:0

青梦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