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沂岭杀四虎:施耐庵三言两语,刻画出李逵母亲的自私

一切回归史 2024-05-21 07:42:16

明清时期是我国小说作品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的时候,因为它的蓬勃发展,甚至变成了时代的代表性题材,相比于诗词歌赋,小说不可求固定的格式和辞藻的华丽,只需要将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即可,这种自由的状态让小说成了人们最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

当时社会上出现的经典小说很多,其中不乏一些玄奇怪志类,但要说起影响力最大的,非四大名著莫属,这四本著作各有各的鲜明特色和叙述方式,其中《水浒传》更是将啸聚山林的“土匪”当成一种正面形象来描写塑造,很多经典形象也被人们深深记住。

绰号黑旋风的李逵是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之中的一个,他总是给人一种老实憨厚的感觉,不仅心地善良而且十分孝顺,很多人以为这是受到李逵家庭因素的影响,其实并不是如此,在沂岭杀四虎的时候,施耐庵仅用几句台词就体现出了李逵母亲的自私。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四大名著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十分讲究且重视的,水浒传不例外,它是除了《红楼梦》之外对女性形象进行着重塑造的小说,红楼梦的主人公基本都是女性,所以这种塑造也在情理之中。

但水浒传不同,那些上梁山当土匪的大都是男性,但从施耐庵的描写方式来看,女性的存在不仅是必要的,并且必须进行形象塑造,因为她们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

水浒传中的女性群像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逆来顺受的女性,虽然比较迂腐,但却以一种正面的形象示人,如林冲的妻子张贞娘,仅从她的名字来看,就是贞洁烈女的形象,在丈夫遭受诸多磨难的时候,她一直不离不弃。

当林冲遭到陷害被发配到沧州时,张贞娘不远万里带着儿子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和丈夫见一面,这种对爱情矢志不渝地追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中是非常少见的,这样的举动不仅让林冲十分感动,很多读者也为这份真挚的感情而红了眼眶。

水浒传之中这类女性并不在少数,她们不仅有我国传统女性的美感和价值观,往往还有顽强的意志和对爱情的坚守,即使在封建制度的摧残之下依然坚强。

第二类女性以一种亦正亦邪的形象出现,她们在水浒传中好事坏事都做过,比如孙二娘,在遇到武松之前,他和丈夫张青就是开黑店卖人肉包子的,但凡是前来的客商,全都被二人用蒙汗药迷倒,掠夺他的财物并将其杀死做成人肉包子。

这种行为在当时比那些拦路抢劫的人还可恶,但孙二娘却丝毫不在意,直到后来遇见了武松,对方一眼就看出孙二娘的酒有问题,借装晕和孙二娘打斗在了一起,不过最终还是武松技高一筹。

孙二娘夫妇虽然落败,但也算是不打不相识,和武松成了生死之交,尽管孙二娘平常杀人无数,但对朋友十分真诚。

武松和他们分别没多久就惹上了人命官司,不仅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后来还血溅鸳鸯楼杀了别人全家。

当武松作为通缉犯再次找到孙二娘时对方依然选择了仗义相救,这样恩怨分明的女性形象足可以称之为女英雄。

至于李逵的母亲,按她的表现本应该划分为第一种,但详细研读就感觉只能将其放在第三种之中,负面形象较多的一类女性,这类女性在水浒传中有很多,并且大都是感情上的放纵,这种站在当时主流思想对立面的女性自然会被直接归属于负面。

比如潘金莲,她背叛了丈夫武大郎和西门庆有了私情并且多次私会还谋杀自己的丈夫,完全是一个放荡且阴险毒辣的女子。

另外还有潘巧云,她也是背着自己的丈夫借讲经的名号和和尚多次私会偷情。

这些负面女子的形象大都表现为情感上的不忠,而且最后的结局都是被杀死。

李逵的母亲虽然年迈,但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类女性,她表面上给人的感觉是慈祥的老太太,但事实上却是另外一种性格。

李逵杀四虎

书中老虎这种凶恶的野兽形象多次出现,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武松打虎之外,黑旋风李逵也曾杀死过老虎。

当时是李逵带着自己年迈的母亲上梁山,因为老母双目失明,所以李逵只能背着她走,因为行进速度缓慢,两人来到沂岭下方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但当时天空月亮高悬,繁星闪亮,所以李逵没有停歇,径直带着母亲上了岭。

但路走了一半,老母口渴难忍,她询问李逵是否能找一些水来给她喝。

这可让李逵犯了难,现在正是骑虎难下的情况,二人已经深入沂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有走出这里才能看到人家,便将当前的窘境告诉母亲。

为了让老娘宽心,李逵还不忘补充说只要过了岭去就有人家可以喝水吃饭。

但双目失明的母亲在听了这些话后却开始不依不饶的闹了起来,甚至还有生气的咒骂,我得儿啊,你要将我渴死在这里吗?快救救我啊。

李逵此时心里也十分难受,他一路背着母亲行走已经是累得人困马乏,又何尝不想喝水吃饭呢?但如果不走出这沂岭,又怎能见得到人家,李逵本想再次劝说,但看到母亲情绪激动,只能暂且将她放了下来,自己去远处寻找水源,好在李逵走了一会就看到了一条小溪。

但当他打水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母亲已经不见了,李逵十分着急,四下寻找不仅没有发现老娘的踪迹,但却找到了一滩血迹,李逵有种不好的预感,便更加着急地搜寻,他顺着血迹来到了一处洞口前,里面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洞中的两只小老虎正在撕咬着一个人腿,而且这正是母亲的腿,李逵在伤心之余掀起了万般怒火,拿起手中的刀就要去杀这两只小老虎,察觉危险降临的两只小老虎仓促逃跑。

就在李逵追赶之间,两只大老虎也很快现身,此时的李逵因为母亲的死亡已经杀红了眼,拿起刀就去和这四只“大虫”拼命,最终将它们尽数了结。

在为母亲报仇之后李逵还特意返回洞中收拾母亲的残骸,将其包裹起来带到寺庙之中挖土埋葬,作者施耐庵对这个情节进行了十分详细地描写,很多人都能看出李逵的孝心和老母亲的可怜,但如果结合之前的故事情节就会发现,施耐庵这里要体现的主要是李逵母亲的自私。

连续的自私体现

我们都知道,李逵家里总共有兄弟二人,自己哥哥李达也是一个大好人,早年李逵犯罪出逃,昏庸的官兵到了他家找不到李逵,为了交差就直接将他的哥哥李达抓去坐牢,李达不满官兵的作为,但知道这是为弟弟定罪后也没有反抗。

李达的老实本分和孝顺在当地十分有名,甚至他做工的主家在知道李达下狱的事情后还主动出面为他求情,不仅跑到官府为他解释,还使银子给他脱罪,此举完全是孝顺的体现。

此时在家中的李母却整日以泪洗面,直到双目失明,需要强调的是,她所哭泣的并不是李达,而是二儿子李逵,而且原因全都是为自己考虑,因为在李母看来,李达是顶替李逵的杀人罪名而入狱,而在那个杀人偿命的年代,一旦进去就不可能出来。

李母之所以哭泣,其实是在抱怨出逃的李逵,因为只要他不回来,那么自己就没有人养了,而后来李逵返回家中李母的发问,也从侧面反映了她的自私。

李达在告知母亲铁牛回来了时,一个正常母亲首先应该做的是让李逵给哥哥道歉,因为哥哥李达是因为李逵出逃才代替他入狱受罪的,即使是亲兄弟之间,这样的恩情也十分重要,对于母亲来说,一番批评是在所难免的。

另外一点,这些年李逵不在家中,尽孝的责任都是由哥哥李达替他完成,母亲对此是知道的,感谢的话语应该有。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见到李逵的第一眼,李母只询问儿子目前在那里营生,生活状况如何,书中原话为“我儿,你去了许多时,这几年正在那里安身?”。

不仅如此,李母在询问之后还不忘贬低做长工的哥哥一番,眼下之意就是不满足目前的生活,希望李逵带她找一个好去处,因为走得着急吗,这才有了后来的沂岭遇老虎。

而最终的结果,也是因为李母的自私造成的,如果她考虑李逵的感受没有中途停下来找水喝,在时间差上就会错过老虎,也就不会丧命了。

可能这就是四大名著的经典之处,每个角色单独了解和联系整体之后再了解就会产生不同,就像是李逵的母亲一样,看似关心儿子,但施耐庵的几句话就揭露了她是一个自私的人。

参考文献

[1]杨俊生.《水浒传》中的李逵形象塑造[J].水浒争鸣,2023,(00):228-230.

[2]蔡佩雯.《水浒传》插画中的李逵形象赏析[J].文学教育(下),2023,No.624(08):43-46.

[3]盛志梅,吴娅.论宋江的人生悲剧[J].菏泽学院学报,2021,43(06):119-123.

0 阅读:65

一切回归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