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斗了40年,到底争什么?一群职业喷子对实干家的围剿

陌闻上下五千年 2024-11-21 18:55:27

前言

唐朝后期,一场长达四十年的政治斗争——“牛李党争”,成为了那个时代政治舞台上的焦点,只要涉足政坛就没有人能逃得过站队,甚至连著名的诗人李商隐也是受害者之一。

顾名思义,“牛李党争”就是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人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持续了长达四十年之久。

这场斗争的目的可不止是争夺政治权利那么简单,它深刻影响了唐朝的政治格局,甚至还加剧了唐朝的腐败与衰落。

然而在很多人看来,这场党争其实就是“牛党”一群喷子对真的想要脚踏实地做点实事的“李党”的围剿罢了,那这场党争究竟是为了什么?人们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一、“牛李党争”是如何激发的

牛李党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宪宗时期,唐宪宗为了选拔贤能之士,特意开设了策试贤良方正科。

但是这在这场殿试中发生了一件事,由于当时的宰相李吉甫尸位素餐引发众怒,因此参加考试的牛僧孺和李宗闵都在自己的文考卷中言辞犀利地斥责了李吉甫。

这一大胆行为当然激怒了李吉甫,于是他就利用自己的权力破坏科举的公平性,直接黜落了牛僧孺和李宗闵两人,使他们在这次科举中失去了高中的机会。

这就相当嚣张了,他一个宰相简直不把唐宪宗放在眼里,因此不仅让唐宪宗与李吉甫之间产生了矛盾,更让牛僧孺和李宗闵极其不满,为后来牛李党争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牛僧孺和李宗闵虽然出身低微,但才华横溢,他们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却遭遇了李吉甫等世家官僚的打压,自然对垄断了官场的官宦世家恨之入骨。

而另一边,亲爹被人大庭广众的指着鼻子骂,作为李吉甫儿子的李德裕自然对牛僧孺和李宗闵充满了敌意,并且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深,最终演变成了两个党派之间的斗争。

二、牛李党争的过程

从唐宪宗时期开始,牛李党争持续了长达四十年之久,直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牛党与李党在这几十年间轮流掌权,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双方之间的争斗也愈演愈烈,那么他们究竟在争什么呢?

他们争的主要有三个方面,那就是对于科举考试与仕途之争、政治立场与政策之争、宦官专权与权力之争。

科举考试是唐朝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也是牛李党争的一个重要战场,牛党成员大多属于门第卑微的庶族出身,他们只有通过寒窗苦读的科举之路考取进士,才得以担任官职。

而李党成员则多来自世家官僚家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这些世家子弟往往是受偏袒的,因此在科举考试中,牛党成员往往受到李党的打压和排挤。

例如李宗闵就曾在科举考试中被李德裕揭发有作弊行为,不仅导致他名声扫地,还影响了他的仕途,让他被降职为偏远地方的小官。

因此李宗闵自然对李德裕怀恨在心,也加剧了牛李两党之间的矛盾,于是双方此后在科举考试中更加激烈地互相攻击、排挤,甚至不惜编造罪名来陷害对方。

除了科举考试之外,牛李党争还涉及到政治立场和政策之争,众所周知,藩镇割据在唐朝后期成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政策上的分歧导致了双方的争斗更加激烈。

士族出身的李德裕认为只有通过武力手段才能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因此他主张对藩镇采取强硬态度,进行削藩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而庶族出身的牛党则主张通过谈判和妥协来解决问题,他们认为藩镇割据是挡不住的大趋势,应该采取姑息政策,避免引发更大的动荡和冲突。

李德裕担任宰相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削藩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这引起了牛党的不满,他们指责李德裕的政策过于激进和冒险,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和危机,于是冲突更加激烈。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宦官们凭借手中的权力与朝中权贵勾结在一起,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就连牛李两党为了争权夺利,都不得不讨好朝中拥有大权的宦官。

然而这也让双方陷入了更大的政治风险之中,因为宦官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来通过制造谣言、诽谤造谣等手段来攻击和排挤对手。

牛李两党都利用朝中的宦官和权贵来打压对方,甚至不惜编造罪名来陷害对方,毕竟两党党羽互相陷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双方都心知肚明但是又不舍得率先放弃这一下作的手段。

这就不仅让官员们陷入了更大的政治风险,也让朝廷陷入了混乱之中,更让无辜被牵连的百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三、为什么说牛李党争是喷子对实干家的围剿?

我们已经了解了这场党争其实就是牛党和李党花样百出想要将对方彻底挤出朝堂的斗争,那么为什么说牛李党争是“喷子对实干家的围剿”呢?

其实主要就是因为在牛李党争中,牛党成员往往采取攻击和排挤的手段来对付李党成员,他们不仅想方设法打压对方,甚至不惜编造罪名来陷害对方。

例如在唐文宗时期,李宗闵通过讨好宦官当上了宰相,随后他向唐文宗推荐,牛僧孺也当上了宰相,这两个人拥有大权后就合力把李德裕排挤出了朝廷。

这种排挤和打压的行为不仅让李德裕陷入了困境之中,也让李党成员在朝廷中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除了攻击和排挤之外,牛党成员往往还采取造谣诽谤等手段来攻击对方,例如在李德裕担任西川节度使期间,他接受了吐蕃将领的投降并收复了重镇维州。

这本来是大功一件,但是牛僧孺却对唐文宗说:“陛下,只是收复维州根本算不上是好事。如果因此跟吐蕃产生了罅隙,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啊!”

唐文宗听了觉得有道理,就下令让李德裕把降将和城池交还给吐蕃,这就直接导致李德裕白忙活,到手的功劳飞了,因此十分愤怒但又不能对皇帝做什么,

后来有明事理的人对唐文宗说把维州城还给吐蕃其实并不对,唐文宗这才知道自己听信了小人坦言,这其实是牛僧孺用来排挤李德裕的手段,因此十分遗憾。

可见这种造谣诽谤的行为不仅让李德裕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让李党成员在朝廷中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更导致了外交上的失利。

而在相比之下,李党成员则表现出了更强的实干精神和改革勇气,他们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官场中崭露头角。

比如李德裕担任宰相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改善了唐朝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为国家和百姓带来了福祉。

但这却引起了牛党的不满和攻击,他们指责李德裕的改革过于激进和冒险,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和危机,但是李德裕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坚持自己的改革理念和实践,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况且在牛李党争中,李党成员往往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来对付牛党成员,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资源来打压对方,甚至不惜采取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

然而这种争斗并没有让李党陷入更大的政治风险之中,相反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干精神和改革勇气将功补过,反而在官场中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结语

所以,尽管牛李党争只是两党之间争权夺利的手段,但是对大局来说产生的影响却是非常不好的,不仅让国家陷入危机,更为百姓带来了灾难。

0 阅读:0

陌闻上下五千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