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加征关税仅1天,中方预告反击,法国或将成为“出头鸟”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4-06-19 12:45:02

又是一出欧美主导的"闹剧"!

6月12日,欧盟竟宣布对部分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8.1%的进口关税。

仅仅过了一天,我国就予以了有力回击——可能对欧盟的乳制品、猪肉等产品展开反补贴反倾销调查。

这场由欧盟单方面挑起的关税争端,是否会像多米诺骨牌般,在中欧两地掀起更大范围的贸易冲突?

在这场较量中,谁才是最终的"输家"?

«——【·法德分歧·】——»

法国在这场针对中国电动车的贸易纷争中,可谓是扮演了一个"主角"般的角色。

事实上,法国本土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并不高,但它却是最积极主导反补贴调查的国家之一。

难道不是它心怀私利,想趁机打压中国车企、为本土产业扫清障碍吗?

细究法国的动机,不难发现这个国家正在耗尽浑身解数,期望提高本土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

它不仅出台了新的补贴政策,明显带有"碳关税"色彩,主要就是想着限制电动车在法国市场的竞争力。

这次的反补贴调查无疑给他们制造了臭名昭著的"要挟"机会——强行要求透露电池配方等商业机密,只为扶植本国电池企业。

归根结底,法国推动这次调查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要实现到2027年本土电动车产量至少达到100万辆的远大目标。

对于一个在电动车领域已被远远甩在身后的国家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极为渺茫的希望。而要圆这个梦,唯有另辟蹊径,在贸易政策上对中国车企进行一定的遏制和打压。

法国此举引起了德国等欧盟国家的不满,但最终它们还是未能阻止法国与其他一些国家饿狼般的行为。

原因也可想而知,这归根结底是一把利益的追逐游戏。

法国借助欧盟的力量,可以限制德国与中国这对电动车"拍档"的利益交集。反过来,如果德国阻挠了调查,对其同盟内部又造成了损失。

不得不说,大家都有八百个心眼子在里面。 尤其是法国,在这件事上颇有些"勇猛"了。

它不仅在欧盟内部大打口水仗,煽风点火、左右逢源;而且在调查程序上也颇有些"神通广大"。

它居然诬陷上汽集团不配合调查,硬是要将其列为反补贴调查的重灾区。尽管上汽方面多次澄清并提供了足够的资料,但似乎无法撼动法国的"执念"。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法国在主导这场调查的过程中,对客观公正的原则置若罔闻,已注定了调查结果。

«——【·背后心思昭然若揭·】——»

纵观这场由欧盟单方面挑起的贸易争端,不难发现,欧盟在决议过程中存在诸多可疑之处,其中对上汽汽车公司的不实指控更是令人啼笑皆非。

按照欧盟的说法,上汽公司因为"不配合调查"而被从重加征38.1%的最高关税,这无疑是对中国车企的一记重拳。

但事实真相又是如何呢?我们从上汽方面获悉,公司方面并非不配合调查,实际上它早在5月就已向欧盟提交了大量资料。

唯一未能提供的,只是那些核心的电池配方等商业机密。

难道一家商业公司将自家的核心技术交出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吗?在正常的贸易往来中,任何公司都无需做出这种自我贬低的行为。

但欧盟偏要逼上汽开诚布公、赤果相见,把最为机密的配方一股脑儿交出来,这才是最不合理的地方。

不过,当追溯调查原因时,也许这一切就不那么令人费解了。

数据显示,上汽集团是中国对欧洲出口电动车的最大企业,其出口量甚至是第二名的11倍之多!作为龙头企业,上汽自然成了欧盟这次反补贴调查的重中之重。

不难猜测,欧盟之所以对上汽百般刁难,恐怕就是出于这方面的顾虑。

可笑的是,德国作为欧盟的重要一员,对这次加征关税决议曾明确表示反对。

这并不奇怪,因为德国车企与中国市场的利益关系密切,一旦中方对欧盟出手,它们将是最大的受害者。

然而,德国的理性呼声却被其他国家无情地压了下去,欧盟仍然一意孤行、遵从私利,对华判下了沉重的关税。

不禁要问,法国等国家为什么如此顽固、如此不讲理由?因为它们就是要钳制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欧盟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确实让人联想到了美国对待中国企业时常有的那种傲慢和蛮横做派。

一股浓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在其中肆意流窜,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和围堵可谓是无所顾忌。

«——【·有力反击·】——»

面对欧盟如此露骨的贸易霸凌行径,我们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必须予以有力回击。

在这次事件中,欧盟无疑已经给中国车企泼了一盆冷水,那么我们未尝不可回赠它们几桶凉水,叫它们醒醒神、降降温。

毕竟,这不过是最起码的回应而已。

在欧盟宣布加征关税的次日,我国商务部就公开表示,中国产业有权提起反补贴反倾销调查,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而且,早在今年1月,我国就已对欧盟的白兰地展开了反倾销调查,其目的正是打击法国利益。

现在看来,反倾销调查或将成为中方反制的重要一环。

据了解,这次反倾销调查的抽样企业,包括了马爹利等法国白兰地的头号品牌。

一旦调查结果对法方不利,其在华出口就将遭受重创。而这对于法国的白兰地行业来说,肯定是当头一棒。

除了白兰地,我国还可能对欧盟的乳制品和猪肉等农产品出手。

有业内人士直言,如果欧盟一意孤行,中国完全有权利对欧盟这些重要出口品种展开反补贴调查。

届时,德国等欧盟国家的出口也将陷入被动挺狠。

可以说,中国已经准备好了一套全方位的反制措施。从工业制成品到农产品,都囊括在内。这不啻是一记将欧盟方方面面都卷入的"重拳"。

中国之所以如此"虎视眈眈",自然是有自身的顾虑。毕竟,眼下欧盟针对中国的加征关税措施尚未最终生效,双方谈判的大门还未彻底关闭。

如果欧盟最终一意孤行,不听劝阻、罔顾事实,那中方当然也不能手软。届时,各种反制措施必然会迅速到位,绝不止于口头上的一句空话。

对此,德国人自然是担心的。德国老牌车企与中国市场的利益高度捆绑,一旦贸易战一触即发,它们将是首当其冲的"炮灰"。

所以德国政府也曾呼吁欧盟三思,但显然德国的呼声在欧盟内部还是相当孤单。

不过,无论如何,中国都不会做这种看客。面对欧盟的不实之词和无理行径,我们决不会退缩,必将奉陪到底。

事已至此,中欧双方是否还有转圜的余地?这需要欧方深思熟虑。否则的话,接下来的贸易冲突恐怕将更加白热化、更加难以收场。

«——【·欧美双重标准·】——»

剥去欧盟这次贸易行动的种种掩饰,我们不难发现欧美在这场事件中暴露出的双重标准和罔顾事实的做派。

长期以来,在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欧美国家可谓是赚足了。以汽车业为例,德国、法国等传统车企在中国市场逐年获利,收获无数。

而当轮到中国电动车企开始在欧洲站稳脚跟之时,欧美方面却突然拿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对我们实施遏制和围堵。

实际上,在历史上,欧美国家从未真正做到了对外贸易的公平开放。相反,贸易保护和关税壁垒,在它们那里一直是主流做法。

比如美国建国之初就大力推行高关税政策,把关税一路推高到了49%的历史峰值。

再比如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虽然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但一到殖民地就变成了另一副面孔。

现在,面对来自中国的新兴产业竞争,欧美再次亮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利剑",目的无疑是试图扼杀住我们的发展。

然而是什么造成了他们如此焦虑和忌惮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的传统产业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已经渐渐失去了优势。

以电动车为例,中国车企在这个领域的发展之快,远远超出了欧美的预料和承受能力。

电池技术、智能网联等方面,我们已经将领先优势慢慢扩大。对欧美来说,除了别无选择地进行贸易遏制,别无他法。

正因为如此,法国才会如此积极地主导反补贴调查。

为了到2027年电动车产量达100万辆的既定目标,法国不惜在贸易政策上狮子大开口。它一改往日优雅做派,变得目无尊卑、咄咄逼人。

而调整补贴政策、要求商业机密等作为,更加彰显出它在这场贸易争端中的居心叵测。

当然,全面贸易战远非欧盟的原意,它只是想遏制住中国车企在欧市场的步伐,从而获得喘息之机。

不料中方出手如此果决,连锁反制莫不将重创欧盟很多国家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欧盟一意孤行、罔顾事实,那也只能是欧洲的自作聪明罢了。

当中国产业与欧美旧牌企业出现利益冲突时,欧美就会不惜片面破坏游戏规则,否认事实、人为设障,试图钳制住中国的发展。

然而,中国政府和企业都不是吃素的。面对欧盟的贸易霸凌行径,我们将予以有力回击,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双方之间的关税战或将进一步升级,但无论形势如何反复曲折,中国都将坚定捍卫自身的正当利益,捍卫公平正义的贸易秩序。

同时,我们也须正视欧美在这种事件中暴露出的动机和忧虑。

中国崛起无疑给他们的产业格局带来了巨大冲击,酿成了他们"焦虑症"的根源。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理应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持续推进自身产业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除欧美国家的疑虑,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健康格局。

0 阅读:20

朝史暮今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