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言情故事|朝暮同归

叶叶就爱看书 2025-01-31 10:06:38

1

江南的春日,细雨如酥,桃花灼灼。

苏府的绣楼里,苏家小姐苏云舒正对着一幅未完成的绣品发愁。这幅绣品是她为即将到来的上元节准备的,本想绣出春日盛景,可总觉得少了几分灵动。

这时,贴身丫鬟小桃匆匆跑上楼,兴奋地说:“小姐,听说今年上元节的花灯会比往年都热闹,还有从京城来的匠人带来新奇玩意儿呢!”

苏云舒眼睛一亮,她自幼被管束在深闺,很少有机会出门游玩,对热闹的花灯会自是充满了向往。

当晚,苏云舒在小桃的帮助下,女扮男装偷偷出了门。

街上灯火辉煌,人来人往,各种花灯挂满了大街小巷,有活灵活现的动物灯,有娇艳欲滴的荷花灯,还有讲述着神话故事的人物灯。

苏云舒看得目不暇接,不知不觉和小桃走散了。

正当她焦急寻找时,一个温润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公子,可是在找人?”

苏云舒回头,只见一位身着月白色长袍的公子,眉眼含笑,气质儒雅。这位公子名叫顾言,是礼部侍郎家的公子,也是个饱读诗书的才子。

苏云舒见顾言一脸善意,便如实说道:“在下苏哲,方才与同伴走散了,不知兄台可有见到一位身着粉色衣衫的丫鬟?”

顾言微微摇头:“未曾留意。不过这街上人多,或许她也正在寻你。不如公子与我一同走走,说不定途中便能遇到。”

苏云舒有些犹豫,可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便点头答应。

两人并肩走在熙攘的街道上,顾言时不时为苏云舒介绍一些花灯的典故,妙语连珠,让她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

路过一个猜灯谜的摊位时,顾言兴致勃勃地说:“苏公子,不妨一同猜猜灯谜,或许你的同伴看到我们,便会寻来。”云舒本就聪慧,对灯谜也颇有兴趣,便欣然应允。

摊主挂出一个灯谜:“一物生来强,每天织网忙。织完静静坐,专等蚊虫撞 。”

顾言暗自思索,那头云舒却已脱口而出:“是蜘蛛。”

摊主笑着点头,送上一份小礼品。

顾言看向苏云舒,眼中满是赞赏:“苏公子才思敏捷,实在令在下钦佩。”

苏云舒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过是凑巧罢了。”

两人又猜了几个灯谜,配合默契,引得周围人阵阵喝彩。

就在此时,几个泼皮无赖看到苏云舒和顾言颇有风度,又赢了不少礼品,心生嫉妒。

为首的一个光头大汉走上前来,故意撞了苏云舒一下,骂骂咧咧道:“小子,走路不长眼啊!”

苏云舒皱了皱眉:“明明是你撞上来的,为何如此不讲道理?”

光头大汉冷笑一声:“哟,还敢顶嘴!兄弟们,给我教训教训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说罢,一群人便围了上来。

顾言将苏云舒护在身后,镇定地说:“光天化日之下,你们竟敢行凶,就不怕王法吗?”

光头大汉嘲笑道:“王法?在这地界,老子就是王法!”

眼看对方就要动手,苏云舒心中焦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住手!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当街闹事!”

苏云舒望去,竟是小桃带着几个苏家的家丁赶了过来。

小桃平日里就性格泼辣,她双手叉腰,怒视着光头大汉:“你们这群无赖,知道这位公子是谁吗?这是苏府的贵客,你们若敢动他一根寒毛,苏府定不会放过你们!”

光头大汉一听是苏府,心中有些忌惮,虽心有不甘,但还是带着手下灰溜溜地走了。

苏云舒看到小桃,心中大喜,忙上前拉住她的手:“小桃,你可算来了。”

小桃上下打量云舒,见她没事,才松了口气:“小姐,可担心死我了,我到处找您......”

“啊!”小桃情急之下说漏了嘴,忙捂住了嘴。

但此时为时已晚,苏云舒蓦地红了脸,低头不语。

一旁的顾言听到小桃的称呼,心中诧异,却并未表露出来。

小桃知是自己失言惹了祸,忙福了福身岔开话头:“多谢顾公子照顾我家小姐。”

顾言微笑着还礼:“举手之劳,不足挂齿。只是不知苏小姐为何女扮男装出来游玩?”

云舒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自幼深居闺阁,对这上元节的热闹向往已久,便想出来看看,又怕抛头露面惹人非议,所以才扮作男装。”

顾言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苏小姐性情率真,倒是有趣。天色也不早了,苏小姐还是早些回府,免得家人担心。”

苏云舒点头:“多谢顾公子,今日与顾公子相识,实乃云舒之幸。”

说完,苏云舒拉着小桃,领着一圈手下转身离开。

顾言目送云舒和小桃离去,心中对这位苏家小姐充满了好奇。

“不知日后可有缘再见佳人。”

顾言看着苏云舒园区的背影,轻声呢喃道。

2

苏云舒回到苏府后,上元节那晚与顾言的相遇,如同璀璨花灯般,在她心中反复浮现。

她坐在绣楼里,手中虽摆弄着针线,心思却全然不在绣品上。

顾言那温润的笑容、优雅的谈吐,仿佛魔力一般让她难以忘怀。

小桃看着心不在焉的苏云舒,忍不住打趣:“小姐,您这是怎么了?自从上元节回来,就老是发呆,是不是还想着那位顾公子呀?”

苏云舒脸颊绯红,嗔怪道:“小桃,你再乱说,我可就恼了。”嘴上虽如此说,心中却如小鹿乱撞。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云舒依旧时常想起顾言。

她开始期待能再次与他相遇,可又深知自己身为深闺女子,出门机会甚少,这种期待渐渐化作了心底的一抹惆怅。

然而,苏府却突然传来一个消息,打破了这份平静。

苏老爷因在生意上得罪了一位权贵,面临着巨大的麻烦,苏府上下人心惶惶。

苏云舒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苏家陷入困境之时,顾言听闻了苏府的遭遇。

他心生怜悯,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帮助云舒。

顾言深知自己父亲身为礼部侍郎,在官场人脉颇广,或许能为苏府解困。于是回到家中,向父亲说明了苏府的情况,恳请父亲出手相助。

顾父一向疼爱儿子,又见顾言如此上心,便答应帮忙。

经过一番周旋,顾父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从中调解,苏老爷所面临的危机逐渐得到缓解。

苏云舒得知是顾言出手相助,心中对他更是感激不已。

她决定亲自绣一幅锦帕,赠予顾言以表谢意。

苏云舒日夜赶工,将自己的感激之情与少女的情思,一针一线地绣入锦帕之中。

锦帕绣好后,苏云舒却犯了难。

她不能随意出门去见顾言,正愁眉不展时,小桃想出一个主意:“小姐,不如我去打听一下顾公子常去的地方,找个机会将锦帕交给他。”云舒犹豫片刻,最终还是点头同意。

小桃机灵,很快打听到顾言常去城郊的一处书院与友人讲学论道。于是,苏云舒和小桃选了个合适的日子,乔装打扮后,前往城郊书院。

到达书院附近后,小桃让云舒在一处隐蔽的地方等候,自己则拿着锦帕,寻找顾言的踪迹。不多时,小桃便看到顾言与几位公子从书院中走出。小桃赶忙上前,福了福身:“顾公子,我家小姐让我将这个交给您,以表对您的感激之情。”说罢,递上锦帕。

顾言看到锦帕,心中一动,打开一看,精致的绣工和细腻的针法让他赞叹不已。

他知道,这锦帕中蕴含着云舒的心意。

顾言收好锦帕,问道:“你家小姐如今可好?苏府的事情可都解决了?”

小桃笑着回答:“多谢顾公子挂念,我家小姐一切都好,苏府的危机也多亏了您才得以化解。”

顾言微微一笑:“那就好。回去告诉苏小姐,不必如此客气,苏府之事,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小桃点头,告辞离去。

顾言看着小桃离去的背影,手中紧握着锦帕,心中对云舒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

苏云舒还在不远处焦急地等待着小桃归来,心中既期待又紧张,不知顾言看到锦帕会作何反应。

自己未下拜帖,私下跑来给一个男子送锦帕,确实于礼不合,不知顾公子会如何看我。

苏云舒越想越焦急,终于小桃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

3

小桃回到云舒身边,将顾言的话一五一十地转述。

苏云舒听后,心中满是欢喜,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她轻声问小桃:“顾公子看到锦帕时,神色如何?”

小桃捂嘴笑道:“小姐,顾公子看锦帕时,眼中满是欣赏,还小心地收了起来呢,想来是很喜欢。”苏云舒听闻,心中更是甜蜜。

自那以后,苏云舒与顾言虽不能时常相见,但彼此心中都多了一份牵挂。云舒在绣楼中,常常会望着窗外的桃花,想着顾言此刻在做什么,是否也会偶尔想起她。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不知何时,苏府与顾府往来密切的消息在江南的世家圈子里传开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传出各种流言蜚语。

有人说苏家为了攀附顾府,不惜使用手段,也有人说顾言与云舒的交往有失体统。

这些流言很快传到了顾言母亲的耳中。

顾母本就对儿子的婚事有着自己的打算,她希望顾言能娶一位门当户对、知书达理的世家千金,以助力顾言的仕途。

在她看来,苏云舒虽出身苏家,但苏家并非顶级世家,与顾府联姻,对顾言的未来并无太大帮助。

顾母决定找顾言好好谈一谈。

一日,顾言刚从书院回来,就被顾母叫到了房中。

顾母看着儿子,神色严肃地说:“言儿,近日外面的流言你可曾听闻?你与苏家小姐的事,为娘觉得不妥。”

顾言心中一紧,说道:“母亲,苏府之前遭遇困境,孩儿只是出于好心出手相助,并无其他不妥之处。而且,云舒姑娘知书达理,并非外界所传那般。”

顾母叹了口气:“言儿,你心地善良,为娘知道。但你也要为自己的前程考虑。婚姻大事,关乎家族兴衰,你不能仅凭一时意气。”

顾言眉头微皱:“母亲,孩儿明白您的苦心。但孩儿与云舒姑娘相处虽不多,却深知她的为人。孩儿不想因为这些世俗的观念,错过她。”

顾母见儿子如此坚持,心中有些恼怒:“你这孩子,怎么就不明白为娘的心意呢?为娘已经为你物色了几位合适的姑娘,皆是名门之后,与她们联姻,对你的仕途大有裨益。”

顾言心中烦闷,却又不敢与母亲争执,只得说道:“母亲,此事还请容孩儿再考虑考虑。”说罢,告退而出。

与此同时,苏云舒也听闻了这些流言蜚语。她心中难过,觉得自己的行为可能给顾言带来了麻烦。

苏云舒深知,在这讲究门第之见的世道里,他们的感情一定会面临巨大的阻碍。

思及此处,苏云舒坐在绣楼里,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小桃在一旁心疼地安慰道:“小姐,您别难过。顾公子对您一片真心,想必不会因为这些流言就放弃。”

苏云舒擦了擦眼泪,说道:“小桃,我只是不想因为我,让顾公子为难。而且,顾母的担忧也并非全无道理。”

小桃气愤地说:“什么门第不门第的,只要小姐和顾公子真心相爱,这些都不该成为阻碍。”

苏云舒苦笑一声:“道理虽如此,可这世间又有多少人能冲破这世俗的枷锁呢?”

就在苏云舒满心惆怅之时,顾言决定再次与母亲沟通,希望能说服母亲改变主意。

可顾母态度坚决,丝毫不肯让步。

顾言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是深爱的云舒,一边是养育自己的母亲和家族的期望。

一定会有办法的。顾言不愿意放弃,他相信,金成说着金石为开,自己一定可以抱得美人归。

4

顾言深知母亲的固执,却又不愿轻易放弃与云舒的感情。

他思来想去,决定先从父亲入手,希望父亲能在母亲面前为他说情。

顾言找到顾父,将自己对苏云舒的感情以及目前的困境如实相告。

顾父听后,沉思片刻说道:“言儿,为父理解你的心情。云舒姑娘的事,为父也有所耳闻,她确实是个不错的女子。只是你母亲那边,向来重视门第,一时之间怕是难以说服。”

顾言焦急地说:“父亲,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孩儿与云舒情投意合,实在不想就此分开。”

顾父拍了拍顾言的肩膀:“办法也不是没有。你如今也该在仕途上多下些功夫,做出一番成绩。若你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你母亲或许会改变主意。”

顾言心中一动,明白父亲所言极是。他决定听从父亲的建议,暂时将儿女情长放在一边,专心投入到学业和仕途的发展中。

那头苏云舒在苏府,虽整日忧心忡忡,但也不愿就此放弃。

她深知顾言面临的压力,决定以自己的方式支持他。

苏云舒更加勤奋地学习各种才艺,不仅在刺绣上精益求精,还研习诗词歌赋,希望能成为与顾言并肩的女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顾言在学业上越发刻苦,时常与友人探讨治国之道,撰写的文章也在文人圈子里颇受赞誉。而苏云舒的才情也在苏府的各种聚会中崭露头角,她绣的作品和所作的诗词,让不少世家子弟对她刮目相看。

一日,江南道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诗会,邀请了众多才子佳人参加。

顾言作为礼部侍郎之子,自然收到了邀请。

苏云舒得知后,也在小桃的帮助下,再次女扮男装前往诗会。

诗会现场,文人墨客们吟诗作对,气氛热烈。

顾言在诗会中表现出色,他所作的诗词意境深远,赢得了众人的喝彩。

苏云舒看到顾言在台上的风采,心中既欢喜又骄傲。

诗会进行到一半,主办方提出以春日为主题,进行一场诗词创作的比拼,获胜者将得到一份珍贵的墨宝。

顾言和苏云舒都决定参加。

苏云舒略作思索,提笔写下一首诗:“春日桃花映水开,微风拂柳燕归来。诗情画意心中绕,愿与君同赏景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日美景,还暗藏了她对顾言的思念。

顾言看到云舒的诗作,心中一动,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他也挥毫泼墨,写下一首:“桃蕊含情春日柔,与卿邂逅意难休。今朝共赴诗中约,不负韶华不负秋。”

两人的诗作一经展示,便引起了众人的轰动。

大家纷纷称赞这两位公子的才情,却不知这其中暗藏的儿女情思。

最终,顾言和苏云舒凭借出色的诗作,并列获得了此次比拼的第一名。

当他们上台领奖时,顾言看着苏云舒,眼中满是深情与鼓励。

苏云舒微微点头,两人心中都明白,他们在困境中坚守彼此的感情。

然而,就在他们沉浸在喜悦之中时,诗会的角落里,一个身影正冷冷地看着他们。

此人是江南世家陆家的公子陆宇,他一直对顾言心怀嫉妒,此次看到顾言与云舒如此默契,心中顿生恶念,决定从中作梗。

5

陆宇心中嫉恨,盘算着如何破坏顾言与云舒的感情。

他深知直接出手容易暴露,便决定从旁敲侧击入手。

诗会结束后,陆宇四处散布谣言,说顾言在诗会中作弊,与主办方勾结才获得第一名,还暗示苏云舒与顾言关系不一般,其中或许存在不正当交易。

这些谣言在江南的文人圈子里迅速传开,一时间,众人对顾言和苏云舒议论纷纷。

顾言得知谣言后,心中愤怒不已。

他四处寻找证据,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同时也想揪出幕后黑手。

而苏云舒这边,虽然同样气愤,但她更担心这些谣言会影响顾言的声誉,进而影响到他与顾母之间本就紧张的关系。

苏云舒回到苏府,茶饭不思。小桃看着心疼,安慰道:“小姐,您别太着急,清者自清,顾公子一定能找出造谣的人,还你们清白。”

苏云舒叹了口气:“我只怕顾母听闻这些谣言,会更加反对我与顾言在一起。”

与此同时,顾言经过一番明察暗访,终于发现谣言的源头竟是陆宇。

顾言找到陆宇,当面质问:“陆宇,你为何要造谣生事,污蔑我与云舒姑娘?”

陆宇佯装无辜:“顾兄,你可别血口喷人。我也是听闻一些传言,才不小心说出去的,谁知道会传成这样呢。”

顾言怒视着陆宇:“你不必狡辩,我已查明一切。你我同为江南才俊,本应相互切磋,共同进步,你却如此心胸狭隘,做出这等卑劣之事。”

陆宇冷笑一声:“顾言,你别以为自己有多高尚。你不过是仗着父亲的权势,在这江南耀武扬威。我就是看不惯你。”

顾言深知与陆宇多说无益,他决定用实际行动来打破谣言。顾言邀请了江南诸多有名望的文人雅士,举办了一场公开的诗词比试,以证明自己的实力。

消息传开后,众人纷纷期待这场比试。

苏云舒得知顾言的决定,虽担心他的压力,但也明白这是最好的办法。她在幕后为顾言精心准备,收集各种诗词典籍,帮他出谋划策。

比试当日,场面十分壮观。众多文人齐聚一堂,都想看看顾言如何应对此次挑战。

陆宇也在人群中,脸上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他笃定顾言此次必定会出丑。

比试开始,题目由在场的文人共同拟定,极为刁钻。

但顾言毫不畏惧,他才思敏捷,下笔如有神助,一首首佳作在他笔下诞生,其诗词意境高远,用词精妙,引得众人连连称赞。

反观陆宇,本想在比试中给顾言使绊子,却没想到自己在紧张之下,发挥失常,他所作的诗词与顾言相比,黯然失色。

最终,比试结果揭晓,顾言大获全胜。

众人这才明白,之前的谣言纯属无稽之谈,对顾言的敬佩之情更甚。而陆宇则成为了众人唾弃的对象,灰溜溜地离开了现场。

顾言成功洗刷了自己的冤屈,可他知道,与云舒的感情之路依旧困难重重。

顾母那边,虽未再提及反对他与云舒交往,但态度依旧冷淡。

而苏云舒也深知,顾母的认可才是他们感情的关键。

就在这时,京城传来消息,顾言的父亲顾侍郎因在朝中政绩斐然,即将升迁,顾家也将举家迁往京城的消息。

6

京城传来顾侍郎升迁的消息,犹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顾言和苏云舒心中激起千层浪。

顾言深知,此次举家迁往京城,对他和云舒的感情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顾言第一时间赶到苏府,与苏云舒相见。

两人相对而坐,气氛凝重。

苏云舒眼中含泪,轻声说道:“顾郎,此去京城,山高路远,不知我们还有没有未来。”

顾言紧紧握住云舒的手,目光坚定:“云舒,你我情比金坚,区区距离怎能将我们分开。我定会想办法,让你我长相厮守。”

回到顾家后,顾言向父母表明心迹,他希望能在前往京城之前,与云舒定下婚约。

顾父见儿子如此执着,又想到云舒的才情与品行,心中已有几分松动。

顾母虽仍有些犹豫,但经不住顾言的苦苦哀求,再加上顾父在旁劝说,最终勉强同意。

顾言带着聘礼,正式前往苏府提亲。

苏老爷和夫人自是没有异议,欣然答应了这门亲事。

苏云舒得知消息后,喜极而泣,她多年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

然而,就在两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新的问题出现了。

按照顾家的规矩,顾言需先随家人前往京城,安置妥当后,再回来迎娶云舒。

这意味着两人又要面临一段时间的分离。

苏云舒虽心中不舍,但她深知顾言的责任,便强忍着泪水说道:“顾郎,你放心去京城,我会在这里等你。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莫要为我分心。”

顾言紧紧拥抱着苏云舒:“云舒,你放心,我定会早日归来,风风光光地娶你。”

不久后,顾家举家迁往京城。

顾言到京城后,一边协助父亲处理新的事务,一边为迎娶云舒做准备。他在京城购置了一处精致的宅院,精心布置,只等云舒到来。

苏云舒在江南,每日刺绣、读书,期待着与顾言重逢的日子。她还时常与顾言书信往来,倾诉彼此的思念之情。

终于,在一个桃花盛开的春日,顾言安排妥当一切,带着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回到江南。

苏府张灯结彩,云舒身着凤冠霞帔,美得如同仙子下凡。

迎亲当日,街道两旁挤满了前来观礼的百姓,大家纷纷称赞这对璧人的美好姻缘。

顾言骑着高头大马,意气风发地来到苏府。他将云舒迎上花轿,一路吹吹打打,前往顾家为他们准备的新居。

在京城的新宅中,顾言和云舒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他们的幸福时刻。

礼成之后,顾言轻轻挑起云舒的红盖头,两人深情对望,眼中满是爱意与喜悦。

婚后,顾言和云舒夫妻恩爱,相敬如宾。

顾言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朝廷做出诸多贡献。

苏云舒则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时常与京城的名媛们交流刺绣、诗词心得,备受赞誉。

多年后,顾言和云舒携手漫步在京城的花园中,看着儿孙们在一旁嬉笑玩耍。

他们回想起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的困难与挫折,都成为了他们爱情的珍贵回忆。

诗经有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苏云舒望着身边人影,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完)

​​​​

0 阅读:26
叶叶就爱看书

叶叶就爱看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