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情况我还是比较了解,现在的荒地并不算太多,就全村耕地来说,荒地可能不足10%。可能有朋友曾经看到我发的照片,到处都是树林,覆盖率达到60%左右了,怎么可能荒地那么少呢?是这么个情况,我们村是两个村合并,据说原有耕地面积超过1万亩,现在账面是5000亩左右,剩余的已经退耕还林了,所以不是荒地,而是林地。现有5000亩耕地中一半以上已经流转出去,种了中药材和果树。
荒废的农田确实难以耕种,基本都是在山上零星分散,价值不高。而且农村剩余劳动力都是超过60岁的老人,还采取刀耕火种的方式怎么办嘛?我们在清理撂荒地图斑时,看到有的地块,只有一两亩,离住户几公里,爬坡走到地头都要个把小时,再背点东西时间更长,出点粮食还不够肥料钱和辛苦费。
相对山区,平原地区农田荒废应该更少。我比较关注三农,曾经有人就调查过,在河南、山地、内蒙、东三省等地,凡是有水的水浇地几乎没有荒地,适宜机械化播种和采收,利润相对来说要高一些,人们种地的积极性还不错。更重要的是,人家社会资本也愿意到平原有集中优质土地资源和农业资源的地方去投资。
我曾经说过类似的话,被骂惨了,说我不了解农村,不是农村人。其实我想说,哪怕你是农民,可能你也不了解农村,眼见不一定是真。如果你看到的都是荒地,那些带帽子的大哥不得急死呀,上面查撂荒地查得那么严,要看账面有多少撂荒地。当然我们山区不一样,因为是长江上游水域,很多年前就搞了退耕还林,恢复生态,效果很好。
至于为什么农村有部分农田荒废不种?答案只有一个,种地不赚钱。有人说没得年轻人愿意种地,要是种地能实现平均月收入5000元,你再看看有没有年轻人种地?现在经常听到这句话,“等种地能赚钱时,农民将无地可种”,有这个倾向,但只要上面认真对待“三农”就不会出现农民无地种的情况。
我们村的荒地较少,其实农民是得益于土地流转。虽然流转费很低,坡地150块,平地水田350块,年轻人也是外出打工,但土地流转了有劳力的老年人可以到基地务工,一年人均有3000到3500元的收入。还有就是山区流转时间早,没限定只种粮食,如果只能种粮食那人家就不来流转了,那可能荒地就要多很多。
想要农村没有荒地就要引导劳动力回流,劳动力回流的前提是农民收入有保障,必须实现种地有收益,闲时有副业,也就要求县域内有足够的就业位置。因为种地分农忙、农闲,以前老农民都是这样,在县城务工时农忙回村种地,农闲时进城打工。虽然现在80后、90后不种地,70后还是愿意种地,到了年龄不能打工了,这些年轻人也就回来了,否则回村也不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