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因走访亲戚,驱车来到距离于都县城近百里路远的宽田乡石含村,此地属于该县东南部最边远的地方,东接邻近的瑞金九堡,站立此地,眺望远处,山峦重重叠叠,山上翠绿茂密树林,枝丫遮天蔽日。
在石含村一个叫三蔸树的地方,有一座不大的土包,周围栽种松柏树,用水泥筑起了排水系统,并列着几座农村中常见的坟墓,在右侧,有一座与众不同的大理石墓碑,碑上刻有“邓毅刚烈士墓”,整个墓地松柏青翠,看上去庄严肃穆,干净整洁。
邓毅刚,又名邓伟,字厦材,湖南汝城附城乡邓家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他幼年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成人。1925年初,从本县濂溪高小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后参加北伐战争,不久入了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跟随部队上井冈山。
1929年初下井冈山,跟随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担任红四军一纵队参谋长,随后,调到闽西地方工作,负责组建新的红军部队,他担任龙岩县赤卫军大队长、总队长,1930年3月,闽西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将闽西各县赤卫团、队改编为红九军。军长邓毅刚,政治委员高静山,参谋长郑益,政治部主任陈正。红九军下辖5个团,龙岩编第一团,上杭编第二团,永定编第三团,连城编第四团,武北、汀南合编为第五团。全军共约3000人,2000多支枪。
1930年5月,奉中央指示,红九军番号取消,扩编组建成红十二军,邓毅刚接任军长。后又担任闽西红二十一军军长、军参谋长。他在担任这些军的军长期间,利用好在黄埔军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到在革命战争中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在军内举办各种训练班,学习革命理论、军事技术和文化知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采取稳步向外推进的策略,一方面在苏区内打土豪分田地,肃清残余土匪,巩固红色政权,一方面积极向苏区外发展,不断建立、扩大革命根据地。
邓毅刚率部参加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重创敌军,功勋卓著。东固西北富田镇吉水中洞一战,一举歼灭国民党军第五路军王金钰部、公秉藩部,俘敌4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3000多件,电台一部;随后配合兄弟部队回师向东,一直打到建宁城一带,15天横扫700里,打了5个大胜仗。莲塘、良村、黄陂等地痛歼敌军,三战三捷,缴枪逾万,在兴国、泰和的高兴圩、老营盘,伏击蒋鼎文部先头部队,取得重大胜利。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这位黄埔军校三期毕业生,出师北伐,参加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四军一纵队参谋长,红九、十二、二十一、三十五军四个军的军长;是闽西工农红军的创始人之一,多次反“围剿”屡建奇功的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为什么会安息在这个小山村呢?
原来,邓毅刚后来调任赣南红三十五军担任军长,所部隶属红一方面军三军团指挥,他接到上级的命令是,奉命攻打盘踞在赣南一带的“土围子”。
赣南土围子
“土围子”是当年赣南一带偏僻地区,一些当地的地地痞流氓,地头蛇的武装据点,这些人起先是打家劫寨,抢劫财富,后来红军来了,便网罗一些当地的土豪劣绅,害怕受到新生人民政权的镇压,便加固工事,凭山扼险,修筑起一座座易守难攻的城堡,与红军进行武装对抗。
这些一个个顽敌的土围子,他们凭借熟悉的地形,红军大部队一来,便龟缩进“土围子”中,以此为依托,暗地里袭击红军。红军一走,便又下山,对红军和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危害不小。为此,中央命令红三十五军军长邓毅刚率部拔除这些“土围子”,保卫中央苏区。
随后,他率领队伍,用棺材炸药、挖地道爆破、云梯攻打等多种方式,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先后拔除了下坝、杨梅头、万田等大小土围子十多个,把这些曾经作威作福的地头蛇都一一收拾。
邓毅刚故居
1932年2月他率部攻打盘踞的瑞金九堡的一个土围子时,邓毅刚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带头冲锋,率部杀入敌穴,当他爬上梯子翻越围墙时,不幸中弹,战士们匆匆将他抬到相邻10公里的于都宽田石含村的沙心龙塅——红一方面军独立三师医务室急救。
红军军长安息地
然而,终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28岁,这位叱咤风云的红军英豪,倒在这个地头蛇把持的“土围子”之手,实在令人痛惜。由于当时战事频仍,敌人围剿日炽,部队立即转移,牺牲的军长邓毅刚便委托当地革命群众安葬在一块荒地里。加上后来红军战略转移,敌人反攻倒算,邓毅刚的墓地在当地群众的保护下,保留完好。
当地群众为军长烈士上坟
悠悠将近八十年过去,直到2010年,烈士邓毅刚老家人来寻找英雄牺牲地,这位身经百战,英年早逝的红军军长的墓地修缮一新,让更多的后人来些祭拜,深切缅怀这位为人民解放,民族独立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