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春节过后,邓小平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大多时候,他都在北京景山后街的庭院里,看看报浇浇花,过着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的生活。
卓琳的父亲是云南火腿大王浦在廷,临终前留下一个留声机,邓小平和卓琳就把留声机放在门口,二人经常听一些戏剧,也算是晚年最平静、惬意的生活。
战争年代邓小平历经艰苦,新中国成立后,也公务繁忙,日夜操劳。尽管如此,身体还算健康,心脏和肝脾都没什么问题,但一直被帕金森困扰,情况糟糕时会呼吸节奏紊乱,甚至行动困难。
1996年12月中旬的一天,邓小平很早就醒了,醒来后照常下楼吃饭,期间还拿着放大镜看了很久的报纸,但是没想到他站起来没走几步,就突然跌倒,卓琳见状马上把他送往解放军总医院。殊不知,邓小平这次离开家再也没有回来。
1997年元旦,北京下了一场小雪,虽然天气寒冷,但到处是过节的氛围,邓小平躺在301医院的病床上,看着眼前的电视,突然看到电视里一个人很像自己,便问护士‘那是谁啊’,护士告诉他,电视剧里播放的就是你啊。
邓小平此时虽然不想让电视台播放关于自己的纪录片,但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他在医院继续住了两个月,一直到2月19日,邓小平感觉呼吸不对劲,专家们对邓小平进行了全力抢救,但无力回天,一代伟人邓小平撒手人寰,走完了他93年的生命旅程。
按照邓小平的遗嘱,邓小平的骨灰被撒入大海,生前邓小平还对孙子开过玩笑,说等他死了,把骨灰埋在咱家苹果树下。
有人问过卓琳,邓小平临终前还有什么愿望,卓琳说,他想活到2000年,亲眼见证中国人民的小康生活,这样他就满足了。但邓小平始终没有等到这一天。
其实在毛主席那一代领导人中,邓小平此后可以担当大任,离不开毛主席对他的信任,当然还有他本身的能力。
1956年起,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不过“二野”的老部下依旧亲切地称呼他为邓政委,甚至是“老首长”。
在中共八大召开之前,毛主席向大家推荐邓小平担任总书记。听闻这一推荐,邓小平曾表示推辞,毛主席为此说道,中国的秘书长就等同于外国的总书记,他可以进行宣传,如果大家赞同那就这么定了。
毛主席给予的这般高度评价,让邓小平信心倍增,于是52岁的邓小平进入中央最高领导核心,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此后不久,邓小平前往江西生活。1973年,是邓小平在江西农场生活的第四个年头,春节过后,他意外地接到中央通知,要求他近期返回北京,原来是毛主席亲自下命令让邓小平出山,主持军委工作。
周总理逝世后,毛主席让华国锋接班,但对于那十年结束后中国该何去何从,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小平同志的复出成为必然。
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邓小平和陈云同志在诸多政策和发展大方向上,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从推动中国实现“伟大的转折”这一角度来看,邓小平确实做出了诸多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