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潜力待绽的南方明珠,发展之路在何方?
在祖国大陆南端,有一片被山海眷顾的土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它土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 ,管辖北部湾海域面积约7万平方千米,拥有1595千米的陆地海岸线,还与越南接壤,有着696千米的陆界国境线,是全国唯一沿海、沿边、沿江的少数民族自治区。2023年,广西常住人口为5027万,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生活劳作。
经济发展现状
2024年,广西全年生产总值28649.40亿元,比上年增长4.2%。从各市情况来看,南宁市以5669.18亿的GDP总量稳居榜首 ,在工业领域,南宁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功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全新生态链,推动工业增加值及其比率双重提升,还有6大先进制造业集群被纳入自治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录,且南宁国际通信业务枢纽建设计划获正式批复。柳州市以3119.59亿位列第二,工业经济展现强劲增长动力,工业投资与产业转型齐头并进,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桂林市GDP为2590.59亿,增速2.66%,在旅游、文化产业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挖掘自身特色。玉林市2301.51亿,增速4.88%;钦州市2061.51亿,增速5.11% ,这些城市也在各自优势领域积极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上市公司情况
在资本市场上,广西目前共有39家上市公司。从行业分布来看,化工、农业、医药、中药、饮料、新能源、食品等行业均有涉及,多元化布局。
市值方面,桂冠电力以501.32亿元市值排名第一,作为广西最大发电企业,在电力行业占据重要地位;国海证券市值255.45亿元,证券经纪业务在广西占有率第一;柳工市值235.44亿元,是土石方工程机械龙头。营收上,2024年第三季度,恒逸石化以300.51亿元营收领先,其作为PTA和聚酯产品龙头,业务广泛;柳钢股份营收152.72亿元,是广西国资委旗下最大地区钢企;柳工营收67.96亿元,在机械制造领域表现突出。这些上市公司在各自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广西产业发展。
跨国公司发展
近年来,广西吸引了不少跨国公司的目光。航运物流便利是重要吸引因素,新加坡太平船务集团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航运公司之一,2018年在南宁投资建设并运营中心南宁国际物流园,项目总投资约一百亿元人民币,这也是他们在中国最大的投资,如今还在集装箱制造、物流等领域加快布局。广西在电动汽车、锂电池等产业集群领域的快速发展也极具吸引力,美国一家化工企业花费两亿美元并购广西一家生产氢氧化铝的民营企业,后续还持续投资提升工厂产能。还有一家法国食品原料生产企业,此前已在广西建成四家工厂,还计划加大投资力度。
与广东的差距及原因
与邻省广东相比,广西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2024年广东GDP达141633.81亿元 ,远超广西。
从产业结构看,广东产业多元化程度高,高新技术产业如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金融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蓬勃发展,在全球都颇具竞争力。而广西产业结构相对传统,工业基础薄弱,在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方面发展滞后,多集中在资源依赖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蔗糖、有色金属等。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广东海陆空综合交通网络密集高效,公路、铁路密度高,国际机场吞吐量巨大,港口航线覆盖全球。广西虽加大交通建设投入,但交通网络密度和通达性仍需提高,偏远地区交通条件落后,限制人员和物资流动效率。
从政策资源和发展机遇看,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作为前沿阵地,率先享受众多国家优惠政策,吸引大量外资和人才。广西在政策利用和机遇把握上稍显滞后,在吸引高质量投资和高端人才方面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沿海城市优势发挥与未来规划
广西沿海城市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组成北部湾港,在港口发展上成绩斐然。2024年上半年,广西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23亿吨 ,同比增长6.29%,其中沿海2.19亿吨,内河1.0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4.46%、10.38%;集装箱吞吐量516.06万标箱,同比增长20.8%,其中沿海432.01万标箱,同比增长19.76%。北部湾港在全国港口排名中稳居前十,上半年货物吞吐量达2.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32万标箱,同比增幅高达19.8%,增幅位列全国港口十强榜首。
未来,广西构建“一群三带”城镇空间格局,即北部湾城市群和西江城镇带、左右江革命老区城镇带、黔桂湘边境城镇带,通过优化城镇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产业上,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发展建议
加强区域联动,推进周边省份南下合作
积极推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加快南下步伐,加强与广西在交通、产业、贸易等领域的合作。例如,共同建设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推动渝贵高铁、湘桂高铁等项目建设,加强铁路、公路与广西沿海港口的衔接,降低物流成本,使周边省份货物能够更高效地通过广西港口走向海外市场。搭建区域产业合作平台,定期举办产业对接会,促进产业转移与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共同开拓东盟及全球市场。
加快平陆运河建设,释放向海经济潜力
平陆运河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意义重大。目前项目总投资约727亿元,土石方开挖量约3.39亿立方米,于2022年8月28日动工建设,施工工期52个月,将于2026年年底主体建成 。要在保证工程质量与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优化施工组织,加强科技创新运用。运河建成后,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发展临港产业,打造物流园区、产业园区,吸引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内河航运与海洋运输协同发展,提升广西在区域经济中的竞争力。
推进低空经济通用机场建设,开拓经济新增长点
广西计划新建改扩建百色、乐业、贵港城区、崇左、大新等21个通用机场,至2030年前,建设横州、宾阳、平果等20个通用机场 。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设进程,完善通用机场的配套设施,提升机场服务能力。围绕通用机场,发展低空旅游、航空物流、应急救援、农林作业等低空经济产业,吸引相关企业入驻,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加强与国内外低空经济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促进产业升级。
加快推进东盟国际合作自贸区建设,深化国际合作
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的自贸区建设。加强与东盟在贸易、投资、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合作,降低贸易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吸引东盟国家企业来桂投资,鼓励广西企业“走出去”,在东盟建立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加强跨境产业链建设,例如在电子信息、汽车、化工新材料等领域,与东盟国家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探索中国北部湾军民共建国防战略基地建设,保障区域安全与发展
在符合国家战略与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探索中国北部湾军民共建国防战略基地建设。加强军事设施建设与维护,提升军事防御能力,保障北部湾海域安全。同时,利用军民共建的优势,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如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产业,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将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军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广西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