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低谷的大公司都是怎样逆袭的?

盛天创 2024-09-19 13:58:52

先亏再转盈,是很多企业走过的路。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家企业,是怎么跌落低谷,又怎么重回高峰的?换句话说,能够穿越历史活下来的企业,都做对了什么?

咱们可以把视线拉长多一点,把历史上那些顶级大企业当作样本,来学习他们的经验。

一个公司能完全高枕无忧地度过几十年,在历史上属于少数。早年间的畅销书《基业长青》中提到的公司,也只有一半实现了持续增长。换句话说,对大公司来说,衰落才是常态。

衰落是怎么发生的?主要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创新停滞,失去先进优势。

比如作为胶片统治者的柯达,巅峰时期占据70%的市场,但也因此停止了技术创新。结果先是被富士用更先进的胶片抢走市场,后面更是在数码时代跌入了谷底。

第二种,是决策错误,点错了技能树

比如,上世纪60年代,市值增长最快的科技巨头IBM,全力发展硬件,押注大型计算机。但是,后来的主流趋势是软件,这让IBM错失了PC时代。

第三种,是机构臃肿,导致效率低下。

也就是很多人说的,企业中年危机。比如,能源巨头通用电气,曾经在能源、金融、消费等很多领域同时发展,导致组织庞大,机构臃肿。市场遇冷时,不得不低价贱卖资产。

其实,这些例子咱们都不陌生,但是放到一块,你就能感受到,一家企业即使再优秀,它面临的风险都是恒定的。它都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失去竞争力。基业长青,比想象中更难。

但是,反过来,咱们也可以看看穿越周期的优秀企业,都做对了什么?最关键的步骤有三个。

1

“自我否定”

第一,先做自我否定。你看,企业凋落的关键诱因,就是曾经的优势,现在过时了。曾经先进的,现在落后了。这意味着,这家企业大概率出现了决策失误。而决定它走向的关键,就是能否及时纠偏。

比如IBM,虽然在大型机上点错了技能点,但它至今依然是巨头,能维持70亿美元左右的净利润。除了技术方面的深厚积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能够及时纠偏。90年代,IBM果断抛弃了重资产、高库存、难变现的大型机业务,瞄准正在兴起的电子商务,推出了软硬件服务一体的新产品。

再比如,宝洁2000年全面推进全球化扩张,导致业务线过于繁杂,效率低下。之后,它推翻了这项花费20亿美元的改革,放弃复杂的业务单元制度,聚焦核心品牌,挽回了危机。

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自我否定,也就是,一旦发现问题,就果断放弃沉没成本,快速转轨。

2

“校准航向”

紧接着,就是度过低谷的第二步,校准航向,也就是重新选择业务方向。

像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研究过的成功企业,还有欧洲、日本的一些长青企业,包括博世、惠普、松下、西门子、沃尔玛、迪士尼、德州仪器等等,它们在遇到危机时做的决策,不外乎这么两类。

一是聚焦主业,断尾求生。

也就是,剥离非主要业务,聚焦自己最有优势的市场,把现金流最大化。

二是对外并购。

也就是,当企业自身的主线业务萎缩时,趁着手上还有强大的资本积累,快速买入其他有潜力的新公司。比如,强生和迪士尼,这两家大厂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遭遇了技术冲击,短期内很难完全转向新技术,但他们都通过对外并购,在市场上站住了脚。

好,这是第二步,重新选择业务方向。

3

“外部背书”

第三个关键步骤,是寻找外部背书,重塑市场认知。

对于处在低谷期的企业来说,外部信心和内部能力一样重要。要想稳住市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行业里具有话语权的人,用他们来维持自己的影响力。

比如,福特汽车,在低谷时期聘请了拯救过波音的穆拉利;苹果在低谷时期,请回了创始人乔布斯。这些动作都是为了在低谷期,重塑市场对企业的信心。

天创观点 Ticoheyday's advise

总结一下,前面介绍的,是一部分大企业穿越低谷的方法,包括及时认清失误,重新校准业务,以及寻找背书重塑信心。

其实,这些方法都指向同一个核心问题,这就是,企业如何对待自己曾经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巨头的立身之本,但也可能成为发展的阻碍。关键在于,该坚持时坚持,该放弃时放弃,要驾驭优势,而不是被优势绑架。

0 阅读:12
盛天创

盛天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