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硕士突发白血病,自愿放弃治疗,临终前的两句话引人深思

墨知过去一二事儿 2024-10-12 13:44:34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结尾。

“拒绝低质量生存,要平静地走....”这是29岁的沈阳小伙临终前留下的两句话。小伙名叫张迪,是上海交大动力工程专业硕士但却在毕业上班后的两个多月中被查出患有急性白血病。

2019年年初,张迪经过骨髓移植后又复发了白血病,医生检查后给出治愈希望渺茫的结论。在知道自己的人生只剩下最后几个月后,张迪最终选择放弃治疗并和家人互相陪伴在一起。

不过,张迪没有告诉自己年事已高的奶奶这一残酷的事实。而是用了一个善意的谎言,那就是即将出国留学,不能经常来看望她。张迪还和自己的父亲同时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

在接受采访时,张迪道出了放弃治疗的原因。要延长生命也就是一季到半年的岁月,而且是一直在床上躺着配合治疗的“低质量生活”。在配合治疗的过程中,人会渐渐变得没有意识。

这样的人生对我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谁曾料想,张迪的这番话竟然在网上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不少人还为此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有人认为张迪这样的做法鼓励了为自己奋斗的人;

但也有人认为放弃治疗的做法需要很大的勇气,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不过,评论区里大多数网友都是感到非常难过,不少同病相怜的患者还为张迪祈祷,希望在他身上有奇迹发生。

张迪在生前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时特别提到了捐献遗体这件事情。他说,在死后变成一盒骨灰和捐献遗体继续做贡献当中,后者要更为符合人生观与价值观。张迪母亲一开始还不理解。

但张迪却一直在劝母亲,张迪告诉母亲说他现在为社会做不了什么了。捐赠遗体是他现在唯一能做的贡献。张迪让母亲无条件支持他的决定,张迪的父亲被儿子深深感动也签了捐赠书。

在张迪父亲看来,儿子勇气可嘉并且没有辜负社会对他的培养,儿子很长脸。同时儿子的行为做法也给他这个当父亲的上了一课。当生命变得无法挽回,最重要的不是阻止这一切。

而是找到生命的意义。张迪曾经接受了骨髓移植,如今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张迪没有什么能够回馈给他人尤其是和他一样的白血病人的。他只有身体和可以帮助白血病患者的骨髓。

张迪还认为人死了还能有贡献实际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看得出来,张迪懂得知恩图报同时也对曾经帮助他的人心怀感激。可是他自己没有能力再回馈社会以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于是张迪便选择了这样的方式。张迪用不愿低质量生存而换来了高质量奉献,他的这种精神值得尊重和敬佩。张迪是1990年生人,在2018年查出患有白血病时也才年仅28岁而已。

正是一个青年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大好时刻。而且张迪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亲都是工人出身。家中独苗的他能够一路走来成为上海交大的硕士生不仅很不易而且很给家人长脸。

对于儿子放弃治疗的选择,张迪的父母能够理解。张迪曾说,我很幸运,因为我的父母都是通情达理的。他们理解我不愿意被动接受痛苦的死去这种做法。张迪希望父母能够好好活着。

张迪的这番不愿低质量生存的言论让他火了,在网上引发热议。同时张迪也被家乡沈阳注意到了,并成为了2019年的感动沈阳十大人物之一。感动沈阳对于张迪的评价是大爱永存。

张迪从上海交大毕业后加入了上海计量研究所,成为一名科研人员。如果没有患上白血病,现在张迪可能都在科研事业上日夜奋战。也许对于张迪来说,他想用身体去做最后一次科研。

只是他是被研究的对象,研究主体发生了更换而已。张迪把有尊严地死去融汇成了两句话:我离开了,爱却留下。张迪走后,沈阳红十字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和医院都为张迪默哀了一会。

张迪的父母还得到了沈阳红十字会给予的捐赠证书以及一面锦旗。沈阳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张迪的遗体会用于医学研究,希望可以减少这种病痛发生的情况,这是张迪心中所想。

也是张迪父母的心中所想更是沈阳红十字会的职责所在。如今距离张迪去世已有5年时间,人们却仍然没有忘记这位拒绝低质量生存的交大硕士。反而,他的奉献精神会一直流传传唱。

参考资料:

展开“拒绝低质量生存”,放弃治疗的交大硕士走了丨人民日报

他硕士毕业后白血病复发放弃治疗 原因让网友看哭丨央广网

2019,这十个感动沈阳的人,标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高度!丨沈阳晚报

0 阅读:0

墨知过去一二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