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诊病的三大理论基石,附《黄帝内经》必备原文20页!

言身的记事本 2024-07-09 00:22:02

附《黄帝内经》必备原文20页!

中医认识疾病,常遵循以下三大理论:第一基石,司外揣内;第二基石,见微知著;第三基石:以常衡变。

另外,中医诊断也有三大基本原则,第一原则,整体审察;第二原则,四诊合参;第三原则,病证结合。

学中医诊病三大理论基石,基础中的核心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亦即在认识事物时,应当采取知己知彼,从外揣内,观察事物表现的太过或不及,通过微小的变化看出反常所在,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

第一基石:司外揣内

小王问谢老师:"是这样的老师,能否请您为我解释一下,这个‘司外揣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小王言简意赅地陈述着问题,同时手中拿着笔记本,准备记录下谢老师的解答。

谢老师微微笑了笑,点了点头,示意小王坐下。他靠在办公桌上,抚着胡须,神情专注而又亲切。

"‘司外揣内’这个概念,源自《灵枢·外揣》,意为通过观察疾病在外部表现的现象,来揣测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你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通过外在症状来推测内在病理本质的方法。" 谢老师开宗明义地解释道。

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脏腑与体表是内外相应的。内在脏腑功能失调,可反映于外部体表,故《丹溪心法》:“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临证通过观察、分析病人外部表现,就可测知人体内部的生理病理状况,认识内在的病理本质。因此,《灵枢·本脏》有“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之谓。

小王点了点头,目光专注地聆听着,同时快速地记录下谢老师的话语。

"人体内外是相互关联的,内在脏腑的功能状态会在外部得到体现。例如,如果一个人的脾胃功能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食欲不振、腹胀等外在症状。通过观察这些症状,我们就能够揣测出这个人体内脾胃的问题。" 谢老师继续解释道。

"所以,‘司外揣内’的核心就是通过外在症状来推测人体内部脏腑的病理变化,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这是中医诊断的一项重要方法,也是我们理解疾病本质的途径之一。" 谢老师的语气充满着教导的味道,仿佛在向小王传授一种宝贵的智慧。

第二基石:见微知著

小王虽然有些紧张,但还是坚定地说道:“谢老师,我想请教您关于‘见微知著’的理论。我觉得这个理论在临床上非常有用,但我对如何运用还不是很清楚。”

谢老师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见微知著’这个理论确实在中医临床中非常重要。你可以想象,人体就像是一个生态系统,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整体的健康。就拿我们中医的诊断来说,常常通过观察局部的细微变化来判断疾病的发展情况。”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认真地记录下谢老师的每一个字。

谢老师继续说道:“比如说,我们常常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等来判断他们的体质以及内脏的状况。舌头是心脏的窗口,脉搏则是脏腑的信息传递通道。通过仔细观察舌苔的颜色、厚薄,脉象的变化,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的体质以及可能存在的病变。”

小王跟随着谢老师的讲解,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的世界。他不禁好奇地问道:“谢老师,您是如何在日常实践中运用‘见微知著’的理论的呢?”

如目乃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望目可反映人体的神气,并可诊察全身及脏腑的病变等。

谢老师微笑着说:“在实践中,我们可以观察患者的面色、眼神、声音等方面的变化来得到疾病的线索。比如,眼睛是肝脏的窍门,反映着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如果一个人眼神无神、呆滞,很可能与肝脏有关。”

东汉名医张仲景晚年行医到洛阳,遇到当时的著名诗人王粲,见他眉毛异常,就判断出他二十年后会得一种病,并劝他服用五石散。当时王粲正值青春,并且处处得意,哪里听得进别人的劝告,最后,张仲景无奈地说:“二十年后你将脱眉而死。”二十年后,张仲景的预言果然应验

第三基石:以常衡变

"谢老师,我看到《素问·玉机真脏论》中有一句话,‘五色脉变,揆度奇恒’,我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能否请您解释一下呢?"小王虽然问题简单,但语气却充满了诚挚的求教之意。

谢老师微笑点头,注视着小王的眼睛,仿佛在寻找着他内心的渴望。“小王,以常衡变是中医的一大核心思想,也是我们认识疾病本质的基础。‘常’,指的是健康、生理的状态,是正常的基准。‘变’,则指的是异常、病理的状态,是与常态相对的情况。而‘以常衡变’,就是在我们理解了正常情况之后,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任何偏离正常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本质。”

健康与疾病,正常与异常,不同的色泽、脉象,都是相对的,是通过观察比较而做出判别的。医生诊断疾病时,应当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对比中找出差别,进而认识疾病的本质。

小王聚精会神地倾听着,一边记录着谢老师的每一个词汇。

“你可以想象,人体的每个器官、组织,都有其自身的常态。这种常态是我们身体正常运转的标志。但当有疾病入侵,身体就会产生各种异常变化。‘五色脉变,揆度奇恒’,‘恒’,即正常、常规;‘奇’,则是异常、变动;‘揆度’,揣度也。即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对比中找出差别,进而认识疾病的本质。中医望色、闻声、切脉等以诊断病变,均含有这方面的道理。”

0 阅读:46
评论列表
  • 为什么说中医变tai呢 因为医者父母心(没人会说中医不医者父母心吧)。那么医生眼里每个病人都如是自己孩子病了一样喜欢病好的越快越好。再则吃的越多效果越大这算基本常识吧(这世上还有一些中医爱好者连这话都能否定)。这话的本身就是肯定中药有效的。因为没有效讲药量还有意义吗 那中医是出什么原因要限量。做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变tai心理。还有些中医爱好者张口保密。闭口保密 中医都五千年历史。说有上亿名中医生不多吧 也就是有上亿名中医生天天写着药量。这药量如何来还有保密吗。一个上亿名人都知道的东西还有什么秘密可言。这些还天天宣传中医变tai行为的算不算是变tai

言身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