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刷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手里的冰奶茶从手心凉到后脖子,浑身上下哇凉哇凉的,——作为有个10后女儿的明亚保险经纪顾问,这新闻看得我“职业病+妈妈心”双重发作!!

新规落地堪称 "领证界的外卖革命":全国通办、只需身份证、本人到场再签份《无配偶声明》,就能把结婚证领到手。
对这件事,我的双重反应:
作为明亚保险经纪顾问的理智:确实便民,减少"为领证跑断腿"的悲剧
但作为一个老母亲的情感担忧:完了...女儿去成都玩个剧本杀不会顺便领个证回来吧?!
这真不是杞人忧天!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我的后半生:霸道总裁爱上离异带娃的我》,讲的就是我一个朋友被骗婚骗财的真实遭遇,贴出来的聊天记录能气死个人。
我和很多朋友一样,女儿从小就被保护得很好,教她礼貌,教她与人为善。可现在社会这么复杂,万一遇到个坏人,哄着她就把证领了可怎么办?
别说孩子,新闻里被骗的大人,中年人,老年人可都不少。这可不是杞人忧天,在明亚保险经纪做保险这么多年,见过的案例太多了。
看新闻还看到一些被男朋友哄着去领证的女生,结果婚后才发现对方欠了一身债。要是放在以前,至少领证前得跟家里要户口本,父母还能帮着把把关。现在倒好,孩子在外地工作,结婚了我们可能都不知道!
婚姻法新解释:保护"有钱人"?再看看最新司法解释明确:"经济强势方在离婚时不吃亏",但现实往往是:
女性平均收入比男性低22%全职妈妈离婚仅能获2-5万家务补偿还记得那个当了 5 年家庭主妇,离婚只分到 5 万补偿的新闻吗?看得人心里直发颤!新规定看似公平,实则让为家庭牺牲事业的女性在离婚时无比被动。

5年家庭主妇 → 离婚分到5万补偿 →家务劳动生娃带娃值5万,这个故事看着都让人窒息!
新出的《婚姻法》解释保护有钱的那一方。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小两口要离婚,钱多的人不吃亏。你说那些为了家庭放弃工作的全职妈妈亏不亏?离婚时真的特别被动。
所以啊,姐妹们!要早早就开始给孩儿们做准备了。可以悄悄准备钱,烙上娃的名字,不跟婚姻混同。保险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很多明星也是这么操作的。
以我自己为例子,在保险行业打拼了10几年,我给为她准备了接近2000万的保险信托,在她成年后,每个月可以领到不低于5位数的生活费,保障她以后生活无忧,有书读,有地方住,有饭吃。她可以不用为了钱做任何不想做的事情,不用为了钱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

把给娃的钱可以放在保险里,这样以后不管结婚离婚,这笔钱都是她自己的婚前财产。不是咱信不过未来女婿、儿媳,实在是当妈的得为孩子多想几步,从无害人之心,但不可不妨坏人。
作为妈妈,我们必须提前为孩子做好打算!这里有三道 "防火墙",聪明家长都在悄悄准备:
一、资产隔离要趁早孩子 18 岁时,就用年金险和终身寿险构建防护网。记住!投保人写妈妈,受益人指定父母,保费一定要从父母婚前账户支出,这样才能确保财产安全隔离。
年金险(投保人写妈妈)终身寿险(受益人指定父母)专业提示:保费必须来自父母婚前账户!二、财商培养比防早恋更关键与其拦着孩子谈恋爱,不如早点教她怎么看人、怎么管钱,财商越早培养,孩子未来踩坑的几率就越小,我女儿上小学我就开始教她理财了。
给大家列个"女儿财商课"清单,大家照着做:
小学:用压岁钱买货币基金初中:带她看《婚姻法》科普动画大学:手把手教她查伴侣征信三、善用法律工具巧规划现在的孩子都很有自己想法,我们跟他们沟通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越是“批评教育”,越容易起反效果。从小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将来遇到事情的时候相信娃也会找你商量。
直接提婚前协议容易引发孩子抵触,不妨换成 "小家庭启动基金规划";房产加名可以用 "附条件赠与协议" 替代。
以下几个法律工具可以参考:
婚前协议→ 改成"小家庭启动基金规划"房产加名→ 用"附条件赠与协议"孩子在小时候,睿智的爸妈就可以用保险、信托这些方式把财产明确下来,因为小的时候娃更愿意听父母的。即使现在已经结婚要婚后赠予,也要记住要留好所有转账记录,这些都是重要证据。
最后悄悄说一句:我们团队有很多宝妈伙伴,不用考勤打卡,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拥有自己的事业。如果你也想加入,欢迎随时联系!
“其实最该'投保'的是孩子的判断力!"——我们明亚保险经纪鼎新团队最近在做一个分红险深度学习训练营,其中就讲到一个功用,婚前财产规划和财富传承,保险金信托,大家还在讨论如何帮00后客户做《婚恋财产风控手册》,期待出品成妈妈圈的爆款
...
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了,我们做父母的也得跟着变。不能像老一辈那样一味地管着孩子,但也不能完全放手。
趁孩子还小,还肯听我的,我经常跟女儿说:"妈妈最期待就是女儿未来幸福的生活,我不会干涉你的选择,是希望你在做选择的时候,能考虑周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