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法国人拍摄的沈阳中捷国营工厂,这待遇简直是太令人震惊了

来到清末 2025-02-18 04:50:27

1985年6月,法国摄影师加斯穆尔,带着满腔好奇与期待,来到了东北重工业基地——沈阳。他的目标是当地的“中捷友谊厂。”

中捷友谊工厂建于1939年。是当时的大型工厂,也是二战时期,日本人建造的“满洲机械株式会社”,他们主要负责生产60炮,冲锋枪和小型车床。在当时看来,这样的工厂不仅是国家的后备储蓄力量还是工人们的铁饭碗。

当时很多人都想进入到这样的工厂里面,但一般人是真的进不来,在解放后改名为沈阳机器厂和沈阳第二机床厂,随着农业的发展,生产方向也发生了转变,解放后主要生产犁和大型机床,为工农业建设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而在1960年的时候,我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关系非常好,为庆祝和他们的友谊,正式改名为中捷友谊厂是东北地区的工业标兵。

在当时重工业工厂不止中捷一家,但能做精密度高稳定性强的零件的工厂却不多,中捷友谊脱颖而出,在当时他们主要生产50,80摇臂和钻床T68T611镗床。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

在当时的这种重工业厂里,大部分都是男人,可是在中捷友谊厂里,女工也有很多,他们上班时是企业的主力军,下班后又是家庭领的顶梁柱。

在80年代的时候,国营厂是非常厉害的,而厂里面的福利待遇也非常得好,像医院,幼儿园,学校,图书馆,食堂这些都有,大家只用安心上班就可以了,真的是把工人的麻烦全都解决了。现在像这样的工作应该也是顶尖的人才才能享受到的福利吧。

而在当时的工厂有一个制度也是非常的好,就是八级工制度,他们分为一级学徒工,二级初级工,三级中级工,四级高级工,五级技师,六级高级技师,七级特级技师,八级首席技师,这一路的晋升明明白白的。

而工资待遇也是按照等级来拿的相最高等级熟悉技师,他们每个月能拿到大概160元左右,比厂长的待遇还要高一些。那些人的后代现在应该也非常的厉害吧,在当时应该都是少有的万元户。

而普通工人在80年代的时候,每个月也才大概三四十元,养活一家子的吃喝拉撒也是足够的,毕竟不用买房,看病也不花钱,上学也不掏钱,这些都是免费的,茅台也只用八块钱就能买到。真是让人羡慕的待遇。

中捷友谊厂也是在当时所有人梦想的工作。谁的家里能有在那儿上班的人整个家庭都觉得非常的骄傲。就连找对象都特别好找。是呀,这样的神仙工作谁不想拥有呢?

而这个厂里的工人也不是特别多,光立钻车间只有300多名员工,但是在1964年的时候就整体办到了宁夏的中卫,他们单独成立了一个大河机床厂,也是支援了当时的三线建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佳斯穆尔来到了中捷友谊厂参观。

随着工农业的齐头并进,大河机床厂也在当时的年代达到了顶峰。

时隔40多年,中捷友谊厂已经成为了沈阳机电集团的一部分,大河机床厂也搬迁到了银川。

但不久后国内就发生了下岗潮,下岗的工人在自食其力,这个大哥则在路边卖着报纸。

巡逻的大姐在笑嘻嘻的和朋友聊天儿。朋友手里拿着钱,仿佛再说下岗后的生活很不容易。

工人们成群结队的下班了。他们穿着连体工服,戴着帽子,脸上尽显疲惫。

工人们不仅面临着下岗生娃也只能要一个而在当时重男轻女的观念特别根深蒂固,很多人都想要拼一个儿子,所以在当时有很多人超生而被追罚,有的还东躲西藏无家可归,你们有人是被是超生被罚的吗?

0 阅读:1
来到清末

来到清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