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有内部消息人士透露,微软已启动基于绩效的裁员行动!
失业君小编 | 文Yolier Izquierdo Cuellar | 图
作为科技领域的佼佼者,微软在面对行业波动和市场竞争时,不断优化其组织结构,旨在提升效率和盈利能力。此次裁员旨在精简团队,剔除绩效不佳的员工,从而提升公司整体绩效,优化成本结构,并确保与收入和客户需求相匹配。
微软于2025年初宣布了裁员计划,并随后分阶段实施。
此次裁员波及公司多个关键部门,如安全、体验和设备、销售及游戏等,甚至波及到公司高级别员工,其中包括80级别的管理层(为公司最高级别之一)。
微软采取绩效导向的裁员策略,重点关注绩效不佳的员工。被裁员工将获得遣散费,并有机会申请公司内部的其他空缺职位。
微软发言人未具体透露裁员人数,但表示裁员比例预计低于1%。然而,有知情人士估计裁员人数可能达到数千,甚至有传言称裁员比例可能高达5%,但这些数字尚未得到官方证实。微软发言人表示:“微软重视高绩效人才。我们一直致力于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但如果他们表现持续不佳,我们将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微软咨询部门负责人德里克·达诺伊斯在内部备忘录中通知员工,为降低成本,该部门将暂停新员工招聘和职位空缺填补。他强调,谨慎管理成本至关重要。
微软管理层还要求员工避免为内部会议报销差旅费,鼓励使用远程会议方式。对于与客户会面的行程,需事先获得管理层批准。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微软计划将营销和非计费的外部资源支出削减35%。
目前,微软拥有22.8万名员工,尽管其净利润率接近38%,为2000年代初以来的最高纪录,但微软股价在去年表现平平,仅上涨12%,而同期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则上涨了29%。
美国职场领域的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深刻剖析指出,类似于微软本次实施的绩效裁员举措,美国众多大型企业所采取的所谓降本增效策略,往往涵盖以下几种主要手段:
首要策略便是紧紧抓牢绩效考核这一环节,然而,这一环节却常常被扭曲为驱逐优秀员工的工具。当前,众多美国企业过分关注短期股票价值,以至于不惜以“假抓绩效、抓假绩效”的方式,来掩盖其真实目的。这些企业表面上强调绩效考核,实则是在暗中排挤那些一直勤勉工作、从未出现过问题的优秀员工,使他们在无形中被边缘化,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
第二招则是强制要求中年员工返岗坐班。这一举措在亚马逊、戴尔和微软等企业中尤为明显。这些企业纷纷出台政策,要求员工必须全部返回办公室工作,以此来加强对员工的控制和剥削。然而,这种看似合理的规定,实则只是企业为了迫使员工因不适应而主动辞职的又一老套手段。
第三招则是通过岗位合并和空头晋升来降低成本。据布雷特透露,空头晋升是一种极具欺骗性的手段。企业会给员工提拔一个新的头衔,并赋予他们更多的工作任务,然而,在薪酬方面却并未给予任何实质性的提升。这种做法不仅让员工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压力,还让他们感到被忽视和欺骗。
更为令人震惊的是,有些企业甚至同时采用上述三种策略,以此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他们认为,这是最容易实现且效果最为显著的降本措施。此外,还有一些企业采取了更为极端和狠辣的做法,即将所有可能外包的工作全部外包出去,然后直接进行裁员。这种做法不仅严重损害了员工的利益,还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美国大型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所采取的策略多种多样,但往往都带有一定的欺骗性和剥削性。这些策略不仅损害了员工的权益和利益,还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因此,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员工的权益和利益,采取更加合理和人性化的降本增效措施,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常,微软的职位体系始于59级,延伸至80级以上,每一级别都承载着不同的角色与责任。具体划分如下:
①SDE(59-60级):此级别代表初级软件工程师,主要面向新毕业生及初级开发者。他们负责执行分配的任务,是团队中的坚实执行者。
②SDE 2(61-62级):晋升为高级软件工程师,需具备系统设计能力,并能有效回应经理的质询,提出开发策略。
③Senior(63-64级):步入底层管理岗位,员工可独立领导项目,与产品经理(PM)紧密合作,并维持与上下游团队的顺畅沟通。
④Principal(65-67级):晋升至中层管理,通常领导10至40人的团队,负责1至2个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此级别开始拥有一定的人事决策权。
⑤CVP/EVP:这些职位堪称云端级别,通常由CEO直接任免,代表着公司的高级管理层。
⑥CEO:作为公司的金字塔尖,CEO负责引领公司的整体战略方向与日常运营。
失业经理人小编深入剖析认为,微软的绩效考核式裁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其必要性,它对于提升工作效率、优化成本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竞争机制能够激发公司内部的创新活力,推动持续进步。
此次裁员波及微软各级别员工,甚至包括80级这样的高层管理者,彰显了公司在裁员过程中的公正与平等。无论职位高低,所有员工均需接受绩效考核,并根据结果决定去留。这种一视同仁的做法有助于维护公司内部公平和谐的氛围。
然而,高级别员工的离职往往引发团队结构的深刻调整与重组,可能对团队稳定性构成挑战。新员工需要时间来融入公司文化与团队氛围,团队内部的沟通与协作也可能因此受到波及。
此外,在裁员过程中,微软可能会痛失一些潜力巨大、价值非凡的员工。他们或许因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非绩效因素在考核中表现不佳,但其能力与价值仍不可小觑。他们的离职无疑将对公司造成难以估量的潜在损失。
议
网友热议
@IT牛魔王(IP京):
哎,听说硅谷那些科技大佬公司,像Meta、微软、谷歌啥的,又要开始裁员了。马克•扎克伯格直接说了,这次专挑那些绩效考核所谓的“表现不咋地”的员工下手。我就觉得吧,这么做有点不太地道,让那些被裁的,还有自己走的员工,近期找工作时得多难办啊,说不定就被人家打上不好的标签了!
@Britney996(IP沪):
我记得啊,微软在国内裁员的时候,赔的钱可不是你上班时候拿的全额工资,就是社平工资的三倍。那些工资高的朋友们,这一裁可亏大了?
@何均根1983(IP苏):
上个月我还刷到一个热搜呢,说微软两年后能重回中国市场,风光无限。结果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就大裁员了,这脸打得也太响了。
@lisaZhu(IP赣):
不过话说回来,裁员这事儿也挺常见的,老的不走,新的咋进来嘛。像微软这种大公司,裁个一两万人,对他们来说,也就是个小波动啦。
@Dawn于熹霞(IP渝):
80级员工也裁员,说明老人榨干净了,该输入新鲜AI人才了。
@捌点飞鸿(IPHK):
印度员工没事吧,如果没事,说明微软没事……
最后一条,
没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