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哪位历史人物让最意难平?

裴元绍谈历史 2023-10-03 09:15:04

以下‬是‬个人‬觉得‬让人意难平的历史人物

周世宗郭荣(柴荣):后周世宗柴荣(954年-959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被历史学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他15岁从军,24岁拜将,33岁称帝,不仅精明强干,而且节约简朴,赢得了广泛的拥戴。柴荣在位5年半的文治武功,已经决定了他必将成为结束中唐以来200多年割据动荡的决定性人物。柴荣做好了扫平天下。他在位不到6年,却在政治、经济、军事多方面都有建树,号称英主,然而,正当他即将统一天下、事业人生处于巅峰之际,他却突然去世,让人感到无比惋惜。

郭荣本姓柴,由于才干出众,又相貌堂堂,深得姑父郭威的喜欢,被收为养子。郭威去世后,养子郭荣继位。郭荣也就是柴荣,后世称为周世宗。当时,郭威还是做买卖的商人。后汉建立后,郭威弃商从政,逐渐进入后汉的权力核心。郭威起兵攻开封的时候,命柴荣留守邺都。郭威做了皇帝之后,柴荣被委以重任,因为郭氏满门为汉隐帝所杀,所以柴荣成为郭威唯一的继

柴荣自少便表现出过人的才智和胆识。他在位期间,致力于改革政治,整顿军队,恢复民生,推进经济发展。在政治上,他实行了“三司制度”,将政权、财权、军权三权分立,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经济上,他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推行了“均田制”,使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力发展。在军事上,他通过改革军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功地抵御了北汉和契丹的入侵。

然而,柴荣的统治并未持续很久。他在显德六年(959年)因病去世,年仅39岁。他的突然离世令全国上下震惊和悲痛,人们惋惜这位年轻有为的皇帝的早逝,同时也感叹他的未竟之志。

柴荣是一位才华横溢、有远见卓识的皇帝,他的英年早逝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代山东登州人。供职明嘉靖、隆庆、万历三代帝王,史称“三朝虎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三十六年的军旅生涯,他征战于鲁、浙、闽、粤等地,声威满华夏。他是一位有功于国家的抗倭名将,却在晚年遭受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被罢官免职,最终在贫病交加中去世,让人感到无比痛心。

戚继光是明朝时期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抗倭名将和民族英雄。他出生于山东蓬莱,祖籍位于东平或安徽定远。自幼家贫,但通过努力学习,精通了经史。

明朝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的夏天,戚继光已经十六岁了,已经古稀之年的戚景通由于年事已高,再加上积劳成疾,身患重病,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命戚继光进京办理袭职的手续。戚继光继承了父亲的职务,成为了登州卫指挥佥事。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任浙江都司佥书。由于得到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的赏识和保举,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戚继光被任命为参将,负责宁波、绍兴和台州三府的抗倭工作。戚继光上任伊始,就接到情报,被友军击溃的一部分倭寇大约八百多人,正向龙山所进犯。他在义乌招募了农民和矿工,组练了新军,并配备了精良的战船和兵械。他创造的“鸳鸯阵”战术,在与倭寇的作战中,几乎每战必胜,在后来的牛田之战中,甚至创造了杀敌六七百余而自己无一阵亡的经典战例。攻防兼备,灵活多变,每战都获得胜利,因此被人们称为“戚家军”。

戚继光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的台州、仙居、桃渚等地的战斗中大胜倭寇,九战皆捷。他的声名鹊起,威名传遍了东南各省。

戚继光招募的义乌地区的新兵,使得他的部队人数达到了六千人。他的练兵方法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并且他在作战中不断完善了鸳鸯阵法。鸳鸯阵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御和攻击战术,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战场环境和敌情灵活调整阵型,以达到最佳的战斗效果。

戚继光在作战的间隙,写了军事著作《纪效新书》,专门谈论了练兵的方法,并且在作战中不断完善了鸳鸯阵法。这本书对于后世的军事家和军队指挥官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戚继光军事思想的重要体现。

在第二年,戚继光奉调援助福建,他带领自己的部队前往福建,成功将福建境内的倭寇主力全部消灭。因为他的功绩,他被升为署都督佥事。这一职务是明代的一种军事职位,负责协助都指挥使管理军队事务。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继光再次援助福建,成功攻破倭寇的大本营平海卫,进官都督同知,并升任为福建总兵。

戚继光和张居正的关系较为密切,张居正的风潮也殃及了戚继光,一些人诬陷他和张居正有谋反的趋向。万历十一年(1583年),戚继光被调往广东省任总兵官。

万历十二年(1584年),大臣上书弹劾戚继光,加上戚继光上书请退,朝廷在十一月罢免了戚继光的总兵官职。戚继光终于告别了他的官宦生涯,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戚继光回故乡蓬莱后度过了两年的寂寞时光,就在他去世前几个月,御史傅光宅上疏朝廷,请求重新起用戚继光,竟遭了朝廷对他罚俸两年的处分。从此后,便再也没有人敢在朝中提及戚继光了。一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到头来竟被自己所效忠的朝廷视为蔽履,这是戚继光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大明王朝的悲哀。在恶劣的生活和政治环境的摧残与折磨下,戚继光突然病发,于万历十五年(1588年)十二月二十日,凄凉地离开了人世。直到他去世很久,朝廷才赠予他“武庄”的谥号,又过了几年,才为他建立了祠堂,以纪念他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

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作战表现,以及他的练兵方法和战术思想,都让他成为了中国古代军事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成就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军事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清朝康熙年间的大臣纳兰明珠:(1635—1708年),字端范,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他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大臣,却在政治斗争中被诬陷,被判死刑。虽然最终被赦免,但他的命运却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最终在贫困中黯然离世。

纳兰明珠的祖父叶赫那拉·金台吉是叶赫部统领,曾联合九部联军征讨建州女真,后在征战中败亡。父亲尼雅哈,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灭叶赫部时,与兄德勒格尔归降,授佐领之职,屡次从征有功,顺治元年(1644年)授骑都尉世职,顺治三年(1646年)去世,长子振库袭骑都尉,明珠为其次子。金台吉的妹妹孟古哲哲是努尔哈赤的妃子、皇太极的生母,因此纳兰家族与爱新觉罗皇室有亲戚关系。后来纳兰明珠娶英亲王阿济格之女,论辈分成为康熙皇帝的堂姑父。

康熙初年,纳兰明珠担任侍卫、治仪正,再迁内务府郎中。康熙三年(1664年)擢内务府总管,康熙五年(1666年)授弘文院学士,康熙六年(1667年)充任纂修清世祖实录副总裁。康熙年(1668年),奉命与工部尚书玛尔赛视察淮河、长江与黄河水利工程问题,建议恢复兴化县白驹场旧闸(在今江苏大丰西南),增凿黄河北岸引河以备蓄泄,此议有可取之处。后历任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康熙十四年(1675年),纳兰明珠调任吏部尚书。康熙十六年(1677年)七月,授武英殿大学士,成为内阁首辅之一(相当于宰相之职)。期间担任实录、方略、一统志、明史等重要皇家著述的总纂官,不久后加封太子太师,权倾朝野。

在朝中,纳兰明珠与索额图不和而相互仇轧。索额图生性乖张,朝中有不依附自己的大臣就立即排挤,与李光地关系亲密。纳兰明珠则为人谦和、乐善好施,擅于拉拢朝中新进,对政敌则在暗地里构陷,与徐乾学结成一派。当时索额图是太子党的成员,纳兰明珠就把朝中依附太子的人全都构陷排挤出去。

他在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然而,他在康熙二十七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在康熙四十七年,纳兰明珠病故。

他在官场中经历了起伏和波折,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和智慧。他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在重大事件中展现出了他的政治眼光和军事才能,但同时也暴露出他的贪财纳贿和独揽朝政等不良行为。

纳兰明珠的生平展现出了一个充满荣辱兴衰,最终失势的结局不能掩盖他一代权臣的功绩。

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都充满了曲折和戏剧性,他们的命运和经历让人们无法平静,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0 阅读:169
评论列表
  • 2023-10-04 00:35

    岳飞,于谦

    Bianco 回复:
    在加上张煌言,西湖三杰齐了。
  • 2023-10-05 18:18

    竟然没岳飞,你写个屁!

  • 2023-10-08 02:22

    西湖三杰,岳飞、于谦、张煌言。

裴元绍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