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上的“背包法官”|老小区有了新电梯

京法网事 2025-02-12 19:42:15

编者按: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是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里程碑,也是推进核心区老城保护复兴的新起点。精心写好中轴线申遗保护的“后半篇文章”,司法当作为!东城法院积极发挥北京法院涉文化领域审判特色人才高地作用,打造“和合·中轴”法院文化建设品牌,法官们深入中轴线遗产区及缓冲区,将司法履职与中轴保护深度融合。

即日起,京法网事推出“中轴线上的‘背包法官’”系列故事,捕捉他们背着国徽“打卡”中轴的超燃“枫”景,讲述他们以司法之力守护中轴线文脉传承和民生福祉的真实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法官如何通过指导调解助力老旧小区装上新电梯。

“这新电梯就是好,看着舒心,用着放心!”永外街道某小区,拄着拐杖的李大爷按下锃亮的上行键,对身边的老邻居说。

“可不是,以前那老电梯总出状况,不敢坐呀,还不如爬楼。”

“多亏了那天的法官,真专业!真办实事!咱再也不愁上下楼了!”几位老人说笑着,走进电梯。

电话那端,吵起来了,要管!

2024年底,法官邵一峰接到了永外街道调解员打来的求助电话。依托东城区委政法委领导下的矛盾纠纷“梯次递进,一体调处”工作体系,他持续对接街道及其社区的纠纷防治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邵法官,我们这儿又吵起来了!因为电梯改造,居民和物业公司吵过好几次了,我们调解了几次都不成。大伙都想早点坐上电梯,但又达不成一致意见,您给指导一下吧!”

经过沟通了解到,这个小区的电梯老旧需要更换,然而,由于公共维修基金余额有限,部分居民对于造价、招投标流程和垫资方式等问题提出质疑,而物业公司则认为一切都是按照规定来的,并没有不妥的地方。由于对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和程序不了解,加上彼此不信任、分歧较大,导致始终无法确定具体方案,电梯改造迟迟无法开工。

“咱们可以组织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坐下来聊一聊,我会为咱们的调解提供指导。为大家释法答疑,尽快消除分歧,尽早更换电梯,满足居民的实际生活需要。”邵一峰说。

法官来了,新电梯,有了!

为更好指导调解,在认真查阅《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搜集整理老旧小区电梯改造案例、向审理相关案件多年的法官进行请教后,邵一峰带着法官助理,骑着电动自行车来到社区。

调解现场,几方围坐在一起,再次就电梯更换进行沟通。公共维修基金如何使用、物业如何保障业主的知情权、业主共同决定事项如何通过……邵一峰带来的法律规定、案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的指导下,电梯改造面临的法律问题被一一解答。调解员进一步从大家都希望尽快装上电梯的共同需求出发,引导各方理性协商电梯更换事宜,并对难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沟通,业主委员会的疑虑逐一被打消,物业公司也明白了如何让流程更加规范透明,双方信任逐渐建立,也初步达成一致意见。

“有法官这么专业的指导,咱们也没必要再纠结了,我们尽快拿出方案,争取早点换上新电梯。”物业公司当场表示,业主委员会也表示将积极配合开展工作。

看着事情向好的方向推进,调解员终于松了口气。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升级形成诉讼,邵一峰也觉得这一趟来得值。

春节前夕,邵一峰得知,小区里已经换上了一部新电梯,更多新电梯的安装也在逐步推进。

中轴线上,人间烟火,更暖!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第4项位于东城的世界文化遗产,7.8公里壮美中轴纵贯首都核心区,15处遗产构成要素中有12处坐落在东城区。

如何为做好中轴线申遗保护的“后半篇文章”提供司法保障?东城法院持续探索实践,以办案履职守护中轴线文脉传承发展和民生福祉为主线,打造“和合·中轴”法院文化建设品牌,出台21项保障举措。将23个诉调对接工作站、25个普法驿站打造为中轴线上融合法律知识宣传阵地、社情民意收集阵地、矛盾纠纷化解阵地于一体的一站式多功能平台。

同时,作为北京法院涉文化领域审判特色人才高地,组建8个助力中轴线高质量发展特色审判团队,充实到纠纷化解和依法治理一线,将司法智慧融入中轴线保护各层面。穿梭于钟鼓楼、明清皇城墙遗址、天坛、永定门城楼等中轴线遗产区及缓冲区的“背包法官”们,成为中轴线上一道靓丽的“枫”景。

“中轴线不仅是城市格局的轴线,也是居民生活的轴线。”邵一峰说,“用司法守护中轴线上的烟火气,才能让大家更好感受中轴线上的多彩生活。”

供稿:东城法院

摄影:贾小艺 姚峥

制图:宋治国

编辑:杨晨晖 刘宇航

审核:李泽

0 阅读:1

评论列表

胡大

胡大

2025-02-13 21:34

这个确实可以帮,老旧小区的老电梯危险系数大,按照相关管理法规,特种设备更新是必有必要的。

京法网事

京法网事

权威发布北京法院审判信息、司法动态,普及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