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第一刺客聂政:忠义背后的政治博弈

时愿历史 2025-02-19 20:51:38

提到古代知名的刺客,除了荆轲,你还能想到谁?

提到在华夏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时期,想必战国时期一定可以占有一席之地。天下风云出我辈!

有这样一位刺客人物,被司马迁写进正史,就是这样一个刺客,却被冠以“侠义”的符号!

战国风云:侠客登场的时代

战国的风云激荡,好似是侠客的繁衍之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虽说侠以武犯禁,但是对于皇权和对于百姓来说,是两种不同的观念。

侠客的风气,行侠仗义!或是为了知遇之恩,或是为了心中的正义,他们愿意肝脑涂地!

聂政,就是这样的一位侠客!

人生从来不是生下就被定义的,聂政,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本也可以安居乐义,平平安安的过完一生。却因少年时的侠义心肠,打杀了平日里就恶贯满盈的恶霸,然声张正义却得不到正义的回报,无奈的聂政只能带着年迈的老母亲和姐姐踏上了逃亡之路,经过辗转来到了齐国。

在齐国的聂政为了养活一家,选择了屠宰的行业,虽然生活艰苦,但是一家人也是其乐融融。

虽然聂政面对着生活的艰苦,却也从不埋怨,他用他那炙热的侠以心肠,默默的驱逐着不公和欺凌。而以前的遭遇也使得他懂得了变通,出手却有分寸。

久而久之,聂政就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

知遇与报恩

韩国的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之间有怨仇,严仲子怕侠累杀他,辗转腾挪物色了好久也没有找到适合帮他报复的人,也就在严仲子快要心灰意冷之际,关于聂政的事迹就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每次拜访聂政的严仲子都带着丰厚的礼物,并且认准了聂政的软肋——家人。

终于在多次的拜访中,严仲子言真意切的告诉了聂政自己的意图;对于严仲子的请求,考虑到家中老母亲还有未出阁的姐姐,聂政再三思量过后还是拒绝了。

然而,聂政的拒绝,严仲子好似真的放下了找聂政报复的念头,拜访聂政拜访的更加频繁,且对聂政的家境有着诸多的帮助,这让聂政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关怀,聂政开始正式大量这个来访的人,有了帮忙的念头。

时光逐渐流逝,年迈的母亲熬不住寿命的逝去了,守孝三年后聂政的生活好似又恢复了平静。他又开始重新拾起严仲子报仇的念头,念头不通达则心有郁结。

聂政的姐姐看到聂政这样,十分不忍,于是姐弟两敞开心扉的交谈之后,聂政终于做出了替严仲子报仇的行动,聂政知道,是该自己替身而出的时候了。再次见到严仲子的聂政表达了自己的来意,再两人商量好计划后,聂政毅然踏上了替严仲子报仇的路。

聂政用自己的行为,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士为知己者死!

单刀赴会真豪杰!

公元397年,聂政来到了侠累的府邸门前,面对着深巷大院,聂政的目光逐渐坚毅,从门口一路来到了府邸,这一路展示了聂政高强的武艺,也显示了聂政刚正的为人;直到来到侠累的面前,这个浑身伤痕的汉子一步不停歇,只见他挥舞手中的利刃,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侠累已然倒下。

眼见已经大仇得报,深知刺杀一国之相是多么严重的一件事情的聂政,为了布连累自己的姐姐,也不连累对自己情深意重的严仲子,毅然决然的划破了自己面容,后又剖开了自己的双眼,一柄刀刺进自己的身体中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聂政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士为知己者死。什么叫做“侠义”。

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去追寻正义和公平。

对于聂政的行为,只能说这是一个真性情的汉子,没得说!

但是对于严仲子的行为,历史中却两级分化严重!《战国策》与《史记》中的记载差异明显,严仲子的行为到底是伸张正义或是借刀杀人?

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0 阅读:7
时愿历史

时愿历史

说阴晴不定,享受历史文化的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