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博士情结:爱叫“臭博士”,期待孟晚舟读个“狱中博士”,构建华为博士军团,特设“蓝血十杰”奖。
01任正非叫博士一般加一个“臭”字一次会议后,任正非和大家一块儿吃饭,瞧着李明眼生,任正非:“您叫什么名字?”、“您在哪个部门工作?”
李明回答在“战规办(全称产品战略规划办)”工作,任正非笑着说:“又是一个臭博士”。
李明当时只是中国科学院毕业的硕士,还不是博士。
那时候的李明,刚到华为,对任正非还比较面生,也不感到畏惧和怯场,当即照实回怼了任正非一句,“我不是博士。”
多少年后,李明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说:“他一般叫博士都加一个‘臭’字,风趣幽默,这是他的典型风格。”
虽然任正非总喜欢在博士前加一个“臭”字,但实际上,“博士”这个名称,在任正非心头却是一种分量特别的存在。
确实,当时被任正非称为“臭博士”的李明,在那次会议之后,很快得到了快速提拔使用,在那一年时间里,任正非给李明的印象就是一位让人感觉春风和煦的长者。
但随着李明被调回华为总部,职级上升、岗位变动,和任正非的距离拉近,他也开始领略到了任正非另一个真实面——当你没有摆正自己位置的时候,他又是何等的严厉。
李明曾一度不适应任正非如此巨大的反差,差点离开华为,但任正非也有所察觉,并有意找人疏导,最终,李明挺过来了,“学到了一生最多的东西”。
02对孟晚舟的博士期待1993年进入华为,从打杂秘书做起的孟晚舟,还清楚的记得,自己是当年华为三大秘书之一。
当时很多华为压根不知道这个小秘书就是任正非的女儿,但如今她已是华为的副总裁和董事。
据孟晚舟回忆,1999年的时候,任正非在给其父任摩逊扫墓的时候,就许愿过,将来孟晚舟拿到了博士证书,一定要记得烧一份给爷爷。
孟晚舟在工作期间,通过在职学习获得了华中理工大学(后并入华中科技大学)的会计专业硕士学位。但任正非期待的孟晚舟的博士证书,或许由于华为的工作太紧张,至今没有拿到。
就在孟晚舟被加拿大扣押身处逆境后,任正非在采访中还再一次提到了“博士”:
“她自己在自学五六门功课,她准备读一个‘狱中博士’出来,在监狱(指软禁,生活还是自由的)里面完成这个博士学历出来,也没有闲着,每天忙得很。”
而孟晚舟自己也表示,她想去加国最高学府“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尚德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显然,要读出个博士学位出来,成了任正非和孟晚舟始终挂在心头的心愿。
而任正非和孟晚舟父女的“博士”情结,也体现在华为对人才和知识的态度上。
03内部打造华为的博士军团事实上,加入华为的很多博士人才,组成了华为追求战略领先的重要力量。
任正非在内部邮件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冲击战略领先的“华为博士军团”的设想:
“瞄准每一个‘城墙口’,构建以少量顶尖人物为先头部队、以集群投入的优秀博士为主战队伍、以优秀硕士为支撑保障组织的战略攻击阵型,进行压强突击,争取用可能的最强力量和最短的时间来突破难点,形成战略领先的优势。”
至于薪酬,进入华为的博士们,从来不会为薪酬有意见,因为华为从来都舍得给钱。
比如对组成战略攻击力量的博士军团,华为给出起步就按18或19级的年薪标准,并保持三年不动,三年后根据实际贡献来确定其个人职级,这样让博士员工在攻坚阶段不用去顾虑薪酬待遇,潜心研究攻坚。
当然,三年过去也会发现有不适合的,但任正非大手一挥:“即使最后证明看错了,也就三年的薪酬代价。”
任正非深知,要实现科技自主自立自强,“未来我们拼什么,就是拼教育、拼人才。”
如今,华为有多少高端人才呢?
在美国连续打压之下,任正非亲自披露了华为引以为傲的人才财富:华为有8、9万研发工程师,在职数学家700多人,物理学家800多人,化学家120多人。
此外,华为还设有一个专门的战略研究院,拿着大量的钱资助全世界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搞研究。
04外部有华为的专家智囊团任正非不仅对华为在职的人才重视,对非华为员工的顾问、专家也非常重视。
曾担任华为管理顾问多年的刘启说,“华为的成功和重视专家、智囊团队,对知识贡献不讨价还价的密切合作是分不开的。”
据90年代担任顾问的专家学者们回忆,担任华为顾问期间,一年有一百多天呆在深圳,包吃包住,华为还给每人每月5000元基本工资,每天还补贴800元。不仅如此,专家们还能向华为申报上万额度的研究经费。
那个时候,这些专家教授们在学校的月工资,最高也只有几百块钱。
华为还赋予高级管理顾问一项副总裁层级的特别福利:出门可以坐飞机头等舱。
刘启记得,有一回他们教授带着二十几个学生一起去华为,从北京出发,坐满了小半个机舱,华为方面管接管送、管吃管住。学生队伍到华为公司时,任正非亲自出来迎接,弯腰递给每个学生一张自己的名片。
任正非还专门设立了华为的“蓝血十杰”奖,奖励对象包括外部专家、学者和华为前员工等,以表彰“对管理体系建设和完善做出突出贡献的、创造出重大价值的优秀管理人才”。
如今,“蓝血十杰”奖已成为华为管理体系建设的最高荣誉奖。
05任正非一桶浆糊的力量这就是任正非,知道自己不行,但“我允许别人比我行,才有华为的今天。”
任正非自嘲自己从一个“土民”,被精英们抬成了一个“体面的小老头”;而那些人中精英,在时代的大潮中,也将会被众人团结合作抬到喜马拉雅山顶。
有人问任正非的管理哲学是什么,任正非回答了两个字,“浆糊”。确实,拎着一桶浆糊,将近20万个博士、硕士、本科等不同学历的青年才俊“糊”在了一起,朝着一个城墙口努力冲锋,这一桶“浆糊”又何其有力。
这一桶浆糊,兼容并蓄、开放、宽容,又放空自己,任正非给他换个体面的说法,那便是灰度哲学了。
“一桶浆糊”成就了华为,不得不说,任正非果然是一个“捣糨糊”的大师。
“捣糨糊”,传统意义上的贬义词,不想在任正非这里,却成了“灰度”哲学的代名词。
尘土
任总谦虚,那是举重若轻、大智若愚的大智慧!
风起堂主人 回复 05-19 21:07
正是正是,各路英雄纷纷来投。
稻田和夫
[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恭喜华为倒闭[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龙易
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