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晚年生多个孩子,令李世民头疼不已,武则天用一招轻松解决

际行星河海 2025-03-26 15:15:05

历史就像一位被精心装扮的少女,无论涂抹怎样的妆容,都让我们难以看清她真实的面容。正是这种对真相的渴望,推动着人们不断探索和研究历史的奥秘。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几千年,文字功不可没,而那些用笔记录历史的人,我们称他们为史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爱,写历史的人也不例外。正因为这样,原本客观的历史记录里常常掺杂着作者的个人观点。就算是像司马迁这样公正的史学家,他在谈论自己写的《史记》时,也只能说这是他的个人见解,不能代表全部。可惜的是,后来写历史的官员很少有像司马迁那样正直的。他们为了讨好皇帝,在记录历史时总是拍马屁,把事实歪曲得面目全非。不少帝王害怕被后人批评,经常插手史官的工作,甚至直接篡改历史事实,唐太宗李世民也干过这种事。

李世民作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登上皇位的过程并不光彩。他通过残酷的政变,从兄长李建成那里夺取了皇权,甚至迫使自己的父亲李渊不得不放弃皇位。作为唐朝的奠基人,李渊本应风光无限,可没想到最后竟被自己的亲生儿子逼得不得不交出皇位,真是命运弄人!李世民为了消除李渊和李建成的功绩,采取了许多极端手段,甚至影响了《旧唐书》的内容,导致后人不得不重新编写《新唐书》。

李渊禅让皇位后,为了保全自身,他沉迷于繁衍子嗣,一口气生了三十多个子女,这让李世民十分烦恼。不过,武则天仅用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就化解了这个难题。隋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地豪强纷纷准备自立山头。李渊当时在太原,看到这种形势,觉得机不可失,于是响应时势,毅然起兵。

李渊并非无能之辈,他可不是那种全靠儿子才能坐上皇位的人,而是自身就有真才实学。李渊心里早有计划,他打算把皇位传给大儿子李建成,至于二儿子李世民,他觉得给个王爷的位置就已经很够意思了。李建成为唐朝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难题。李渊登基后,顺理成章地册封李建成为太子,这件事在朝野上下都没有引起任何异议。

不过,李世民在军队里的威望实在太大了,这让他的一些部下产生了不该有的念头。想想看,做皇帝的开国元勋,跟做王爷的功臣比起来,哪个更有吸引力?这答案明摆着。在众多得力干将的鼓动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过去,抢夺皇位是极其危险的行为,就算亲儿子这么干,也会被天下人痛恨。但这条路吸引力太强了,就算粉身碎骨,总有人愿意豁出去试一试。

因为只要这事成了,就能登上皇位,掌握天下大权。李世民内心充满对皇位的向往,在玄武门挥剑指向自己的手足兄弟,幸运的是,他最终达成了目标。李世民在玄武门起事时,李渊被困在皇宫里,身边都是李世民的人,他完全没法出手保护自己最疼爱的太子。

听闻李建成和李元吉遇害的消息,李渊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此时,他意识到李世民已经牢牢掌握了局势,大唐的天下即将改换主人,自己再也无法扭转乾坤。李渊一看形势不对,赶紧给自己找退路。他马上立李世民为太子,没过多久,索性把皇位也让了出去。他自己躲进皇宫,舒舒服服地当起了太上皇,从此不再过问朝政。皇位争夺战异常残酷,李渊看清了现实,为了保命,他躲进皇宫深处,一门心思生孩子,对别的事一概不闻不问。

李渊确实不简单,退休后的短短几年里,他竟然又添了三十多个子女。从家族关系来看,这些人都属于李唐皇室的正统血脉,他们和李世民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地位相当。即便从最宽容的角度来看,如果李世民能够夺取皇位,那么他的兄弟们同样有这种可能。因此,面对这些弟弟,李世民感到非常不安,担心他们会不守本分。李世民为了登上皇位,手上沾满了兄弟的血,这种行为在世人眼中无疑是天理难容的。面对那些年纪尚小的弟弟们,他别无选择,只能好好照顾他们,让他们衣食无忧。

李世民过世后,他的弟弟们也都成年了,继位的唐高宗李治面对这些叔叔们感到十分烦恼。养活他们得花不少钱,可这些人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压根不把朝廷的规矩放在眼里。李治心里发愁,可想来想去还是没辙。

李治一死,武则天就完全掌握了唐朝大权。那些曾经让李世民父子烦恼的李唐皇室成员,在武则天面前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作为女性,武则天坐上皇位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李唐宗室成员们都认为自己比这位女皇更有资格统治天下,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准备推翻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面对此事只是淡然一笑,随即采取了强硬手段,下令将这些人全部处决。

这法子彻底消除了李世民父子长期的心病,但过程实在太残忍了。对武则天而言,这些事压根不算什么。在她看来,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可以成为政治斗争的筹码,那些与她毫无瓜葛的人又有什么值得在意的?

0 阅读:2
际行星河海

际行星河海

际行星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