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和丘陵地区农村住宅,最怕居住在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地方,给家庭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

那么,在建房选址时,或者把房屋建成后,如何预测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哪些地方有发生地质灾害的迹象呢?
“门前老坟住千年,屋后有水早搬家”这句俗语,就是预测是否存在发生地质灾害风险,以及出现发生地质灾害前兆的经验之谈。
这句俗语比较难理解的是前半句,本文将重点解释这半句话。
一、门前老坟住千年
这半句话是说在建房选址时,预测一个地方不会发生地质灾害,地质稳定,农村的通常做法是,看有没有老坟。
过去农村,普通民众对地质构造方面的认知有限,对哪些地方存在地质灾害风险,无法预先判定。

相对来说,民间有一种人士,在这方面的知识要相对专业一些,他们世面见得多,积累的经验也很丰富。这种人士就是掌握风水技术、专门“相地”的人,民间称为地理先生或风水先生。
地理先生“相地”有两种,一种是建房“相地”,另一种是葬坟“相地”。“相地”就是选择建房和葬坟的环境。一般来说,选择地质构造稳定、不容易发生地质灾害之地,是“相地”结成部分,也是首要的任务,其次才是风水习俗。
过去“相地”有一个特点,对建房选址地理环境观察,一般要粗糙一些,只观察大概轮廓,不细究,差不多就行了。对葬坟选址,要细致得多,环境中各个细节都要照顾到。
不要看老人去世后,停放时间一般也就三到七天,找地打金井到下葬,就在这几天完成。实际上,人们对所选的坟地,已经进行了长期观察,包括一些去世老人,他们生前也长期进行过观察。

旧时,有的老人在生前,还专门请地理先生勘察过多次,临终前留下了所葬之地的遗言。直到现在,农村少数老人仍然沿袭了这种习惯。
对于农村坟墓选址,人们历来很重视,这就像做棺材一样,人老了,总希望有一副好棺材,作为自己最后从世上带走的物品。同样,他们有生之年,也希望能找到一块好地,作为自己将来的长眠之地。
农村流传一句老话说:“三年寻龙,十年点穴”,意思是说,用数年的时间去观察葬坟的大环境,而确定葬坟的具体点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观察。
我们排除民俗方面的因素,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所选的葬坟之地,地质结构不隐,一旦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灾害,坟墓就会被损毁。严重的情况是尸骨无存,或者尸骨暴露于野外。

古代人葬坟相地,必须要选地质构造相当稳定的地方,以免出现这种情况。
将这些背景讲清楚后,下面来解读一下“门前老坟住千年”这半句俗语。
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同一座山,山上有坟,山下有民居是很常见的现象,还有因为地形的不同,山上有山塆平地,适宜居住,山下有山脊,不适宜建房,而适宜葬坟,那就山上有民居,山下有坟墓。山下正好在山门房屋的门前。
从考古的角度来说,如果发现了古人类居住的遗址,附近必有墓葬遗址,同样,如果发现地古人类墓遗址,附近必有人类居住遗址。
因此,人类有生就有死,村庄与墓地相依存,并保持一定距离,是自古以来都存在的现象。

“门前老坟”,现在很多人从字面上来理解,认为老坟位于民居的家门口,靠近民居,或紧挨民居,从传统习俗来说,实则不然。
“门前”在农村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词,指房屋前面,其范围可远可近。比如说,门前有耕地五百亩,那么,五百亩耕地,都属于“门前”的范围,走到尽头,可能有三四公里。
又比如,门前有一条河,这条河在家门口,离得很近,也是“门前”。如果这条河离房屋一里地以上,同样也还是“门前”。
因此,“门前老坟住千年”这句话中的“老坟”,不一定紧挨着房屋的门口,可能距房屋在十米以上,甚至以百米以上。
旧时,山区和丘陵地区,很多地方都约定俗成了坟地的老规矩,在无主之坟旁边建房时,离坟墓的距离至少为三丈,也就是十米以上。

那时,农村把“挖绝户坟”列为民间“四大缺德事”之一,无主之坟不等于绝户之坟,只是没有人来管理而已。如果在他人坟墓三丈内动土建设,也被视为是缺德事。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祖坟,这种规定在过去农村,一般都自觉遵守。
不过,后来没有人讲这样的规矩,农村也就出现活人与死人争地的现象,一些宅基地紧张的地方,出现了房屋紧挨老坟而建的现象。不过这是后事,与俗语的内容无关。
另外,从民间风水习俗的角度来说,人们认为阴宅和阳宅出于同一个道理,能够葬坟的地方,用来建房也是好地方。
由此可见,这半句话的意思是说,选择前山或原野有老坟的地方建房,无论从地质情况来看,还是从建房的风水环境来看,都是好地方,可以让子孙后代长久居住下去。
这句话中的“千年”,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为长久之意。

二、屋后有水早搬家
这半句话同样也是指山地和丘陵的地形,其中的“水”不是指河流、池塘,而是指从土里渗出来的水,或者从土里冒出来的水。
过去农村,民众非常珍惜土地,不会占用耕地建房,一般会在菜地,或者山坡山塆之地开辟宅基地,需要开挖土方,屋后形成高坎,通常砌挡土墙来防止后面的土崩塌。
有山就有水,特别是植被茂盛的山地,土屋含水量高,水就会往山下渗出来,从土里冒出来,特别是下大雨的时候更是如此。
由于旧时农村还没有混凝土,砌的挡土墙大多为干砌,有泥水渗出就容易垮掉,而大面积的泥土崩塌根本就挡不住。

下雨的时候,有时候还从地面冒出大股的水,射出地面有数米高,容易将地下掏空,造成地面塌陷。
危害最大的是屋后的山体出水,容易引发泥石流,将房屋卷走。
另外,屋后山体渗出水来,房屋所处的环境过于潮湿。过去的房屋都是木房子,容易使房屋的木材腐烂,影响木房的使用寿命。同时,潮湿的环境也会影响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这就是“屋后有水早搬家”的原因,主要是预防发地质灾害,避免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当然,事情不是绝对的,这半句话只是出于一种警示,并不是所有屋后出水,都有要搬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寻找其他更为稳妥解决办法,毕竟搬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的房屋背后为岩石,从岩石中流出的泉水,一般来说问题不大,只要挖好排不沟,及时排出就可以了。
还有,如果后面的山不高,或者比较平缓,没有崩塌和形成泥石流的条件,问题也不大,只要将水及时排出即可。
现在有了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及工程技术手段,修筑的挡土墙的技术及稳固性,有了很大提高,解决了许多山塌方的难题。但是,对于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也不能盲目自信,要相信科学,依靠科学。通过科学评估后,再做出是否搬迁的结论。

总而言之,这句农村俗语,是过去山地农村建房选址和居住的经验总结,主要是为了避免地质灾害的影响。俗语的作用是,前半句提出是一条可供参考的意见,后半句是一种警示,并不是要人们一定要按照俗语说的去做。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