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低又矮,财运来家宅”,大门的低矮,与财运有关系吗?

依依聊文化 2025-02-16 08:48:36

现在农村,一些人可能看到“大门低又矮,财运来家宅”这句农村俗语,心里免不了要嘀咕了,大门低又矮,我农用车怎么进去,小车怎么进去?

其实,这是过去的一句农村俗语,是过去农村的一种传统观念,那时还没有机动车辆,条件好一些的人家,有马车,条件一般的人家只有牛车,还有的只有推车,条件差的什么车也没有靠肩挑背扛。

那时农村的院子大门都装了门槛,马车、牛车、板车、独轮车,都不让进,就放在大门外,把马和牛牵走,放到圈里就行了。车架子不值多少钱,值钱的是马匹和耕牛。

那么,过去农村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要搞清楚这句俗语中的大门,是指什么样的大门。

这句俗语,实际上,是由“大门低矮,财运之宅”的农村风水断语演变而来,也许是五言句式说起来更加顺口,其含义更让人容易理解。

过去农村的大门,有两道,一道是宅院大门,也就是围墙的大门,另一道是正屋大门,不同地方名称不一样,有称中堂大门的,有称厅堂大门的,还有称堂屋大门的。

这句俗语中的大门,指的是院子的大门。原因是,古代院大门被视为“冠带”,也就是象征地位和身份的帽子和腰带。现在则被视为一个人的脸面,称门脸或门面。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普遍想把自家的院子大门,修得高大、气派、漂亮,以显示家庭的地位和实力。但是,在古代,由于存多方面的原因,抑制了大多数人建高大门楼的想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对这句俗语的内涵与现实意义,进行解读。

一、历史方面的原因

俗语“大门低又矮,财运来家宅”的形成,并能句在民间长久流传,成为我国民居建造中的一种习俗,是由历史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有严格的建筑等级制度,历朝历代都制定和颁布了严格的律法,到了明清时期,这些规定就更加细化,其中院大门建造的制式、装饰、颜色等也在规定之列。

比如,《大清律》规定,将院大门分为六个等级,一是王府大门,只有王,公,侯才能修建;二是广亮大门,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修建;三是金柱大门,只有三品到五品官员才能修建;四是蛮子门,低级官员可以修建,平民百姓也可修建,但一般是一些富商修建;五是如意门,六是墙垣式门,这两种门为平民百姓使用的院大门。

这六个等级的院大门,等级越高,大门就越高大气派,等级越低,大门就越低矮。

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门越低越矮,不能说家里的财运好,相反,在古代,他们大多数是穷苦百姓。

至于,把大门建得低矮,财运就会来到家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过去百姓害怕违反朝廷律法,不敢去惹官司。

如果惹上了官司,古代平民百姓的说法是“衙门八字向南开,有理无钱不进来”。而建大门惹上官府,就像民间所说的:“大门高过堂,家败人丁亡”。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条风水俗语,其实当时与风水没有任何关系,反映的是古代封建社会制度下的现实,大门过堂就是逾制,要受到处罚,轻一点的,把大门拆除,重的要抓去坐大牢,造成家败人亡。

如果把大门建低矮一点,也就不怕逾制了,不会受到处罚。按照老百姓的说法,无祸就是福,也不用花钱消灾,这就是家里的财运。

二、风水学中的逻辑

俗语“大门低又矮,财运来家宅”,在我国民间,通常认为是表达了风水习俗观念,其中就有风水学中的逻辑,也就是趋利避害。

其一,风水学将古代封建社会建筑等级制度中,关于民居建造的规定,纳入到风水禁忌中。

比如,风水顺口溜中有“平民若建大门楼,儿儿孙孙日在愁”,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好像是一种迷信说法,但是,在封建社会时期,这种说法是观客事实,普通百姓建大门楼逾制。大门楼建起来后,家里人都担心怕被人告发,唯恐逾制而受到处罚,这样能不让人担忧吗?

其二,避开逾制的方法就是把建得又低又矮,这样不会有祸患。

“不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家里没有祸患,家庭生活也就过得安稳,可以放心地建设家庭,家里也就能够聚财纳福,带来财运,过上富足的生活。民间说平安是福,就是这个道理。

其三,风水学中的传统理念。这种理念概括起来就是“藏风聚气”和“谦虚低调”。低矮的大门可以防止家财暴露,以免财气外泄。这种理念容易让民众接受,并得到普遍认同。

三、古代大门低到什么程度

古代普通百姓的院大门到底要低到什么程度,或者说只能建多高,历代规定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尺寸,只有一些相对参照的高度。

比如说,民间说“大门不高过堂”,这有可能就是一条具体的标准。

不过,这里的“堂”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主房,即正堂、正屋,另一种指堂屋,有的地方中厅堂、中堂。这样,古代百姓院大门的高度,就有了两种相对应的标准。

一是大门的瓦脊不能高过正屋,二是大门的门框高度,不能高于堂屋大门的门框高度。

在旧时农村,人们也普遍认可另外两条标准,这两条标准只是对门框而言的,包括了门框的高度和宽度。

一是大门能够进出嫁妆。大多数家庭中,有儿有女。有儿就要娶妻,嫁妆就从大门抬进屋,有女就要出嫁,要把放在院内的嫁妆抬出去。

过去农村嫁妆,有一整套,其中体积最大的就是衣柜,因此抬着衣柜,既可以进屋,也可以出去,说明门框的高度并不矮,至少在两米以上。

二是抬着棺材能出去。一个家庭,有新陈代谢,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老人百年后,装入棺材中,要从院大门抬出。

比如,南方一些乡村,棺材抬出院门时,叫出殡,天未亮就抬出去,放在院外,然后才捆缚绳索,用木棒抬到墓地,叫上山。出殡时,棺材两边,一边四个人,一共八个人,用肩膀扛起棺材出院大门。

如此,可以计算出大门的大致高度和宽度,因此,农村大门的门框高度约2.1米,宽度1.2-1.5米,具体尾数,通常按照鲁班尺的最佳尺寸来确定。整个大门的高度,应该在3米以上。再矮也不能矮于这个数字。

四、现代视角的辩证看待

过去农村,“大门低又矮”,是由封建社会建筑等级制度造成的,后来纳入了风水学中,并在民间形成了一种大门建造习俗。

我们不能把这种说法,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迷信,而是要辩证地看待。

从建筑学角度看,院大门的高低,农耕时代主要是影响采光、通风,以及空间感。

现代农村,除了以上影响外,还影响农用车辆和小车的进出,影响消防车的进出,也影响建筑物之间的协调与美观,这些与财运无直接关联。

家庭财富积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总的来说,更多依赖个人努力、能力、机遇和经济环境。

最后,还要说明一下。农村俗语的理解,往往有多层意思,这条俗语也不例外。

民间对“大门低矮”还有另一种解释,就是大门的地基不能高过主屋的地基,要放在整个院子的低矮之处,这样的财运就更旺。

这种说法也是符合传统建房风格的,蕴含着古人对居住环境与运势关联的朴素智慧。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了。

五、总结

这句俗语背后,既有历史客观原因,也有民间习俗的因素。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虽无科学依据,却反映农村民众的文化心理。

现代人的农村民众,仍然要秉承“居安思危、勤俭持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院大门的修建上,不要拘泥于形式,也不要被民间一些说法所左右,新时代,要有新观念。

一个家庭真正的“财运”,来源于家庭成员的智慧、努力与时代机遇的结合。我们相信庭院大门的高低之说,还不如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多的财富。

3 阅读:793
依依聊文化

依依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