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2600字。
前文对比深析过“四大名著”的开篇,本文对比深析“四大名著”的结尾。
其实,“四大名著”都是开篇就道出了结尾,一以贯之。
“四大名著”具有极其典型的代表性。
《水浒传》冷眼旁观,一开篇就注定了黑暗朝廷下,投降派的悲剧。
《三国演义》也是一开篇就站在时代潮头,道出了时代沧桑,帝王将相不过是过眼云烟的结局。
《西游记》的“释厄”就是突破自身,历经艰辛苦难的“成真”。
《红楼梦》从一开篇就注定四大家族的衰亡,封建社会的灭亡。
注:本文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百回本《水浒传》、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百回本《西游记》、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为准。
一、《水浒传》结尾《水浒传》结尾如下(第一百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又有绝句一首,诗曰:
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后来宋公明累累显灵,百姓四时享祭不绝。梁山泊内祈风得风,祷雨得雨。楚州蓼儿亦显灵验。彼处人民,重建大殿,添设两廊,奏请赐额。妆塑神像三十六员于正殿,两廊仍塑七十二将。年年享祭,万民顶礼,至今古迹尚存。史官有唐律二首哀挽,诗曰:
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赤族已堪怜。
一心报国摧锋日,百战擒辽破腊年。
然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
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范蠡船。
又诗:
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
铁马夜嘶山月晓,玄猿秋啸暮云稠。
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
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水浒传》开篇是作者冷眼傲视七雄春秋,满怀物是人非,岁月沧海的悲凉。
一百单八将从被逼上梁山,到梁山聚义,再到被朝廷招安,最后或战死疆场,或死于朝廷黑手,除了寥寥数人,几乎都死于非命。可谓是大悲剧。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下,底层百姓和底层江湖豪侠只能是这样的人生宿命。即使他们百般挣扎,也是逃不脱悲剧人生。
当然,只返贪官不返天子,也注定了反革命的失败。
正如鲁迅评价《水浒传》:“‘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图1 梁山聚义
二、《三国演义》结尾《三国演义》结尾如下(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自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矣。此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后来后汉皇帝刘禅亡于晋泰始七年,魏主曹奂亡于太安元年,吴主孙皓亡于太康四年,皆善终。后人有古风一篇,以叙其事曰:
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
……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三国演义》的结尾和开篇完全对应,抒发了时代变迁,历史沧桑,而那些皇图霸业,帝王将相都是过往云烟。
这是作者站在时代格局之上,发出的时代感慨。
金庸评价:“《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显然,就文学而论,它的人物塑造功夫也确是最好的,中国后世的小说家都从其中吸取了营养。”

图2 三国演义
三、《西游记》结尾《西游记》结尾如下(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五圣成真):
“此时旃檀佛、斗战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俱正果了本位,天龙马亦自归真。有诗为证。诗曰:
一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修身。五行论色空还寂,百怪虚名总莫论。
正果旃檀归大觉,完成品职脱沉沦。经传天下恩光阔,五圣高居不二门。
五圣果位之时,诸众佛祖、菩萨、圣僧、罗汉、揭谛、比丘、优婆夷塞、各山各洞神仙、大神、丁甲、功曹、伽蓝、土地,一切得道的师仙,始初俱来听讲,至此各归方位。你看那: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同生极乐国,尽报此一身。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
《西游记》借孙悟空、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加上白龙马一起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五圣成真的故事。
借神魔世界反映现实社会,揭露明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歌颂了敢于向封建权威挑战的叛逆精神和英雄行为。
《西游记》开篇孙猴子大闹天宫,描绘了一个敢于向统治阶级反抗的勇者形象,但是到了后来,孙猴子向天宫低头,去西天取经。也是只反贪官,不反天子。
结尾孙悟空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真经,虽然没有《水浒传》刻画革命的深刻,是励志之文。
李卓吾在《李卓吾批评西游记》评价道:“读《西游记》者,不知作者宗旨,定作戏论。余为一一拈出,庶几不理没了作者之意。即如第一回,有无限妙处。若得其意,胜如馨翻一大藏了也。篇中云:《释厄传》,见此书读之,可释厄也。若读了《西游》,厄仍不释,却不辜负了《西游记》么?”

图3 西游记
四、《红楼梦》结尾《红楼梦》结尾如下(第一百二十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那空空道人听了,仰天大笑,掷下抄本,飘然而去。一面走着,口中说道:‘果然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后人见了这本奇传,亦曾题过四句为作者缘起之言更转一竿头云: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
以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
到了结局,正是“好一似飞鸟各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图4 红楼梦
毛泽东评价:“不读《红楼梦》,就不了解封建社会。……(中国过去)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
五、时代浪潮上的人生玄机对比可以看到,“四大名著”讲的都是对时代和人生的参悟。
四位作者都是看透人间冷暖,看穿时代变幻中,物是人非的冷眼旁观之人。
而书中所述之人,却皆是红尘中亲历,受尽世间苦难之人。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中的四座高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四座高峰,虚实之间,真假之间,立于尘世,而又飘出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