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慈禧太后一生可谓是精彩纷呈,她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享尽了红尘荣华。然而,作为一代女主,慈禧的一生也不乏一些遗憾,其中最让她感到郁闷的莫过于“过寿”这一件事情。
每逢慈禧的寿辰,大清朝总是即将发生一些重大事件,给她的寿宴带来一些不愉快的气氛。比如说,在她四旬华诞之际(40大寿),日本侵略台湾,朝廷不得不赔偿巨额费用(40万两银子);而到了她五旬华诞,中法战争爆发,给她的庆典蒙上阴影。然而,最为令慈禧烦恼的无疑是她六旬华诞,因为这是一个令古人尤为看重的寿辰,一般人家,即使是在困顿贫穷的情况下,也会杀只鸡、购点肉,为自己庆贺一番。毕竟,在那个时代,没有人会期望自己能够活到七旬高龄。
慈禧对此感到非常痛苦。她不禁思索,自己统治下的大清朝,为何每到她的寿辰,便会遭遇一系列困难和挫折?是不是命运在捉弄她,让她在生日的欢庆之中品尝苦果呢?人们对此议论纷纷,众说纷纭。有人说这只是巧合,不值一提;也有人认为这是天意所向,暗示着慈禧的统治将面临考验。无论怎样,这些纷争都不能掩盖人们对于慈禧六旬华诞的特殊注重。
◑ 有钱没钱,过寿再说
慈禧太后也对这个事情心思颇多。尽管如今正与日本爆发战争,国库根本无法支出银子,但大臣们心中虽然不希望慈禧太后铺张浪费,却都不敢于口头上提出建议,生怕一不留神就会被罢官。
早在前一年,也就是光绪十九年的时候,慈禧就开始着手筹备自己的六十大寿。她成立了一个高级领导小组,由礼亲王来主持,这可见慈禧所面对的挑战有多庞大。
理应是朝廷财政紧张,慈禧不应该铺张浪费,应当在能够节省的地方尽量节省。然而慈禧的性格是众所周知的,她与乾隆皇帝有着相似的心思,凡事都力求完美,即使手头没有银子,也要想方设法筹集。因此,慈禧还下诏给大臣们制定了一个标准,要求礼部以乾隆六十大寿的规格来办一场体面而隆重的庆典。
那为什么要以乾隆六十大寿为标准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一次乾隆皇帝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他下诏让王公大臣们主动捐款,这其实就是迫使他们摊派,根据品级的不同向皇上献上各式各样的礼品。
官方文献中记载着这样的话:“翻查乾隆年间的六十庆典,王公大臣以及京外的文武官员都表达出虔诚,经皇上派遣王大臣将每个臣子的捐款都进行记录并呈递上去,恭请俞允加以审定。”
◑ 几家欢喜几家愁
慈禧深知文武百官肯定会为她的寿辰慷慨解囊,因为这样的事情在乾隆年间已经有过先例。为了让各级官员心里有数,慈禧特别嘱咐礼亲王世铎,让他列一张清单,详细列明各级官员需捐赠的具体金额。
过了几天,总数出来了,各级官员必须拿出1206900两银子,其中京官出资263900两,这几乎是一项无法拒绝的政治任务,不论有无财力,他们的俸禄和各种补贴都会先被扣除。
而外省官员的数额则根据各省经济状况而定,富裕的地区捐得多,贫困的地区捐得少。以湖南、湖北两省为例,他们报效的数额都是43600两。而云南、贵州这些偏远省份的报效数额为32600两。
当然,能够给太后寿辰捐献的官员都是最高等级的地方官员,而按察使以下的官员,即使再有钱都没有资格捐献。实际上,所谓的地方文武官员也仅限于督抚、将军、提督、布政使和总兵。
收到礼部通知后,督抚们褒贬不一,有钱的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拍马屁机会;而为官清廉、囊中羞涩的封疆大吏们则面带愁容。
以云贵总督王文韶为例,他向来廉洁奉公,不过多攫取财物,一年的收入也只有两万两银子。王文韶和云贵两省的大员们商量出自己应该捐赠的数额,他算了一下自己应出的是3290两。
王文韶是个精明的人,他以能够圆滑处理事务而闻名于官场,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由于云贵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也不畅通,他特地给李鸿章的心腹盛宣怀发了一封电报,希望他帮忙打听其他各省督抚报效的具体数字。
盛宣怀与王文韶关系不错,他向王文韶透露了各省督抚的情况。除此之外,他还揭示了一个重要情报,说直隶总督李鸿竟然额外捐赠了三万两银子作为太后圣寿的“点景银”。
所谓的点景,指的是万寿庆典期间从颐和园到西华门之间设立的龙楼、经棚、戏台、牌楼等共计60个景点。这些景点在庆典之前就有详细的设计图样,而费用则由各省藩库共同承担,每个景点需要三万两银子。
盛宣怀还提醒王文韶,说各省总督和巡抚除了报效外,还需要献上一些名贵的贡品。这个消息让王文韶心生忧虑,于是他再次召集同僚们开会商讨对策。
经过大家一致认可,在报效的同时,还需要额外筹集一万两银子购买贡品,总数超过了四万两。即便如此,王文韶仍然心存不安,他告诉盛宣怀,要随时关注其他各省督抚的动态,及时通报,以免自己落后于他人。
除了王文韶,京城中的百官也都心事重重。同样地,他们在报效之外也需要额外出资献上一些贡品。
对于京官来说,日子更加困难,微薄的俸禄勉强维持生计,现在又四处借钱凑齐报效所需的银子,根本没有一两银子可拿出来。因此,许多京官私下里聚集在一起,商量表达敬意不应该通过进贡这种方式,决定不再进呈贡物。
然而,京官们内部并不团结一致,礼亲王世铎则表示,历来万寿临近时王公都有进献。这番话让一众京官们陷入了犹豫之中。
离万寿庆典只剩几天的时候,中枢重臣们已经在私下里准备贡品,虽然行动谨慎保密,但仍然逃不过其他京官们的眼睛。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纷纷行动起来,生怕一步慢了就招来慈禧的不满。
晚清时期的腐败程度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连最高统治集团都已经如此腐败,更别提地方各省、府、州、县的情况了。如此败坏的大清朝若不灭亡,实在难以说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