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药,都不应该吃!”他突然提高嗓门,语气里透着不满,脸上也多了几分愠色,“你看看,这满打满算吃了五年了,脑子还是萎缩了!”
正在厨房准备早餐的老伴听到这话,端着一碗粥从厨房走出来,眉头微皱,“老头子,你这话是啥意思?人家医生不是跟你说了,吃药是为了降血脂,防心脏病和中风的,怎么成了怪药了?”
老李挥了挥手,“我说的可不是瞎话!昨天刚做的检查,医生说我有脑萎缩的迹象。你说,除了这个药,我还能怪谁?吃了五年了,脑子还出问题,这药不就是白吃了吗?”
老伴放下碗,把围裙解了下来,走到他身边坐下,语气变得柔和了一些:“你先别急着怪药,是不是医生没说明白?再说了,你脑萎缩和药有啥关系?咱们要不要再问清楚点?”
那么,老李的想法是对的吗?脑萎缩的发生,真的和降脂药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吗?还是有其他危险因素存在?别急,听医生详细分析。
脑萎缩发生的背后,真有降脂药的推波助澜吗?老李的抱怨在情理之中,但他的疑问是否成立?“降脂药导致脑萎缩”这个问题乍听起来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但仔细分析后会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早在201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曾在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指导中新增了一项警告,指出有些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可能会出现记忆模糊或短期记忆丧失的症状。然而,后续有研究发现,他汀的应用或许能帮助我们延缓脑萎缩的发生发展。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神经病学博士杰里米·查塔威带领的团队曾经分析140名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治疗情况发现,服用辛伐他汀的患者比服用安慰剂的一组,脑萎缩速度减缓了将近一半。
另一项发表在2018年的《自然评论神经科学》上的研究,学者回顾了多个关于他汀和认知功能之间关系的临床试验,发现:在大多数的研究中,他汀对于大脑健康都是有利的,并没有对认知功能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例如,一些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够通过减少脑血管炎症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那么,以他汀为代表的降脂药,是不是真会造成脑萎缩呢?还有争议!降脂药是否影响大脑健康,仍需要结合个体情况综合评估。
那么,是什么让老李的脑萎缩变得不可忽视?
危险因素其实早已潜伏在他的生活中,年龄就是其中一个危险因素。
就像老房子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裂缝一样,大脑也不可避免地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缩水”。老李今年已经60多岁,进入了脑萎缩的高发阶段,这是生理退化的自然结果。
再者,高血脂的存在,其实也为脑萎缩的发生发展埋下了伏笔!
因为,老李虽然在按时服用降脂药,但却没有定期监测血脂水平,血脂水平控制的究竟如何,还打一个问号。而长期血脂水平偏高的话,会增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概率,这一变化对我们的大脑可太不友好了!一旦这些血管因脂质堆积变窄甚至堵塞,大脑供血不足的状况便会发生,最终导致神经元的损伤甚至死亡。
另外,老李的不良生活习惯,其实也是一大“凶手”!
吸烟、喝酒,这两点老李都没有戒掉,而不管是哪一个单拎出来也都对大脑健康不友好。吸烟可能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而喝酒的话,直接毒害神经细胞;再者,老李的睡眠也一直“不尽人意”,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脑细胞“被迫加班”,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也可能会加速脑萎缩的进程。
还有一点往往被忽略,那就是高血压。
如果真的伴随高血压的话,脑萎缩的进程可能真会更快,美国心脏协会(AHA)的一项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脑体积下降速度明显快于血压正常者,而这一变化可能在40岁后便开始显现。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将老李发生脑萎缩这一改变归因到降脂药;降脂药只是老李生活习惯和疾病管理中的一个部分,而非全部。
综合来看,脑萎缩的发生更像是一场复杂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中的危险因素环环相扣。如果不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整个系统的失衡。而降脂药,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这场危机中的救援工具——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却能在关键时刻提供支撑。
关键在于如何正确使用它,避免让药物的副作用影响到救援本身的效果。
也就是说,老李脑萎缩的原因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
降脂药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他日常生活中的“隐形杀手”:抽烟、饮酒、睡眠不足和血脂管理不当;这些问题才是导致大脑健康逐渐恶化的“主谋”,需要认真对待。
就像修复一台老旧的机器,不能只靠更换某一个零件,而是需要全方位的保养和维护。
避开服用降脂药的三大误区,更安全有效!长期服药的话,我们总会担心药物是不是也会损害我们的健康,如何才能更安全的用药呢?认清一些用药误区是很重要的!
误区一:血脂正常后就擅自停药
“血脂已经降下来了,继续吃药是不是没必要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好了,但现实是残酷的,截止到目前为止,血脂水平的维持需要我们按时按量服用降脂药物;如果我们自行停药,哪怕是减量的话,也可能会导致血脂水平不受控制,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等严重健康事件的发生。
关于这点,我们能在不少研究中都找到依据,就好比2017年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学者通过对1.3万名冠心病患者进行了长达4年的随访,发现:擅自停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其心梗和中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继续服药的患者。
具体而言,停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上升了约30%。研究还指出,降脂药的长期使用能有效减少斑块的不稳定性,从而降低心梗和中风的风险。
可能有一些人会有侥幸心理,“我就停药了,但是也没什么不适症状出现啊”?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停药后的风险就像拆除了堤坝前的防洪闸门,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问题,但一旦发生“洪水”,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患者在服用降脂药期间,即使血脂水平恢复正常,也不能随意停药,应该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风险评估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方案。
误区二:忽视定期复查和剂量调整
不少患者认为,只要坚持用药,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忽视了复查的重要性。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忽视复查,就像驾驶汽车时忽略了仪表盘上的警示灯,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埋下隐患。
不定期复查的话,我们怎么知道血脂是否真的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呢?
不定期复查的话,怎么知道降脂药的一些副作用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医生在这里就不能展开了,前文中其实已经提到了,血脂如果真的控制不佳的话,我们的心血管健康真的没有保障;而第二个问题的话,医生想告诉大家的是,药物,确实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即便是发生风险低,我们也不能直接忽视它。
就拿2018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来说,3500名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中约有5%的患者出现了轻微的肌肉疼痛和疲劳,1%的患者在初期出现了肝功能指标的异常;不过,由于这些问题被发现的很早,医生及时调整了药物剂量,大多数患者并未因此中断治疗。
因此,我们在用药期间,真的要重视定期复查!每3至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包括血脂水平、肝功能、肌肉酶水平等指标,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误区三:忽视健康生活方式的配合
有一些患者,太过于看重药物。
认为按时服药的话,一定就没问题了,然而,这种“全靠药物”的心态,不仅会减弱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加速疾病进展。如果我们有饮食不节制、摄入高脂肪食物、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的话,会让药物的作用事倍功半,甚至让心血管风险进一步上升。
在服药的同时,也要做好生活干预!比如说:合理饮食、规律锻炼、戒烟、限酒、休息好......
药物就像战斗中的武器,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则是战场上的后勤保障,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打赢这场“健康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