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陈锡联次子遭空难去世,中央慰问时他含泪说:家里工作我做

癸妹聊历史 2023-05-12 15:45:49

1982年4月26日,距离桂林奇峰机场一公里的高山上,发出一声惊天巨响。众人发现高山的某一处山段忽然爆炸,巨大的火花冲击着山下的农田与河流。

附近的居民仓皇躲避,只见许多铁皮碎屑纷纷落下来,消防队员和警察即刻赶去事故现场,只见爆炸的竟然是一架编号为3303的民航飞机!

这件事很快惊动了中央,航空局和中央立刻成立调查组调查失事飞机。可当他们找出失事名单的时候,却看到了一位让人意外的遇难者,因为这位遇难者的家属的竟然是“开国上将”陈锡联老将军!

那么这位遇难者究竟是谁?他乘坐的飞机为什么会忽然失事?陈锡联又如何处理的呢?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副机长名为陈再文,是陈锡联的次子。陈锡联作为老革命,对家庭教育十分看重,有着非常严厉的家风。当年次子陈再文选择大学航空专业的时候,陈锡联曾经他叫到膝前询问他:“你真的决定去航空业吗?”

当年航空领域并不发达,并没有多少人报考航空,而陈锡联曾经是陆军得意战将,他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去报考陆军院校。但面对陈锡联严肃的面容,陈再文却语气坚定的回答道:

“我要去航空,我想为我们国家的航空事业做贡献!”

陈锡联一拍大腿连说了几句:“好!”他十分欣慰陈再文的回答,但同时陈锡联也嘱咐陈再文:“你无论去哪里都要记得去下基层,去体验基层生活,才能真正了解人民想要什么,人民真正需要什么。”

“记住,你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这句话让当时还年轻的陈再文并不能完全理解,直到后来就读于航空专业,成为了一名空军驾驶员,陈再文才逐渐加深了父亲当时的告诫。

尤其是当时改革初期,民航事业刚刚起步,国内的机航人才稀少,所以只能从军队里调取飞行员去支援国内的民航。陈再文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他决定主动申请调去民航。

正是因为这个决定,让陈再文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982年4月,编号为B-266的霍克·西德利“三叉戟”2E型客机要被临时借调给民航部门执行航班任务,由陈怀耀作为机长,陈再文作为副机长。

当时要求的航线是从广州飞往桂林,陈再文对此航线并不熟悉。同时桂林的天气很多变,时常在晴天的时候忽然下起瓢泼大雨,因此会造成飞行不稳定。

果然,他们来到桂林的时候,就遇到了大雨大雾。此时的飞机穿过雨雾,像一只孤鸟一般孤立无援。

“再这么下去,我们可能就要脱离航线了!”

一旁的机长十分紧张,而陈再文也不敢松懈,在协助机长驾驶的时候,忽然一阵气流迎面击来,导致飞机左右摇晃,机舱里的乘客纷纷惊呼,而驾驶舱里的两人惊觉飞机彻底偏离了航线。

陈再文不顾机身的摇晃,走到机舱内通知所有人,系好飞机的安全带,不可以离开飞机座位。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机长显然无法应对气流。陈再文回到自己的座位对机长说道:“努力让飞机回到原来的航道,我来联系塔台!”

好在这时飞机穿过了气流,桂林的天空也转晴了,塔台也终于有了“滋啦滋啦”的信号声。

这让陈再文非常激动,他立即将飞机的境遇简单汇报给塔台,表示自己现在必须要降落。此时的塔台推荐陈再文前往桂林的奇峰机场进行紧急迫降, 在塔台的指挥下,陈再文他们将飞机调整到奇峰机场,并与奇峰机场的塔台进行联络。

但由于当时飞机的信号并不准确,所以塔台并没有精准定位飞机的位置。面对这种不专业的态度,陈再文只能按照自己的经验估算准确的地理位置。

尽管陈再文再三的确认,可工作人员依旧无法给出准确答案,最后竟然以模棱两可的态度说了一句“好的”。

而此时的陈再文意识到没有多少时间了,于是他即刻告诉机长,按照刚刚说的地理位置进行降落。但实际上陈再文估计的降落位置与实际的奇峰机场相差了近一公里,而那里都是村庄。

当飞机低空滑过奇峰机场的时候,陈再文才意识到降落位置已经错过,这样下去,飞机很有可能撞击到普通人。面对这摇摇欲坠的飞机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陈再文脑海里回想到的都是父亲的嘱咐:“记住,你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此时此刻他终于理解了父亲当年的教诲,作为一名军人、作为老革命家的后代、作为陈锡联的儿子,陈再文暗下决心,一定要用最小的损失换回人民的安全。

他抬起头看向前方的一处高山,和机长在最后的紧要关头,将飞机升空,视死如归般向山头撞击而去,望着离自己越来越近的高山,陈再文心里默默的对父亲说道:“爸爸,我没有辜负你的期望,我做到了。”

只听一声震天的轰响,飞机在山头爆炸,高热的气流一瞬间吞噬了陈再文等人。

此次飞机失事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事故,即刻引起了全国的高度关注。当时的《羊城晚报》第一时间刊登了此条消息,并说道:“空难现场极为惨烈,飞机完全解题,里面所有乘员都被焚烧殆尽……”

面对这样的噩耗举国震惊,中央也在遇难者名单里发现了陈锡联的儿子陈再文。

中央决定前去慰问陈锡联,如今陈锡联年事已高,为了不刺激他,经过中央的一致讨论,要以委婉的方式告诉陈锡联,切不可表现出过多的悲伤情绪让陈锡联老将军难过。

但众人来到陈锡联老将军家中的时候,所有人都被陈锡联的态度惊到了,那么陈锡联是如何面对他的丧子之痛的?

陈再文的家风传承

老人都不希望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尤其像陈再文这么优秀的孩子忽然牺牲,众人都做好了陈锡联悲痛欲绝的反应。

但没想到中央慰问组携带着抚慰金来到陈锡联家中的时候,发现他在家中早已等候多时,甚至还面容平静的为前来到访的慰问组员倒茶招待。

此时家中只有陈锡联一人,显然是他特意做好准备等待中央慰问组。众人小心翼翼的观察着陈锡联平静的神态,却发现他与平日并没有什么不同,慰问小组斟酌半晌才将刊登噩耗的报纸递给了陈锡联,没想到陈锡联看到了也只是点了点头说道:“我都知道了。”

“那您不难过吗?”有人脱口而出,虽然失言但这也是大家心中的疑惑,陈锡联却低下头,缓缓的坐在位置上,半晌才慢慢的说道:“我们在战场上早已见惯了生离死别,牺牲这种事不仅在战争年代有,和平年代也会有,没有什么好意外的。你们可以放心。”

他的一番话无不让在场的人动容, 可当大家看到陈锡联花白的头发、满是血丝的眼底和说话时微微颤抖的声音,不难看出陈锡联其实是在强忍着悲伤。

“陈老将军,面对这种事我们都很难过,所以您要有任何要求尽管提,我们都会尽力满足!”

慰问小组不知道如何宽慰陈锡联,因为众人都明白中国人追求落叶归根,可如今陈再文尸骨无存,陈锡联甚至都无法见儿子最后一面,他还能有什么要求呢?

岂料陈锡联却摇了摇头,扶着双膝又一次站起来,他对慰问小组说道:“谢谢你们今日来看我,但是我只有一个要求,我不希望这件事直接通知给我的妻子,家里的工作,就由我来做吧。”

在他沉重的语气里,众人明白陈锡联的用意,于是小组成员只留下了那笔抚慰金。可待他们离开的时候,看到曾经精神笔挺的陈锡联,如今却微微佝偻着背,神态憔悴的翻开了陈再文生前的相册……

回去的途中慰问小组遇到了陈锡联的邻居,他们从邻居的口中得知飞机失事那一晚陈锡联就去联系了陈再文的战友,确定了陈再文在那架飞机上的时候,陈锡联在楼道那里抽了一晚上的烟,愣是没有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他的妻子王璇梅。

众人这才明白这位意志坚定的老革命家也有着舐犊情深的一面,他也会在无人的背后默默垂泪,一个人默默的承担了一切的悲痛。但纸终究包不住火,王璇梅最后还是从陈锡联口中得知了二儿子牺牲的消息,巨大的悲痛刺激着王璇梅,让她险些晕厥,躺在床上一连病了几日,就连梦中都在呓语陈再文的小名。

陈再文的兄弟姐妹也纷纷赶来为他吊唁,即便如此还是无法冲淡陈锡联和王璇梅二人的悲痛。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他们眼中,二儿子陈再文完美传承了父亲的优点,并且他时刻谨记着父亲的谆谆教导,谁能接受曾经引以为傲的儿子就这么牺牲了呢?

可令中央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几天陈锡联与王璇梅又一起来到了中央,将中央发放的抚慰金又还了回去。

“还有许多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他们也同样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孩子,而我们作为共产党、作为人民的先锋队,更应该以身作则,所以这笔抚慰金留给有需要的人。”

不仅如此,陈锡联夫妇二人婉拒了中央要为他们治丧的好意,陈锡联决定由他亲自为儿子主持丧礼,哪怕儿子的尸体找不到,他也要为陈再文立衣冠冢。

陈锡联的坚强意志和为国为民的精神无不感染着在场的所有人,他们这才明白,也正是因为陈锡联的这股子精神气,才能教育出以人民利益至上的陈再文!

在陈再文的葬礼上,陈锡联忍着眼泪给在场的人致辞:

“我很骄傲陈再文最终那一刻的选择,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人民的财产,他没有辜负我对他的教导,他也传承了我们共产党的精神、我们革命者的家风,一切以人民的利益至上,所以,我为他骄傲!”

如今陈再文的牺牲也算死得其所,他没有愧对父亲的教导,在最后的紧要关头做出了牺牲小我,保护全局的选择,而这一切都得益于父亲陈锡联的言传身教。

那么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将军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革命者陈锡联

说起陈锡联,就要从他漫长的革命生涯说起。

1929年时期,正是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围剿共产党和工农武装根据地的时候,陈锡联那时候年仅14岁便能上战场协助共产党,并与共产党一起反击当地的武装地主和地方军阀。

同志们都说陈锡联“人小鬼大”,因为陈锡联不仅能够协助同志,而且他还会趁着自己身材矮小潜进敌军阵营,完成成年战士难以实施的任务。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上级很快就注意到他,便将陈锡联调往了工农红军第十一军。

来到第十一军后的陈锡联没有骄傲,反而更是发挥他机灵鬼马的一面,不仅能够出其不意的突袭敌军,而且他还不乏沉稳,可以准确的预料到敌军的反扑,甚至有几次在面临敌军的包围的时候,陈锡联其实早已在包围圈外安排好埋伏的同志,将敌军如下饺子一样一网打尽。

这样的机智反应让全军称赞,不久他被破格提拔为政治指导员,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指导员。

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锡联被编织在刘伯承所率领的129师,成为了一名团长。

也就是在这里陈锡联认识了他一生的知己,著名的陈赓大将。

当时陈赓是旅长,因为工作任务的关系,陈赓经常与陈锡联交流,两个人也就此熟悉起来。虽然二人相差12岁,但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革命理论思想,二人都是一拍即合。

尤其是陈赓跳脱玩闹的性格,与人小鬼大的陈锡联更是十分契合,两个旅经常互相交流、互相帮衬,在战场上也是所向披靡,因此众人称之为黄金搭档“大小陈”。

建国后陈锡联和陈赓闲暇的时候还经常一起玩耍,陈赓看着在球场上不断奔跑的陈锡联,不由的感慨如果陈锡联能够成为自己的家人,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相处了。

没过几年,陈锡联的妻子得病去世了,他为此伤心许久。为了能让陈锡联尽快走出来,一日陈赓约他出来散心,陈赓问陈锡联以后有什么打算,陈锡联摇摇头,满眼都是黯淡无光:“还能有什么打算,凑合过吧。”

看着陈锡联闷闷不乐的样子,陈赓拍拍他的肩膀,建议他要多出去走走,结交一些新的朋友,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此时的陈锡联察觉到陈赓话中有话,还没等他发问,谁知这个“老顽童”狡黠一笑,拉着陈锡联竟然去了一处图书馆,指了指在图书馆门口等人的年轻姑娘问道:“你觉得这个‘朋友’怎么样?”

此时的陈锡联还不知道陈赓葫芦里卖了什么药,只见陈赓对着那个女孩喊了一声“王璇梅”!那小丫头便竟然一蹦一跳的朝他们走了过来。

陈赓在陈锡联耳边介绍道,这也是他原配王根英的亲妹妹,王根英去世后,陈赓一直照顾她妹妹的生活和学习。如今大学毕业了,正是风华正茂,需要陈锡联这位老革命多带一带呢。

陈锡联这才明白陈赓的用意,脸“唰”的一下红了,尤其是王璇梅像一只蝴蝶一样轻盈的来到他跟前时,陈锡联脸更红了。

不错,面对这样青春洋溢的王璇梅,陈锡联对她很心动。而王璇梅见到陈锡联英武的模样,也有些害羞的挽起鬓发。

一旁撮合此事的陈赓一拍大腿,知道这桩好事,成了!

很快两个人便走到一起,经常相约去逛公园、看电影,随后不久两个人就步入了婚姻殿堂。

在婚宴现场,面对一众亲朋好友,陈锡联动容的说道:

“我这辈子能娶到王璇梅,是我的福气,我也要感谢毛主席带领我们成就了和平的环境,更要感谢我太太,因为在未来,她将与我度过余生。”

果然他们的婚后生活可谓是恩爱甜蜜,后来王璇梅还为陈锡联诞育了四个孩子。那时候陈锡联为了国家大小事务经常忙到脚不沾地,所以家中的大小事务都是由王璇梅负责。

但王璇梅谨记陈锡联的教诲,要艰苦朴素,决不能宠溺纵容孩子,耳提面命几个孩子,让这他们都要向父亲看齐,以父亲高风亮节的优秀品质为榜样,教育他们继承陈锡联的品格。

果不其然,孩子们长大之后,不负父母的期望,都成了各行各业顶尖的人才。

但正是因为陈再文的这个选择,最后给家中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像陈锡联这样的老革命,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也必然以人民的生命为先。而他教导出的儿子也是如此,继承了陈锡联的优良品质,在最后仍然选择牺牲自己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而这种精神代代传承,我们也要传承老革命家们的精神,在未来祖国的建设中,也要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人民

0 阅读:5

癸妹聊历史

简介:传递有趣的文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