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李先念在翻阅西路军的历史资料时,澄清了一个多年来的错误认识。安西战役的真实情况一直没被公开,很多人都觉得是李特指挥失误才打了败仗。那年冬天,李先念毫不含糊地拨开历史迷雾,明确指出那次战败该由谁负责。
1937年春天,在中国的西北地区,举行了一场名为“石窝会议”的重要集会。这次开会主要是讨论西路军当前遇到的严重问题,得赶紧拿出解决办法。这事不光关系到几千名红军战士的安危,还会影响到整个中国革命的走向。在开会前,西路军就碰上了不少棘手的难题。原本这支队伍有两万三千多人,跟马家军打了几场硬仗,最后只剩三千来号人了。
这些战士大多带着伤,累得不行,急需一个靠谱的办法来保存实力,尽快恢复作战能力。西路军被敌人团团围住,后面还有追兵紧咬不放,真是前有狼后有虎,进退两难。在西路军的历史上,"石窝会议"汇聚了多位核心领导,像徐向前、陈昌浩这样的高级将领都参与其中。会议结束后,他们敲定了几个重要方案,这些决定直接左右了后续的战事发展和西路军的走向。徐向前和陈昌浩决定回延安,向中央详细说明西路军目前的真实状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一决定是因为他们清楚地看到资源快用完了,战斗力也在下滑,所以想找中央多要点帮助。
会议决定撤销原军政委员会,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李先念将主管军事事务,李卓然则负责政治工作。会议尾声,大家意识到人手严重短缺,敌人还在不断施压。为了增加活下去的机会,剩下的部队被分成了三组,每组按不同方式行动。左支队主要包括红30军的五个营和一些西路军总部的成员,总人数超过1200人。这支队伍由李先念和程世才负责领导。右支队和一支由伤员、女兵及特务团组成的队伍,分头行动。一支向东转移,另一支留在原地打游击。这样做是为了牵制敌人,分散他们的火力,给主力部队争取撤退时间。
1937年春天,"石窝会议"的决定开始执行,西路军遇到了新的困难。李先念和程世才带着左支队在敌人后方打游击,想办法活下去并找机会反击。眼下,他们不再一味硬碰硬,而是更注重寻找有利时机,争取当地支持,实在不行就果断撤。队伍行进到距离安西城东南64公里左右的蘑菇台一带时,得到了一条关键消息,这或许能让整个战况发生转机。安西县尹尚谦县长听到西路军可能要打过来的风声,心里直打鼓,赶紧派人去和西路军谈和。县长明白硬拼没戏,西路军实力太强,他手底下那点人根本不是对手。所以他打算坐下来好好谈,尽量别打起来,能和平解决最好。
刘永超作为地方官员参与了谈判,他透露了一个重要情况:安西城里的守军只有30个,这么点人根本挡不住任何进攻。李特被派去跟刘永超谈事,从他那儿核实了消息。谈完后,李特回去向李先念报告了情况。一向稳重的李先念这次一反常态,在探明安西城防空虚后,果断决定发起进攻。他盘算着,只要拿下安西,就能给部队补充给养,还能让战士们喘口气。命令一下达,军队立刻忙活起来,为攻打安西城做足了准备。这次行动的目标很明确:快速拿下安西城,把城里的物资和武器装备抢到手,特别是紧缺的粮食和弹药,这些都是急需的。
尹尚谦一边派人去谈判,另一边悄悄联系了马家军。马家军动作很快,直接派了两个营的人马,火速赶往安西城支援。这支增援部队行动迅速又悄无声息,西路军压根没发现他们的行踪。正当军队准备发动攻城时,马家军已经悄悄到达安西城,并快速布置好了防御。西路军左支队打安西城时,本来以为会很简单,因为尹尚谦县长给的情报让他们觉得没啥难度。1937年4月某日,西路军左支队刚赶到安西城外准备进攻,天就黑了。
战士们累得够呛,但李先念还是拍板夜袭,打算打个措手不及,一举攻破城墙。左支队这边还没收到消息,敌人已经增兵了。他们还以为对面就三十来号人,根本构不成威胁。天一黑透,西路军就向安西城发起了总攻。战士们端着枪,信心十足地扑向城墙,想用一波猛攻直接撕开敌人的防线。刘呈德指挥的马家军增援部队,已经在城里布好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西路军进攻时,对方依靠城墙和提前布置的防御设施,构筑了坚固的屏障。士兵们还没冲到城墙边,就遭到猛烈反击,不少人中箭或被炸伤,根本无法靠近。
夜幕降临,战况愈发紧张。西路军在支援不足、火力有限的情况下,接连发起数次进攻,但都没能成功。经过整晚的激烈战斗,天亮时,西路军的一些战士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终于撕开了城墙的一个缺口。这时候,他们已经累得不行,没法再往前冲了。马家军靠着人多地熟,马上反扑,把西路军的进攻给挡了下来。战事拖得越久,西路军的日子就越不好过。城里的士兵被困得死死的,外面的人也进不来。吃的没了,子弹也不够用,不少战士伤得太重,根本没法再打下去。李先念一看情况不妙,知道再打下去也是白搭,赶紧下令让剩下的部队撤了,想着能保住一个是一个。
安西战役后,西路军左支队仅剩零星幸存者。关于李特和西路军的功过,各方说法不一,存在不少误读。李先念身为西路军的重要将领,直接参与了安西战役的整个决策和执行过程,对这场战斗的艰难程度和最终失利背后的多种因素有着透彻的认识。
翻阅李特的历史档案时,李先念明确表示,安西战役的失败应该归咎于自己,而不是外界普遍认为的李特。他回忆了那会儿的决策经过,明确表示打安西是他拍板定下的。根据手头掌握的消息和战场形势,他觉得这仗能翻盘。随后,李特获得了革命烈士的荣誉称号。李特的名声终于洗清了,他的家人和那些一直挺他的人总算等到了这一天。国家正式承认了他这些年的付出和努力。据相关资料显示:徐守松的著作《霍邱中共党史人物传》由安徽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书中第16至17页详细记载了相关内容。李特:一位将军的忠诚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