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的崛起,搅动春秋风云的初代枭雄——郑庄公(一)

秋珊说文化 2025-04-23 09:43:01

西周灭亡,平王东迁,而获得直接利益最多的就是郑国,也因此郑国成为东周时期第一个敢挑战天子权威的国家。郑国自郑桓公时期建国,桓公看到西周不能长久,遂将国家从镐京迁到东周附近。武公东征西讨奠郑国疆域之基。庄公励精图治,一举将郑国推向霸业,郑国成为当时的“小霸”。

桓公与西戎作战牺牲,郑世子掘突嗣位,为郑武公。武公趁天子东迁,天下大乱之际,灭亡东虢和郐国, 迁都于郐,也称新郑。要知道桓公迁国时,正是东虢和郐国给了桓公十城,才形成最初的郑国。可其中不过几年,就卸磨杀驴,将救命恩人给灭了,可见真的是时代变迁。因掘突和卫武公迎立平王有功,武公获封卿士,郑国和东周临近,武公或在朝或在国,往返不一。卫武公年纪大了,在平王东迁后不久去世,武公独领朝政。

却说武公夫人乃是申侯之女,姜氏生儿子,长子寤生,何曰寤生?因姜氏夫人生寤生时,脚先出来,头后出来,造成难产。古人将此事定为不详,“寤生”即为逆生,可见寤生不受姜氏喜欢。后姜氏生二子段,出生时为顺产,长的一表人才,又孔武有力,姜氏对小儿子喜欢的紧,两相对比下,就更喜欢段。时武公已立寤生为世子,姜氏屡次向武公建议立公子段,却被武公拒绝。说:“寤生是长子,自古立长不立幼,且寤生为人聪明有胆识,也无过错”。姜氏知武公反对也不在坚持,可武公却把小小段邑封为段为封地,姜氏就恨上寤生。及武公去世,世子寤生嗣位,为郑庄公。

庄公继位后,姜氏取其父谥号,号武姜。武姜见段蜷居在小小封地,且手中无权,闷闷不乐。于是就对庄公说:“段,你之弟,今你成一国之君,而他却在小小封地,你怎么忍心”。庄公说:“母亲想要如何”?不过就是为段寻一处更好的封地罢了。庄公说:“母亲可有心仪之地”?我觉得制邑不错,可庄公却认为制邑地势险要,没有作为封地的先例回绝了武姜。可武姜却把目光盯上了京城,武姜以此地再不封,段只有出国奔走威胁庄公,庄公也无可奈何。

次日早朝,庄公将段封地改到京城的事跟群臣商仪,大夫祭足劝阻,说:“京城是大邑,地广人众,其体量于都城相当”。无论如何都不能作为公子封邑,段还是夫人爱子,难免会有不臣之心,君上不可啊。庄公以不能忤逆母亲命令的借口还是将段封到京城,段离别之际,来到武姜宫中,武姜说:“你哥哥不顾及兄弟之情,还是我好言劝说,才将你封到京城,你到了京城后,可暗自积蓄力量,我在都城中为内应。等合适时机,可代寤生而代之”。我们不得不感慨武姜这位母亲,是母亲都会偏心,可都是儿子,武姜却想置长子为死地。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左传·隐公元年》)

段来到京城后,郑国西部和北部的管理者来给段庆贺。段说:“如今二位已经归我管辖,望以后二位能配合我工作,我也不会亏待你们”。二人知道段是先君夫人爱子,以后未必不能夺得王位,于是效命于段。段来到京城后,整日操练兵马,被公子吕察觉,公子吕报告庄公,段有不臣之心,私自练兵,还私自吞并两城。庄公说:“段未谋逆,怎可抓捕”?公子吕说:“段虽为姜后爱子,可国非姜后之国,是历代先君之国,是郑人之国”。等公子吕走后,祭足说:“君并不是不想杀段,只是不想留人口实,留下不忠不孝的骂名”。公子吕见君上不听,正想再说,庄公说:“我不是不想惩罚段,只是他无征兆,我不好镇压”。祭足献计说:“君上是周朝的卿士,可先君去世,段更改封地,还没有去朝中朝见”。君上可以假意去朝中,姜后和段必然攻打新郑,可事先在城外布置伏兵,君上再从段后方绕过去攻打,则段腹背受敌,必败。

武姜得知庄公将去洛邑朝见天子,就跟段写信,大致意思就是庄公去朝见天子,国都空虚,我们的机会来了。我在城中内应,如果城中举白旗,便之接应。段于是率领城中军队,并以重金许诺诸侯,让诸侯相助,于是率大军向新郑而去。而公子吕在京城中找了内应,等段出城,就进城,在城中宣传庄公如何兄友弟恭,而段却不知满足,想要染指国君之位。段来到国都城下,见城门禁闭,认为是母亲背叛,后方又有庄公大军,于是自杀而死。段不知道的事,庄公早就知道武姜跟段传信之事,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请君入瓮。

段死后,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庄公在段尸体上哭了一场,将其厚葬。进入城中将段与武姜通信的内容让武姜看,说:“今日段之恶果乃是你种下的,段本无心整夺君位,可你却如此怂恿他”。再说,我跟段都是你的儿子,可你却如此偏心。于是派人将武姜送到颖川,立下,不到黄泉,不复相见的誓言。等到武姜离开国都后,庄公又想念母亲,可身为一国之君,既立下誓言,则必不能反悔。颖川又一老者,为颖川公,对别人说:“今君上之母被囚禁于此,可毕竟是母亲,身为人子不管母亲做了什么,也应该孝顺”。于是就面见庄公,以母亲在少年时如何养自己,而母亲年老之后,也应该奉养母亲。今段已死,武姜就剩下君上一个儿子,如果君上因一时气话,而造成不能改变的后果,那么悔之晚矣。

况君上跟姜后的黄泉之盟,我有一计可以解之。可掘地见泉,建造一地下室,将夫人迎到室中,然后君上在地室中跟夫人见面,也没有违背盟约。于是庄公依计行之,母子二人见面,抱头痛哭,随后,庄公将母亲迎到宫中奉养,国中也传庄公孝顺之事。段之事之后,段的儿子公叔滑逃到卫国,向卫桓公诉说郑庄公杀弟囚母之事,卫桓公决定为公叔滑报仇,于是兴兵攻郑。郑宫中庄公正跟朝臣商量退敌之策,公子吕认为君上应修书一封告诉卫公,说:“公叔滑的父亲公叔段如何忘恩负义,卫国支持公叔滑不是正义之举”。

外公叔滑的带领下,卫军率先攻下郑国廪延,庄公修书一封给卫,表明郑国是正义的一方,在卫军犯境后,以周天子的名义,号召虢国、邾国出兵攻打卫国。并攻下卫国南方的几座城邑,次年,郑国又以公叔滑之事攻打卫国,卫桓公跟庄公谈判,表明自己投降,不再因公叔滑于郑国为敌,庄公感公叔滑是自己弟弟唯一的血脉,就没赶尽杀绝,让公叔滑留在卫国。此时在朝中,平王因庄公为卿士可久不在位,对庄公有怨言,刚好虢公来朝见天子,就想分权给他。而庄公虽不在朝,可朝中也有不少眼线。

在得知天子的意图后,庄公就入朝朝见天子,大概意思就是我郑国父子二人辅佐天子,国中事务繁忙,恐辅佐不了,就想要交出卿士之位。平王说:“卿何以不信本王,寡人却有分权给虢公之意,可他不受,我已经让他回国”。况郑国自桓公辅佐幽王到如今,已经三代,卿何以不信本王。今观郑国强盛,不如寡人将太子质于郑,即可打消卿之心,也可学习郑国国政,此一举两得。庄公说:“不可,太子乃千金之躯,怎可为质郑国”。群臣劝说:“不如郑伯让世子质于周,此乃换质,也可安双方之心”。庄公同意,于是将世子忽为质周国。自交质之后,郑国国中无事,于是庄公入朝辅佐天子,直到平王在位五十一年崩,庄公去郑国迎立太子为王,在归国途中,太子听说父亲去世,急火攻心,在途中去世。

无奈,庄公跟周公立太子之兄姬泄父之子姬林为王,乃周桓王。桓王继位后,对庄公插手王室之事不满,于是跟周公商量,想要撤销庄公的卿士之位。次日,庄公在朝中辞去卿士之位,回国路上十分愤怒。祭足对庄公说:“今天子是君,君上是臣,我们对天子的力量一无所知,可以先试探一下”。就去周王室割麦子,来试探一下周王态度。祭足率领一支军队来到周王室边境温的一块地方,说:“今郑收成不好,就在温地割麦子,最后满载而归”。随后大军来到成周,发现麦子正熟,于是顺便将麦子割了回国。桓王生气,郑国无令割麦,可庄公没有出面,又不好责怪。这个时候,郑国跟周天子的矛盾已经产生,究竟是会不了了之,还是会最终交战。

0 阅读:20
秋珊说文化

秋珊说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