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池史——广东阳春篇

吴钩斩古今 2025-01-10 09:08:47

三国吴赤乌元年(另说建于西晋太康元年),置莫阳县,治所在今阳春西南漠阳江以西,此为阳春建置之始。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阳春周边地形图

南梁普通四年(523年),撤销莫阳县,改设阳春郡并置阳春县。

清代阳春县志县城图

隋开皇九年(589年),平灭南陈,废阳春郡,阳春县改属高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春州,州治设于今春城镇城区。筑有城垣高一丈,厚六尺,周长四百二十丈。

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阳春县城

天宝元年(742年),改春州称南陵郡,并分阳春县置罗水县。乾元元年(758年),复名为春州,辖阳春、罗水二县。

1941年阳春县城区略图

宋开宝五年(972年),灭南汉,废春州,阳春县改属恩州。次年,复置春州,治阳春县。景德年间,转运使以州城水土恶,移州治于铜石山之南,但不久又复迁回旧治。

1949年阳春县县城市街图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春州再次被废,阳春县改名为新春县,归属新州。天禧四年(1020年),春州又得恢复,并将新春县改回旧名阳春县。

50年代阳春县

皇祐二年(1050年),知州薛利和修缮州城,疏浚城河。熙宁六年( 1073年),又废春州,阳春县改属南恩州。

阳春县城范围示意

元末春州故城废坏。明洪武元年( 1369年),废南恩州,阳春县改属肇庆府。洪武三十一年,镇守千户钟良因旧址重筑城垣,周长五百六十七丈,高三丈、厚一丈。城墙上建碉楼三十座,开城门四座:东门迎晖、西门靖江、南门镇蛮、北门仰京。

1941年阳春县区乡镇区域图(上盖有民国时期“阳春县政府印”)

天顺中,守备指挥李盛与知县李福海重修城垣,设立城垛、吊桥,并环城栽植刺竹,使流贼不敢进犯。万历九年,知县黄宪清修缮城墙,增设角楼,为四门重新命名:东门东和、西门西靖、南门南镇、北门北拱。

1941年广东省阳春县图

清康熙六十一年,于学宫前增开文明门。咸丰四年,因太平天国之乱城墙损坏,事平之后集资修复,于次年完工,改四门楼之名为:东门常保、西门大定、南门启运、北门承恩,文明门仍旧。

1949年阳春县图

1939年,因广州战役日军攻势迅猛,为防止日军占领县城后用作防御,县长董载泰下令拆毁城墙。之后城基之上被修筑为环城马路。

0 阅读:5
吴钩斩古今

吴钩斩古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