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灭南越国,始设临允县属合浦郡。
东吴黄武五年(226年),临允县改属苍梧郡。西晋时由临允县分置新宁县。
东晋永和七年(351年),从苍梧郡分置出新宁郡,又从临允县中析置单堞县。新宁郡领临允、新宁、单牒三县,郡治新宁县,由于郡县同名,故改新宁为新兴。

广东省地名志-新兴县
南朝宋元嘉年间,改新兴县为新城县,新宁郡辖十四个县。南齐时,新宁郡治迁至博林县。
南梁天监二年(503年),新城县复名新兴县。普通四年(523年)于新兴县设新州总管府,辖新宁郡(郡治迁回新兴县)。
因州、郡、县三级共治一地,州、县遂分治互为邻里,并在州土城外遍种筠竹环绕,故新兴俗称筠城或竹城。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新兴县周边地形图
新州卢氏始祖卢安兴在南梁大同年间被梁武帝任命为广州南江都督,其子卢子雄被封为新州刺史。
隋开皇九年(589年),平灭南陈,废新宁郡,新州仍治新兴县。大业三年(607年),废新州,新兴县改属信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新州,州治依旧设于新兴县。又改新兴县名为新昌县。新州下辖索卢、新昌、单堞、永顺四县。

新兴县志县城图
天宝元年(742年),改新州为新昌郡,重设新兴县,并撤销新昌、单堞两县并入新兴县。乾元元年(758年),新昌郡复名为新州,再撤销索卢县并入新兴县。时新州领新兴、永顺两县。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灭南汉。再撤永顺县并入新兴县,新州仅辖一县。

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新兴县
南宋建炎四年,知州王敦仁始用砖石修筑州城,周长一千二百七十八步。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州守王齐(亦有记载为黄济)扩建州城,向南拓一里,东西各拓半里,周长一千四百八十四丈,开东南西北四门,并循古制于城外遍植筠竹。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新州为新州路。至元十九年(1282年),降新州路复为散州,辖新兴县。元末至正十年广西壮族义军攻入城内劫掠焚城而去,元廷知州迭里迷失整修城墙并疏浚壕沟。

50年代新兴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新州领新兴、阳春、阳江三县。次年又废除新州,新兴县改属肇庆府,县治迁到原新州城,同时于新兴县旧治设广东布政司岭西道行台。
洪武十三年(1380年),增建土墙于竹林内,墙高八尺,宽五尺、周长一千一百八十丈,开设四座城门:东门朝阳、西门德胜、南门长生、北门拱承。

新兴县城范围示意
天顺七年(1463年),农民军攻破县城,知府董瑜请奏都御史叶盛,在土墙的基础上改筑砖城,但因花费巨大,遂将城墙周长缩减至七百余丈,将朝阳门改名为阳和门,德胜门改名为捷胜门。
清顺治四年(1647年),知县刘可模于西、南两门外增建瓮城,改长生门为镇南门。康熙三十年(1691年),因镇南门交通不便,知县徐斌于学宫前另建文明门。

民国新兴县乡镇略图
乾隆二年(1737年),知县裘建重开镇南门。乾隆二十年(1755年),因暴雨西门附近城墙崩塌,知县刘芳用砖石修筑城墙,整修五座城门:东门朝阳(阳和)、南门镇南、东南门文明、西门德胜、北门拱辰。
民国二十年(1931年),县长梁翰昭拆毁城墙,沿城基修筑环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