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世纪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大帝国。在西方称“萨拉森帝国”,在中国唐代称之为“大食”。
7世纪30年代,穆罕默德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形成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632年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即位,第二年派兵攻占希拉和巴士拉,接着占领大马士革。第二、三任哈里发欧默尔和鄂斯曼大举扩张,到7世纪中叶占领巴勒斯坦、叙利亚、埃及、利比亚和伊朗,奠定阿拉伯帝国的基础。
倭马亚王朝初期,忙于稳定内部,8世纪初大规模向外扩张,向西占领整个北非、西班牙,在波瓦提埃为查理·马特击败,向东占领印度河下游。8世纪中叶,形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一般认为,阿拉伯人受到被征服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的影响,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750年,阿拔斯朝兴起,定都库发。倭马亚朝一王子逃到西班牙,建立后倭马亚王朝(中国史书称“西大食”或“白衣大食”)。
762年,阿拔斯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迁都巴格达,又称巴格达王朝。巴格达王朝尚黑色,中国史书称“黑衣大食”或“东大食”。
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是帝国的极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学者辈出,对东西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随着宫廷挥霍无度和封建剥削的加强,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和奴隶起义连绵不断、巴格达王朝削弱,北非、叙利亚、伊朗等地先后出现一些半独立或独立的王朝。
10世纪中叶埃及兴起法蒂玛王朝,中国史书因其尚绿色,称“绿衣大食”或“南大食”。1258年,蒙古军队攻陷巴格达,杀哈里发,阿拉伯帝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