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格!博士“毕业难度”再升级,哪个专业和学校最难读?

百纳硕博课程 2024-09-19 14:51:15

近日,多所高校近期发布博士研究生清退公告,其中不乏985、211等名校。

2025年1月1日《学位法》正式实施,对于在职博士、水博等高等教育来说是史诗级的震动,学位法的正式实施让学位授予工作更加完善,但对于想要“混”学历的普通在职人员来说,并非好事,毕业趋严,想要轻轻松松拿下硕博学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图源 新华社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由于超过最长学习年限,且长期无法联系到学生本人,拟对3名研究生做退学处理。

图源:武汉大学

关键不是一所,而是很多院校加大了研究生毕业难度,清退相关博士研究生,其中包括宁波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

南京工业大学在几日前发布《关于对在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研究生作退学处理的公告》,对35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中国地质大学7月26日发布《关于2024年拟对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研究生给予退学处理的公告》,公告中提到,“拟对超过最长修业年限且不符合结业条件的25名(博士7名,硕士18名)双证研究生作退学处理,并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注销学籍;另拟对超过最长修业年限且不符合结业条件的10名单证研究生给予退学处理。”;

华北电力大学前几日发布《关于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 非全日制 研究生进行学籍处理预警的通知》,通知中提到,“为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学籍管理,全面从严加强管理,严抓培养质量,现将对截至2024年6月达到学校规定最长学习年限但未达到毕业要求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以下简称“超限研究生”)作结业、肄业或退学处理。”;

......

无论是全日制、非全日制、同力博士、在职博士计划等,只要超过最长学习年限而无法毕业的学生都会遭到校方清退。

“严进严出”早已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条条框框,各高校纷纷“动真格”清退长期“留级”的研究生,已成为研究生培养进程中的常态。

哪个专业和学校最难读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预计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 165296 人,实际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 56451 人,未正常毕业率为 65.85%。

在教育部公布的 13 类专业中,历年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是工学,延毕率最高的专业是军事学,2013 年延毕率达到 0.84。

总体来看,学术型学位延毕率较为平稳,处于缓步上涨中,专业性学位延毕率则波动较大,2015 年延毕人数达到近几年最低值,随后快速上涨。

2013~2017年学科延毕率统计

研究人员选择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等15所高校,分析 2015~2018 年招生人数与毕业人数总趋势,得出结论(结合下图分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招生人数与毕业人数相对较少,但延毕率较大。

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以中南大学为初始聚类中心成为一类,其招生人数与毕业人数均呈上升趋势,且将 2015 年招生人数与 2018 年毕业人数作对比发现其延毕率不高,可见其一边进行博士扩招,一边注重保证博士按期毕业。

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以三年作为毕业周期,第二类(下图类别2)高校的延毕率可达到 40% 至 50%。

吉林大学为第三类,其招生人数居高不下且逐年递增,但毕业人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可见其与东南大学相反,延毕现象越来越严重。

复旦大学为第四类,其招生人数与毕业人数数据均波动不大。

15所“双一流”高校聚类分析

高校纷纷启动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

目前,各大高校已在探索研究生分流的机制,给了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能进能退的通道。例如,天津大学试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分流退出机制,通过与学院平行筛选、双层预警退学风险生,实施学业预警报告等措施,将质量控制落实到研究生培养前半段。

清退的同时,教育部、各省市及高校都频频发文,严把毕业关,特别是毕业论文质量。2019年起,教育部多次明确提到要“加大论文抽检力度”,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惩罚机制,如抽检不合格的毕业生会被取消学位,导师将被取消近一两年的招生资格。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也不能掉以轻心,部分学校还会倒查近五年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云集的北京也曾发布《北京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 (2022—2024年)》,明确将加大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力度,抽检范围实现专业学位、非全日制、同等学力、留学生等学生群体全覆盖。

从近两年起,江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100%“盲审”,论文查重方面也更加严格,查重甚至包括了中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部分。厦门大学则自2020年起,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须低于20%”调整为“须低于10%”。

混日子拿学位正在成为过去时,严格培养环节、提早分流不合格研究生成为常态,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学位含金量,是当下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走向。

【来源】综合整理自软科、学术志、科学网、中国科学报。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转载于软科、学术志、科学网、中国科学报,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阅读:1397
评论列表
  • 2024-09-21 01:26

    粥少人多,现在C刊都不够教授们发了。博士生也只是学生,大多没好平台,卡小论文延毕很正常。

  • 2024-09-24 10:48

    还好,我毕业得早。。。。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2024-09-21 15:19

    2017年,预计毕业16万多人,数据哪来的?

  • 2024-09-23 12:04

    女博士生咋办啊

  • 2024-09-22 23:36

    不如治治学阀。。。。

  • 2024-09-22 18:25

    老牌985难读,学校越差越好毕业。

百纳硕博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