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受到唐玄宗倚重,曾任四镇节度使,但被李林甫谗言所害

史海撷英 2024-06-03 19:43:12

大唐名将好像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在他们光辉的人生中总有一点瑕疵,而这点瑕疵就是他们陨落的标志。如薛仁贵,一生勇猛,可是经过与吐蕃大非川之战后就辉煌不再,虽然之后又曾被任用,但是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不败将军了。王忠嗣也一样,石堡城之战之后,谗言加身,最后抑郁而终。

王忠嗣的父亲是王海宾,在与吐蕃战争中殉国,这时王忠嗣才九岁,玄宗将他养在宫中。将门虎子,少年王忠嗣的勇敢精神,丝毫不亚其父。在随兵部尚书萧嵩镇河西(治凉州,今甘肃武威)时,就曾有过一次惊人之举。萧嵩准备回朝,王忠嗣认为自己未立寸功无颜见天子。“信安王祎在河东,萧嵩出河西,数引为麾下。帝以其年少,有复雠志,诏不得特将。嵩入朝,忠嗣曰:‘从公三年,无以归报天子。’乃请精锐数百袭虏。会赞普大酋阅武郁标川,其下欲还,忠嗣不从,提刀略阵,斩数千人,获羊马万计。嵩上其功,帝大悦。累迁左威卫将军、代北都督,封清源县男。与皇甫惟明轻重不得,构忠嗣罪,贬东阳府左果毅。”

王忠嗣原名王训,不但勇猛过人,而且用兵打仗果敢慎战。他在战争实践中注重了解敌情,见有间可乘,方兴师出兵,故每战必胜。天宝元年(742年),突厥发生内讧,乌苏米施可汗被拥为首领。唐玄宗遣使令其归顺,遭到拒绝。于是让任朔方节度使的王忠嗣奉命率大军进驻破口,进行战略性威慑。“时突厥叶护新有内难,忠嗣盛兵碛口以威振之。乌苏米施可汗惧而请降,竟迁延不至。忠嗣乃纵反间于拔悉密与葛逻禄、回纥三部落,攻米施可汗走之。忠嗣因出兵伐之,取其右厢而归,其西叶护及毗伽可敦、男杀葛腊哆率其部落千余帐入朝,因加左武卫大将军。”

此后,王忠嗣得到唐玄宗倚重,到天宝四载(745年),已掌有朔方、 河东两节度使帅印。从朔方到云中数千里的北部边境,都由王忠嗣率兵镇守。次年,皇甫惟明因韦坚案遭到贬黜,王忠嗣又接替唐将皇甫惟明兼任河西、陇右节度使。这样王忠嗣就一人配四将印,这在唐代是没有出现过的。天宝初年,唐朝才设置了九个节度使,王忠嗣就占了四个,这让朝中的李林甫不安。

李林甫是一个权相,他排挤人,无论是谁跟他争夺相位,他都会早早地把对方抹杀在萌芽中。王忠嗣也一样,如今他配四将印,如果他将来入相,按照现在如日中天的威望,一旦入相那对自己就是一个威胁。王忠嗣从小是太子李亨的好朋友,况且王忠嗣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打仗的武夫,他深知政治的残酷性。于是李林甫就盯上了王忠嗣,但是王忠嗣战功显赫,治军严谨,不贪污,不克扣军饷,在军中还很有威望,几乎没有毛病这怎么能扳倒他呢?

王训

天宝六载(747年),终于让李林甫找到了王忠嗣的软肋。石堡城在今天的青海省湟源县西南,是河西走廊的要塞,是吐蕃进攻唐朝的必经之地,从高宗时代,这里就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你来我回,几次易手又夺回来。开元十七年(729年),朔方节度使通过一场奇袭夺得这里,之后唐军在这里将近十三年,到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又被吐蕃重新占领。

这几年玄宗无时无刻不想夺回石堡城,于是在天宝六载(747年)给王忠嗣下达命令让他夺回石堡城。王忠嗣久在边境,对石堡城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力陈石堡城易守难攻,若硬攻则损失必重,主张静待时机。意愿受阻的唐玄宗很不高兴。这时贪功的董延光为主帅,王忠嗣侧翼配合进攻石堡城。结果,董延光正面进攻不下,却把败因归咎于王忠嗣配合不力。而唐玄宗因为王忠嗣在进攻石堡城一事上固执己见,已感到极为恼火。李林甫吃准了唐玄宗的心理,认为除掉王忠嗣的时机到了。他指使其爪牙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图谋不轨,“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称往任朔州刺史,忠嗣为河东节度,云‘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会哥舒翰代忠嗣为陇右节度,特承恩顾,因奏忠嗣之枉,词甚恳切,请以己官爵赎罪。玄宗怒稍解。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天宝初年的一颗将星陨落,身为大将没有死在战场却死在了流言中,无疑是一种遗憾。

0 阅读:23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