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作为中国电商的核心顶流IP,从2009年第一届“双11”开始算起,今年已经是第16个年头。作为“全民狂欢”的购物节,“双11”成为反映中国经济与消费活力的一扇重要窗口,每年各大电商的销售额都呈指数级增长,为刺激内需、拉动消费、提振信心注入了新动能。
如何让“双11”续写辉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实现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共赢”格局,确保“双11”在诚实守信、好价优质的轨道上行稳致远,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
“价格力”是关键,消费者要的是“真性价比”
近年来,“双11”商品的优惠券、预付定金等各种玩法令人眼花缭乱,网友直呼:没点奥数功底都不配过“双11”,打折的方式简单点!事实上,“性价比”才是最能吸引消费者的动力源,“双11”的初心本质可以概括为:卷价格、真实惠、促消费、都受益,进而形成“商品价低—销量激增—商家挣钱”的正循环。各大电商平台以及实体店都应当抛弃复杂繁琐的促销手段、摒弃“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套路,让“双11”回归“拼价格”的核心,回归朴实的购物逻辑,正如专家所言:“真性价比”才是平台成交增长的核心引擎。
“国货力”是卖点,把握“新国货”崛起的新机遇
如今,消费者对外国品牌的品牌溢价逐渐发生认知转变,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受到热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中国产品。去年天猫“双11”,243个国货品牌进入“亿元俱乐部”,蜂花、郁美净、上海药皂、百雀羚、珀莱雅等一些老牌国货频频登上热搜。在“双11”购物大战中,国货为何强势崛起?专家表示,“国货热”一方面源自国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源自国货品牌产品质量、品质的提升。对此,随着“中国智造”不断崛起,需要把握好新的消费潮流,国产品牌在“亲民价格”的同时,需要向注重品质、凸显特色、植入文化、创新产品的方向加速升级,确保“国货热”不是昙花一现。
在“双11”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商品宣传与实际不符、直播带货“货不对板”等问题,正因此,每年“双11”来临之际,各地都会纷纷发出警示。近日,“成德眉资”四市市场监管局、消委会发布“双11”购物节消费提示,呼吁“直播购物有风险,关注商品信息”“警惕预售陷阱,了解退换货政策”,提示消费者在选择预售商品时,要仔细阅读商家的预售规则,看清并区分“定金”和“订金”。对此,需要完善“双十一”消费监管体系,创新执法方式,建立起违法必究的稳定预期。比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平台商品价格加强监测,及时处理不正当价格行为。
“双11”虽然火爆,但毕竟只是一年中的一天,希望多一些价优质高的“爆款”商品,多一些好用不贵的“国货之光”品牌,通过“双11”来全面重塑价格、品质、售后、物流的全链条消费生态,进而将消费潜能从“一天火爆”释放辐射到“全年高能”,让这股正能量成为消费升级、扩大内需的强大驱动力。
文/彭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