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邓中夏原配,只因身份太特殊丈夫不愿与之圆房,最终孤独终老

梦桃说过去 2025-02-08 13:28:47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和先驱领袖之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邓中夏对待感情也始终如一,他与妻子李夏明的动人爱情受后世传唱。

然而,在与李夏明结合之前,邓中夏却有过一段难以言说的感情经历,那就是他与原配妻子杨贤怀的包办婚姻。

1894年,邓中夏出生在湖南宜章,其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继母廖彩德为妻。在邓中夏14岁这年,家里迎来了一桩喜事,其胞兄邓隆泮要与沙坪乡樟桥村大户杨绍勋之女杨贤怀成亲。

邓家和杨家是世交,邓隆泮与杨贤怀是双方父母指腹为婚,如今两人都已年方16,两家便挑了一个好日子办了婚事。

当年指腹为婚是社会常态,且两家门当户对,新郎新娘又郎才女貌,任谁看也是一桩极为般配的婚姻。然而,事情在婚后的第二年就开始急转直下。

杨贤怀人如其名,为人贤惠、孝敬公婆,全家上下都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可就在婚后第二年邓隆泮忽然得了一场重病,久治不愈,不知请了多少大夫都无济于事。

那时候人们崇尚迷信,但凡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求仙问卜,遇到治不了的病就找巫医“驱邪”。邓家便找来了巫医,但杨贤怀没有想到的是,这直接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巫医信口胡诌,说邓隆泮之所以得病是与杨贤怀八字不合,要休妻另娶,方能恢复健康。邓家人对巫医的话深信不疑,当即就要让邓隆泮休妻。杨家很快就得知了消息,连夜赶到邓家阻止。

旧社会女子的名节十分重要,被休了的女子下场都非常惨,不仅自己会受到世人指点,连家人的名誉都会受损。

杨家人万万不答应,邓家也觉得理亏,两家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让邓隆泮另娶,将杨贤怀嫁于还未娶亲的邓中夏。事情商定后,杨家人满意地离开了,独留杨贤怀将苦水咽入肚中。

此时,邓中夏刚满15岁,已经接触到了新思想,对父母荒唐的安排感到十分排斥,但当时的他还没有更丰满的羽翼对抗,只好默默接受。

杨贤怀嫁于邓家一年多,邓中夏早已将其当作自己最敬爱的大嫂,如今嫂子竟成了自己的妻子,可以想象双方是怎样的心情。也正是由于这一层别扭的关系,新婚之夜,邓中夏拒绝圆房,并在婚后的第三天就离开家乡求学去了。

不过,邓中夏也十分同情杨贤怀的处境,毕竟她也是受害者。于是,每当写信回家时,邓中夏总会在信中对杨贤怀给予问候,并嘱咐家人照顾其生活。

1921年,邓中夏到重庆讲学途中,看中了一家纺织机,想到杨贤怀可以用此来学习新技能,便花钱买了下来,并在家书中写道:“我的计划是,把一个寡嫂(邓隆泮的新妻)、一个拙妻(杨贤怀)通通送往长沙,学习工艺,两年为期,学成后可到宜章染织工厂工作。”

邓中夏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减轻家庭负担,二是想让杨贤怀有个吃饭的本领,不至于以后无法生存。

邓中夏的想法是出于好意,但宜章染织工厂并没有办成,于是他出资保送杨贤怀到长沙务本女子学校读书,使之掌握谋生的本领。

两年后,杨贤怀从学校毕业,邓中夏不顾父亲反对,一纸休书解除了与杨贤怀将近15年的荒唐婚姻。对于这个结果,杨贤怀不怪邓中夏,因为她知道他已仁至义尽。

解除婚姻的邓中夏一身轻松,他也迎来了自己的爱情。

1925年,邓中夏的同窗好友李启汉回到了湖南江华老家,赎回了从小被卖到别人家的妹妹李惠馨,携其和母亲到了广州的住处“龚寓”。“龚寓”是当时罢工委员会的办公联络地点,邓中夏就住在楼上。

就这样,邓中夏和李惠馨相识了。

李惠馨见邓中夏孤身一人,便帮他洗衣服、整理家务;邓中夏见李惠馨好学,就教她读书认字。一来二去,两人逐渐产生了好感。

李启汉和母亲将二人的感情都看在眼里,便做主同意了这门亲事。1926年,刘少奇、何宝珍夫妇作为证婚人,为邓中夏和李惠馨举办了简朴的婚礼。

婚后,李惠馨四次生育,但一个孩子也没能保住。第一次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生下一个男孩,三天后因躲避敌人孩子不幸夭折;第二次也是一个男孩,因工作无法照料,只好送给一户农家,在战乱中丢失;第三个孩子患肺炎夭折;第四个孩子也因无法照料送人了。

1933年悲剧再次发生。这时,邓中夏与何宝珍正以“夫妻”的假名义做地下工作,因频繁活动,他们被特务盯上。

不久,何宝珍在散发“要求警察局释放被捕革命者”的传单时被捕。为救何宝珍出来,邓中夏不顾生命危险,千方百计与敌人斗争。但就在营救的关键时刻,由于叛徒告密,他也被敌人逮捕。

这年九月,邓中夏怒斥国民党反动派,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9岁。翌年,何宝珍在邓中夏就义的同一地点壮烈牺牲,年仅32岁。

就在邓中夏牺牲的前一年,李惠馨也不幸被捕,等她出狱时,才得知丈夫已经牺牲,顿时悲痛欲绝。为了继承丈夫的理想,李惠馨改名为“李夏明”,“夏”即邓中夏,“明”则期盼光明。

新中国成立后,李夏明先后三次以邓家媳妇的身份到邓中夏故居祭奠,并多方寻找两个下落不明的孩子,却始终没有找到。

另一边,杨贤怀在与邓中夏结束婚姻后并没有离开邓家,她依旧照顾着公婆。但已经没有婚约的杨贤怀已然成了外人,她总是被婆婆为难。

后来,杨贤怀干脆分家而过,将自己结婚时的雕花大床和邓中夏读书时期的用品都搬进了邓家祖上留下来的老屋。也正因为如此,在抗日战争时期,邓家房屋被日伪烧毁,被杨贤怀搬进老屋的东西才得以完好保留下来。

据邓家湾的老人们讲,解放后杨贤怀经中组部和中央军委共同安排到北京定居,后因北京疏散人口又回到了邓中夏故居养老,于1982年病逝,90岁高龄去世。

杨贤怀是不幸的,她被封建礼教束缚了一生,因没有与邓中夏圆房,她一生无子嗣。又因抱着“从一而终”的传统观念,她一生都未改嫁,最终孤独终老。

0 阅读:20
梦桃说过去

梦桃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