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腹泻是孕期常见问题之一。腹泻若及时止泻并不会对胎儿造成太大影响,但若腹泻量大、次数多可造成母体水和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同时脱水使胎盘血流减少,影响孕妈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导致流产或早产。如果出现这个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导致孕期腹泻的原因是什么?1. 激素水平的变化:孕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孕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而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肠道黏膜的通透性,这些都可能引起腹泻。
2. 感染因素:怀孕时孕妇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这些感染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或其他肠道感染,引起腹泻。
3. 饮食因素:孕期饮食结构的改变或不当可能导致腹泻。例如,许多孕妈妈在孕期会服用维生素,但部分孕妈可能会因此出现胃部不适和腹泻。食用变质或不洁食物、过敏食物(如乳制品、海鲜等)或者饮食不规律都可能引起腹泻。
4. 腹部着凉:孕期腹部受凉也可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引起腹泻。
5. 心理因素:孕期的心理压力也可能影响肠道功能,部分孕妇可能会因为焦虑、紧张等原因出现腹泻。
治疗孕期腹泻的措施有哪些?1.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孕期腹泻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妊娠期急性腹泻,应优先考虑补液和平衡电解质以对症治疗。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溶液,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1) 口服补液盐预防和治疗体内失水。对腹泻、呕吐、经皮肤和呼吸道等液体丢失引起的轻、中度失水的防治, 可补充水、钾和钠。重度失水需静脉补液。
2) 除补充水、钠和钾外, 尚对急性腹泻有治疗作用。ORS 中含有葡萄糖, 肠黏膜吸收葡萄糖的同时可吸收一定量的钠离子, 从而使肠黏膜对肠液的吸收增加。用药后 8~12 小时作用达高峰。
2. 注意饮食:腹泻时,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胃和消化道。以下七类食物应避免食用:
1) 辛辣食物:辣椒、芥末、胡椒、大蒜等。
2) 高油脂食物。
3) 冷饮和凉菜。
4) 粗粮:红薯、玉米、高粱、小麦等。
5) 通便食物:桃子、香蕉、蜂蜜等。
6) 高纤维蔬菜水果:竹笋、芹菜、菠菜、木耳、香菇、紫菜、南瓜等。
7) 牛奶、海鲜或鸡蛋。
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蛋等,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同时,可以适量食用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泡菜等,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缓解腹泻。
3.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止泻药物,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缓解腹泻症状。
以下两种止泻药也被认为是安全的:
1) 蒙脱石散:它不会进入血液循环,服用后会完全随粪便排出,同时起到保护黏膜的作用。
2) 乳酸菌素片: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减少排便次数。益生菌和酸奶也有类似的效果。
PS:但一般情况下,轻度腹泻不建议孕妈用药。如果腹泻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应先咨询医生,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4. 腹部保暖:孕妇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可以使用暖水袋热敷腹部,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5. 休息与放松:放松心情及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情绪,有助于缓解腹泻症状。
孕期腹泻虽然常见,但是孕妇平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腹泻的食物,保持腹部保暖,就不必过于恐慌;但如果腹泻持续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腹痛等),应及时就医,以免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