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了解《里斯本丸号》上的两个不可告人的目的

今咯儿爱史评 2024-09-18 08:33:07
概述

“里斯本丸”全长约116米,宽约18米,载重量是7152吨,它原本是一艘大客轮,1940年在巴西被改装成货轮之后,被日本军方征用。

1942年10月2日早上约7时,濒临公海的青浜岛突然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只见距东极镇青浜岛东北约2海里的洋面上,“里斯本丸”号冲起巨大的水柱,巨轮上大批人和货物相继坠落汪洋。

历史背景

1942年9月27日,1816名英军战俘、800名日本士兵,加上日本人从香港掠夺的大量布匹、食品、火炮和军用物资等从香港营地的码头出发,目的地是日本。

甲板上有2台起货机及左右舷2根吊杆,船分3个货舱,所有船舱有2层结构,每层用木质结构成阶梯式,这样可以运输更多的人。离船首最近的一号舱关押着J.T波洛克指挥的皇家海军,位于船桥前部的二号舱关押着斯图尔上校指挥下的皇家苏格兰部队,位于船桥后部的三号舱关押着彼特上校指挥的皇家炮兵和空军。

1942年10月1日清晨4点,“鲈鱼”号发现了“里斯本丸”号,“鲈鱼号”进行低航速跟踪。7点04分,“鲈鱼”号在他最低的射程范围内向“里斯本丸”号发射了3枚鱼雷,但没有一枚命中,第4枚鱼雷发射命中,24小时后,“里斯本丸”号沉没。

国际背景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单独抵抗日本侵略整整十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给中国的抗战带来了机遇。从此,中国的抗战作为全世界反侵略同盟的一分子,同侵略集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作战。

太平洋战场是二战中最后形成的一个战场,导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加入了反法西斯阵营。日本在中国骑虎难下,企图北进却连连受挫,难以和强大的苏联相抗衡,因而决定趁火打劫,以“亚洲解放者”的身份抢夺正被希特勒打得焦头烂额的西方各国在亚洲的殖民地。这一行为遭到欧美列强的一致反对,他们试图以禁运、制裁等政治经济手段胁迫日本就范,重新回到列强之间相互尊重各自领地的秩序中去,甚至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

但日本的“南进”国策已是既定事实,战争机器已经启动再也无法回头。中国在日本看来是用无数“日军将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岂肯不战而退。日本抱着“举国玉碎”的决心,挑战国力强于自己数十倍的美国,投入了太平洋战争。

日本的战略是速战速决,在最短的时间内占领所有目标,摧毁太平洋地区盟军的作战力量,迫使他们(尤其是美国)与日本议和,承认既成事实。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日本于1941年12月7日袭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主力战舰数艘,但没能歼灭美军航母编队,也没有彻底摧毁珍珠港基地。

与此同时,日军开始大举进军东南亚。菲律宾美军在麦克阿瑟调走之后退守巴丹半岛,苦战数月,不得不投降。英军在日军的闪电进攻面前更是不堪一击,香港、新加坡要塞很快失守,整个东南亚相继沦陷。其中,日军对香港的进攻在1941年12月8日发起。香港早在广州失守以后就成为毫无屏障的“孤岛”,英国出于整个帝国的战略考虑没有及时撤退。

到1941年底,驻港英军兵力约为1万人(含部分加拿大部队)。日军首先进行海空封锁,然后从英军防守相对薄弱的陆地进攻。1941年12月14日,香港大陆部分失守,英军退守香港本岛。

1941年12月18日,日军三路登岛成功,英军水源被切断,只好于12月25日投降,香港全部沦陷。

日本在东南亚的巨大胜利并没有带来他们所期望的“停战”,相反,被卷入太平洋战争的各国决心联合作战,彻底击败法西斯。

由于战争消耗巨大,日本又是资源短缺的国家,国力难以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一直采取“以战养战”的野蛮政策。凡其所到之处,当地各种自然资源、社会财富以至劳动力,都在日军的掠夺范围之内。为了弥补侵略战争和军队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的劳动力短缺,日军“充分利用”战俘和当地平民在内的劳力。比如1942年修筑著名的“死亡铁路”—泰缅铁路时,日军驱使6万盟军战俘和20多万当地平民筑路;菲律宾的美军战俘被遣往日本国内替三菱等公司在矿山、企业做苦力;香港的英军战俘,日本则把他们运回国内作为劳动力来使用。

相关事件

受到攻击

"里斯本丸"从起锚地香港行使到舟山,其间行程千里,中途为何未受到攻击?为何在舟山海域被击沉呢?

1942年12月27日《朝日周刊》,前东京高等商船学校校长须川邦彦在《船舶战争对谈》的文章中提到:"从现在美国的游击战来看,不能不认为日本沿岸,到处都有敌人存在。因此,船不管是在日本的海港,还是在其他海港,一旦驶出海港,就不得不感到有敌人的潜艇潜在水里。所以商船上的人,不管是船客或是船员,实际上是冒着非常危险而航海着的"。

当时,美军在太平洋地区遭到战争失利后,其潜艇作战采取了游击战术,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日本运输船舶,以破坏其运输航线。在"里斯本丸"号的全部行程中,沿海曾出现过许多险情,但由于日军在战术上采取了种种防御方法并进行了伪装,因而巧妙而安全地到达舟山海域。

据军事家们介绍,在战术上日军运输船舶常采用的防御方法为:对于单独航行的运输船,为避免盟军游击战,他们将船舶充分武装,在运用上增加船的航速以增强船的驾驶性能("里斯本丸"号被征用后就进行了上述的改装);根据潜艇在海地航行泛出的水泡、发射鱼雷时发现的"一条白线",迅速发现目标,并用大炮轰击;日间航行改用"无烟煤",舱顶构建物(尤其是帆墙)改成小而低矮,以避免被盟军发现;夜间采用灯火管制,不用无线电;不贸然处理船上油类和垃圾物,不在海上留任何痕迹等办法。

"里斯本丸"号正是在日本军队处处"小心谨慎,倍加提防"的前提下,在行驶途中才没有受到攻击,得以安全抵达舟山海域。

那么为何会在舟山东极海域被击沉呢?

据史料记载,舟山位于长江口,当时是日军占领区,无论腹地、沿岸还是海域都在日军严控之下。日本海军基地也驻扎在这里,一旦出现战情,日军的飞机、炮艇即可出动。东极是舟山群岛最东边的岛屿,东极西面海域为日军严控,但东面是公海。美国潜艇正是从公海驶入,发现了"里斯本丸"号,原以为仅仅是一艘日本运输船就进行了攻击,结果却葬送了千余名英军战俘。

就沉船事件本身而言,对双方都是一个惨剧,日军不会为之欢呼,盟军也不会弹冠相庆。

沉船事件

"里斯本丸"被击沉,当年的《申报》和《定海民报》却没有报道,很多人认为是当年新闻界的一大失误,事实究竟怎样呢?

1937年11月12日和1939年6月23日上海、定海相继沦陷后,《申报》和《定海民报》等地方报纸都被日伪控制,日军对所有的宣传工具实行了军事管制。规定:凡政治、军事、文化、新闻都必须为其"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服务,对不利于日本的文章,一律查禁、封杀。

我们从日本侵占时期的《申报》和舟山一些地方报纸中可以发现,"中日和善,共谋东亚共荣圈"、"日军节节胜利"等报道文章连篇累牍,几乎充斥了每期的整个版面,美、英、苏等国的舰船、飞机被日军击毁的消息也随处可见,相反日军失利方面的新闻却难以寻觅。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和事件所涉及的问题,不仅对日军是一个沉重打击,对日本政治外交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封锁沉船事件的消息首先是日本军方的需要。"里斯本丸"号被击沉,对于素以"大日本军队"自称的日军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战争中的失利、损失、耻辱怎么能在自己控制的《申报》、《定海民报》中加以宣扬。

其次是日本政府政治外交的需要。日本将近2000名英军俘虏押解本土有两个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是把英俘作为人质,作为战后用以交换战俘和谈判条件的砝码;二是将战俘充当本国的廉价劳工。

1942年10月23日,《申报》在援引东京10月22日同盟社电讯中说:"陆军昨日公报书中载令,订定办法,以利用被禁日本各地之战俘,入重要工业充半熟练工人"。显然,日本把战俘押运本土充当廉价劳工,完全是篡改国际条约、违反国际惯例和反人道主义的法西斯行为。为掩盖其反人道主义的罪行,日本对"里斯本丸"号载运英俘事件,必然采取种种手段加以严加保密。因为他们明白如果把偷运近2000名英俘的消息公诸于众,必然引起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对日本政府将造成极大的政治压力。因此,当年的《申报》和《定海民报》没有报道"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就不足为奇了。

战俘事件

听当年救援英俘的舟山老渔民回忆,"里斯本丸"号被击沉后,海面上漂浮着大量的布匹,当时这些布匹对海岛渔民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的馅饼。然而当他们发现海面上还有大量的人时,毅然抛掉打捞起来的布匹,救援英俘。但沉船事件发生的翌日,数架日本飞机飞临出事海域进行狂轰滥炸。长江口和舟山海域为日军军事控制区,"里斯本丸"是日军的一艘重要运输船舶,日军为何不图日后就捞,而要将他炸沉,永沉海底呢?

该死的死了,该救的救了,美国潜艇也销声匿迹,要炸的只能是日军自己的船舶和数千英俘。日军如此丧心病狂、急不可待地将"里斯本丸"号彻底炸沉海底,除了杀戮英俘、销毁罪证外,还有没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呢?船上是否还留有外界传说的异常珍贵之物?

据幸存的英俘后来回忆,当年他们在香港被押上"里斯本丸"的时候,看到一箱一箱的货物被搬上船,从保护程度和搬运的分量来推测,箱子里面的东西相当珍贵。因为货物多,战俘也多,那些不是很重要的货物如大量布匹就堆放在甲板上。

据大量历史资料表明,日本侵略者在侵华、侵略东南亚各国期间,所到之处无不大肆抢掠重要物资、文物和金银财宝运到本土。就拿舟山来说,自定海沦陷后,日军就迫不及待的四处搜罗,盘踞在城内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松尾部队派工兵等百余名,前往鸦片战争古战场将古迹"定远"等巨炮13门,拆毁运回本国。

舟山市文联原秘书长方长生曾在日本探亲期间,发现日本一家图书馆馆藏中居然有不少是舟山历代乡邦文献,例如清代的"普陀祖宗录","潮音语录"等,这些古籍大多是日本侵占舟山时被抢夺去的。日本侵华期间,中国的古文物多遭受敌强之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攻占东南亚,其目的就如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所说的"要占领那块地方,为了抢掠日军必需的资源"。由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一艘载重7000多吨的"里斯本丸"号,决不会冒着被盟军袭击的风险,千里迢迢地仅仅运载近2000名英俘到日本,其中必有其他货物。

根据舟山市志和有关资料记载,1942年10月2日拂晓,日本"里斯本丸"载着英军战俘以及大量金银财宝和文物,在途经东极岛附近海域沉没。

0 阅读:10
今咯儿爱史评

今咯儿爱史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