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了解《苏联》疆域与行政区划及科技发展概述

今咯儿爱史评 2024-12-03 08:30:54
概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是存在于1922—1991年的社会主义国家联盟。其由15个权利平等的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领土涵盖东欧的大部分。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与瑞典、美国隔海相望。由苏联共产党执政。

疆域

国土面积

苏联地跨欧亚两大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中亚、北亚。东西最远距离达1万多公里,南北约五千公里,总国土面积达到2240.22万平方千米,与北美洲面积相当。濒临黑海、波罗的海、北冰洋和太平洋。隔海与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日本的北海道岛(南千岛群岛为苏联实际控制的日苏争议领土)相望。陆上分别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以及朝鲜相邻,其中同中国大陆的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等地区有7300多公里的边界线。

苏联拥有42,777千米的海岸线,沿海边界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海岸线在北极圈上。摩尔曼斯克,因为有温暖的洋流湾流,而其他所有在北极圈以北的海岸都被冰封,冻结时间为每一年中的十个月。

行政区划

在1957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建议,把按行业和部门管理的模式变成按地域原则管理的新模式。为此成立了国民经济委员会。最初曾计划将全国分为20个大经济区,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国民经济委员会这个新体系被分成若干块,列入到行政区划网中:在俄联邦境内建立了70个国民经济委员会(占全苏行政区划总数105的2/3),覆盖了14个自治共和国及55个州和边疆区;莫斯科市设专门的国民经济委员会。

1962年赫鲁晓夫又建议修改宪法,打算用新宪法的形式将国民经济管理的新结构固定下来。宪法草案第94条规定,地方苏维埃根据生产和地域原则组成。赫鲁晓夫坚持要让最高苏维埃和其他苏维埃在经济领导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民经济委员会成为苏联行政区划的第二种尝试。但是,扩大国民经济委员会的权利是同当时国家稳定的行政区划相矛盾的。这一改革触及到各部门干部的切身利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大阻力。

1962年11月,俄联邦国民经济委员会的数量减少到24个(全苏联减少到48个)。

1991年,几乎所有共和国都宣布自己为联邦共和国,五个自治州中的四个(阿迪格、卡拉恰耶夫—切尔克斯克、哈卡斯、戈尔诺—阿尔泰)也宣布自己是属于俄罗斯联邦成员的主权共和国;犹太自治州、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泰梅尔自治区、汉特曼西斯克自治区以及楚克奇自治区都提出要改称自己为自治共和国。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关于自由经济区的指示成为在建立市场关系条件下确定边疆区和州的地位的第一个正式文件。

继滨海边疆区(1990年10月的纳霍特卡自由经济区)之后,1991年在阿尔泰边疆区、萨哈林、赤塔、克麦罗沃、加里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州等地都相继建立了自由经济区。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联邦中的联邦,加盟共和国中的自治共和国,边疆区或州中的民族自治区。

含巴什基尔、布里亚特等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和129个边疆区或州。

1936年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分裂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3个加盟共和国。

1940~1956年,存在过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56年并入俄罗斯联邦,改名为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这时加盟共和国总数是16个,最后又还回到15个。

加盟共和国苏联历史上存在过的16个加盟共和国:

东斯拉夫三国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波罗的海三国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高加索三国

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中亚五国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科技体制

为了借助俄罗斯科学院在世界科学界的名望,1925年苏联政府隆重庆祝科学院成立200周年,同时把俄罗斯科学院改名为苏联科学院。

从1925年到二战前,苏联科学院被纳入苏联政府直属权限内(1933年);总部从列宁格勒迁到莫斯科(1934年);成立工程科学分部(1935年),以军事科研带动基础科学研究,提高军事科研和军工生产的整体水平;推荐苏共党员和军工管理人员成为院士;大幅提升研究机构、科研人员和科研经费数量。但是,苏共领导人也通过建立沙拉什卡机构和大清洗,迫害、镇压知识分子。

1941年二战爆发,苏联政府建立了应对战争的动员式科研管理运行模式,依靠政—军—工—科—技一体化的高效社会组织管理网络,团结全民,最终赢得战争胜利。在这个体制中,斯大林拥有绝对指挥权,自上而下严格管控各级机构,并通过克格勃情报系统迅速获得信息反馈。科学家在体制中直接参与重要军事科研项目,与当权者建立了共生关系。

1945年以后,斯大林及后续苏联领导人保持并扩展了动员模式,把计算机、原子能的研发和综合利用以及航天领域纳入优先发展战略领域,打造了政—军—工—科—教五位一体化、具有刚性结构的国家化科技体制,在短期内取得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达到全面发展基础研究、保护国防工业和国家安全的目的。

1961年4月,国家科委改为苏联部长会议国家科研工作协调委员会。1978年起,改名为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航空航天

苏联航天研究起源于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利用火箭进行太空飞行的设想。20世纪20—30年代,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浪潮中被广泛传播,激发了苏联公众对航天事业的极大兴趣。1924年,苏联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太空飞行研究组织——星际通讯组。1930—1933年,苏联研制出第一批液体火箭发动机和世界上第一台电热火箭发动机。1933年,苏联军事委员会批准成立世界首个国家级火箭技术研究机构——喷气科学研究所。这标志着苏联火箭研究被纳入国家军工科研体制。但是,随着领导人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在大清洗中遇害,苏联火箭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世界航天第一人 苏联航天员加加林

二战结束后,苏联以优厚待遇吸纳了大量出色的德国工程技术人员。经过5年学习和近30亿卢布的研发经费投入,苏联第一次自主设计、研制了V-2火箭的改进版——P-2火箭、世界第一个核弹运载工具P-5M火箭和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P-7。但苏联航空领域的主要负责人科罗廖夫更关注和平开发太空。他利用P-7在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率先开启了人类太空时代。

1959年,苏联空间探测器月球—II号发回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图片。1961年,苏联英雄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1986年,苏联发射了和平号太空站,在2001年坠毁以前,它是人类最大的飞行器。1988年,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顺利发射升空,象征着苏联航空技术水平的巅峰。

苏联轨道人造地球卫星邮票

苏联的火箭技术与太空飞行研发经历了一个从专家自觉到政府顶层决策的过程,是苏联集举国之力对基础科学、应用科学、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设备进行战略选择、集成建构的过程,展示了政—军—工—科—教五位一体的国家化科技体制所具有的系统化、信息化、快速化等优越性,是苏联登上科技强国之巅的重要标志。

理论研究

1922年,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苏联科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指出,宇宙依然处在膨胀之中。1934年,苏联科学家帕维尔·切伦科夫发现,运行速度接近光速的粒子,当它穿过液体或半透明物体时发光。这种现象被后来物理学界称为"切伦科夫辐射"。随后这个原理被广泛应用于高能物理中,用于检测带电粒子并测量它的速度。

约飞,Α.Ф.是苏联科学史上的领袖型科学家,一生都处于苏联物理学发展的核心位置。约飞是苏联第一位从事半导体研究的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约飞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对半导体的性质、光生伏达电池、热电效应做了研究,50年代开始研究微型化,这些对苏联物理学和苏联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还在1918年倡导建立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该所是苏联物理学的摇篮和苏联物理学发展的中心,更是约飞学派的诞生地。约飞学派的主要成员有卡皮查、库尔恰托夫、朗道、鲁金斯基、谢苗诺夫、吉科因、米赫耶夫等许多人。他们中的谢苗诺夫、朗道、卡皮查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约飞学派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成绩极具创造性,特别是在凝聚态物理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一领域的带头人物就是朗道,他对苏联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62年朗道因液态氦的基本理论而获诺贝尔奖。约飞和学派的其他成员也对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20世纪20年代,卡皮查在英国时就开始了低温研究,1936—1938年研究了液化空气的新方法;1937年宣布液态氦超液态的发明,1940年发现氦由固态变为液态条件下的温度质变,被称为卡皮查质变,1978年因低温物理学领域的发明和创造同样获得诺贝尔奖。 列夫·朗道还提出了著名的朗道十诫。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多数苏联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和原子物理学家都参加了由库尔恰托夫领导的与核武器研制相关的研究。库尔恰托夫是苏联原子武器计划的领导人,他为创建原子核的技术基地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于1933年开始研究核物理学,并取得重要成果;1934年研究分支核反应,被称作电子轰炸;1935年发现同质异能现象。这些工作对研究核反应及动力学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丰富了他的原子核理论,更有助于他对重核裂变所做的一系列研究。1942年,由库尔恰托夫领导的莫斯科第二核武器研究室成立,其中坚力量还有亚历山大罗夫等。1949年苏联第一枚原子弹研制成功,约飞学派的成员都参加了其研制工作;1953年苏联爆炸第一枚热核炸弹,而且在库尔恰托夫的领导下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事业也有所发展。

1975年,由于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作出的贡献,康托罗维奇与美国经济学家佳林·库普曼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苏联经济学家。

1 阅读:447

评论列表

用户42xxx98

用户42xxx98

6
2024-12-19 10:50

苏联的疆域基本都是继承蒙古帝国的

今咯儿爱史评

今咯儿爱史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