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瞬,春节一过,立春一到,茶山渐次苏醒。春是热闹又轻缓的,对于茶人来说又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段:上山、下山,观树、看叶,试茶、聊茶。
而爱茶的你,可能也在或多或少的关注着春茶。春茶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其间又会细分到头春、正春、春尾。
那么【在购买春茶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头春、正春、春尾茶要买哪一种呢?】本文就详细和茶友们聊一聊。

\\\

春茶的广泛定义:是指在立春到立夏之前这一期间,所采摘的茶树鲜叶制作成的茶品。
农耕文明在广袤的华夏大地发展了千年,二十四节气成为了农耕的重要依据,于是春茶的采摘时间,也随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小满、立夏,而决定。

\\\

气候、土壤、森林环境、水分、茶树的树龄等。
每年的2月底3月初,去往茶山的话,你就会看到很多台地茶、小树茶已经发出了芽叶,而乔木、古树丝毫不见动静。
很多人就会疑惑,这是为什么呢?最大的原因是乔木、古茶树的生长周期要较台地、小树的生长周期长很多。
生长周期长决定着乔木、古茶树的发芽时间,通常是在3月中旬。而不同的山头,又会存在一定的早晚差异。

\\\

普洱春茶的鲜叶原料,会根据茶树芽叶在春季的先后生长顺序,进一步划分为头春、正春、春尾,表明一年中春茶的采摘次数,大范围内是3次。
而这3次的采摘上,无论是鲜叶还是制成的茶品都会存在差别。
要是再继续根据茶树的树龄来细分,比如台地茶、小树茶、生态乔木茶、古树茶等,又会产生采摘时间上的差异。

根据节气,头春、正春、春尾茶通常划分如下:
头春茶——惊蛰到清明前这段期间内(3月到4月初),采摘的鲜叶制成的茶品;
正春茶——清明后到谷雨这段时间内(4月初到4月末),采摘的鲜叶制成的茶品;
春尾茶——谷雨到立夏这段时间内(4月末到5月初),采摘的鲜叶制成的茶品。

春茶的采摘时间根据上面的划分,从开始到结束大致需要3个多月的时间。以上是根据节气划分出来的,而普洱茶中有一个特殊的类型——古树茶。
在古树茶上,树龄越大,其发芽的时间越晚。茶农通常会将第一波发芽的鲜叶,采摘制作成的茶品,称为头春;第二波发芽的鲜叶,采摘制作成的茶品,称为正春,以此类推。

\\\


如果你熟悉采摘的这三大时间段,即2月到3月;3月到4月;4月到5月中旬,那么可以对头春茶、正春茶、尾春茶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当然并非人人都能清楚的了解春茶的采摘时间,所以也可以根据茶品的条索、滋味品感以及叶底来进行判断。
头春茶:初春时节,气候逐渐变暖,茶树经过一整个冬天的养分积蓄,能够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养料,茶树枝条上发出的茶芽壮硕、繁盛。
同时,芽叶上茸毛满批,轻触非常柔软,近观叶间距较短。制成干茶后,茶条壮硕,有质感。

因茶树的生长周期较长,能够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养料,所以促使茶叶中香气物质、氨基酸类等物质的含量较高,制成头春茶,茶品冲泡后,茶汤中所含的茶香馥郁高扬,滋味鲜甜清爽。
初春,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产茶区气候刚刚回暖,降雨量少甚至不降雨,所以这一阶段的头春茶产量较正春和春尾茶少很多。

正春茶:清明至谷雨,正是降雨量丰沛的阶段,此时茶树因得到雨水的滋养,能够为芽叶提供充足的养料,芽叶在雨水的辅助下,生长旺盛。
与明前茶相比,芽叶要更壮硕些,同时叶梗会粗一些,叶间距变长。芽叶大量抽发,为正春茶品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基础。
清明至谷雨期间制成的茶品,茶叶中多酚类物质、氨基酸等可浸水物质含量比较丰富,冲泡后茶汤滋味浓郁,同时茶叶耐泡度高,有的古树茶,能够泡到18泡。

春尾茶:谷雨到立夏期间,是这一年春茶的最后一波采制。此时节,降水由多到少,由广泛到密集;光照时间加长,气温大幅上升,芽叶生长十分迅速。
生长速度加快,一方面提高了芽叶的数量,但另一方面会使芽叶的内含物质来不及大量积淀,导致制成的茶品内含物质较头春和正春要少一些。

春尾茶的主要特征,单从干茶来看,其叶梗较长,叶片略薄。冲泡后,滋味中的甜度会下降一些,但茶香高扬馥郁。
以上,便是在购买春茶前,给茶友们分享的一点春茶知识。茶友们可以参考。
\\\
本文观点茶友们怎么看呢?
不妨在评论区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