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结节,甚至有些人肺部、甲状腺、乳腺、子宫等全身到处都长,我们通常把这种身上多处长结节的体质叫作结节体质,并认为这种体质的形成多与肝郁气滞有关。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主管人体的津液气血向全身输送。
如果一个人长期生气,导致肝郁气滞,那么气血的输布能力就会降低,进而出现了局部的瘀血和气结,长时间的气瘀就会化气成型,也就形成了结节,因此,针对这部分人群,中医常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式实现结节的消散。
前段时间,门诊上来了一位结节,她是一名老师,因为带毕业班,升学压力也很大,情绪容易急躁,去年查出双肺多发结节,较大者7mm,患者因平时没有什么症状,也没有过多关注,今年体检,结节不仅增大2mm,数量也有所增加。

经了解,患者平时常感到胁肋胀痛、胸闷不舒,情绪波动时会加重,偶尔咳少量白痰,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于是开了一方:柴胡、枳壳、白芍 、炙甘草、香附、川芎、浙贝母、玄参、牡蛎、夏枯草、陈皮、茯苓。(中药一人一方,需根据个人体质辨证,切勿自行服用)

两周后前来复诊,患者反馈咳痰情况改善,胸闷也有缓解,于是在原方基础上稍作调方,坚持调理一段时间,患者症状全消,最大的结节缩小至4mm,其余小结节钙化,不用再担心了。
这其中是什么道理呢?
该患者平时容易生气,压力比较大,长期不良的情绪导致肝郁气滞,最终引起血瘀;肝木克脾土,脾虚运化不利,生成了痰湿,痰瘀互结,最终产生了结节。
所以再看这个方子:

柴胡、枳壳、香附——行气宽中、疏肝解郁;
白芍——养血柔肝;
川芎——行气活血;
陈皮、茯苓——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浙贝母、玄参、牡蛎——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夏枯草——清肝泻火,散结消肿。
炙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之效。
临床40余年,我想告诉大家:中医治疗肺结节,关键在于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用药也需要因人而异,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能不能用, 我很乐意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