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一条不起眼的新闻,在军迷中间引起轩然大波。
作为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却被航空集团免职,查无此人。
究竟发生了什么,竟然让他从官网中“消失”?
杨伟:歼-20的总设计师2025年1月19日,本来是一个普通的一天。
但是一些网友们却发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官网上,找不到杨伟的简历。
说起杨伟,不得不说一下他对咱们国家的功绩,在杨伟的带领下,团队用了20年,才成功研发歼-20战斗机,开启我国的四代机时代。
歼-20的意义非同一般,它的出现,说明中国的航天工程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它是我国的一款重型隐身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三款进入量产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
它的出现,代表着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第二个列装自研五代机的国家。
歼-20向世界宣告,中国的空军作战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2024年3月19日,我国的飞行员在训练结束后,发现美国的一架军机,正在往我国的航空领域飞行。
对于敌军的挑衅,我国的飞行员当然不能容忍。
飞行员立即驾驶歼-20,应对敌军的进攻,经过一番激烈的交战,我国的飞行员成功地击退了美国的战斗机。
参考信源;海峡新干线
可以说,我们国家研制出歼-20,战斗能力非常强大,能够应对国外军机的侵犯。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他是我国航天工程领域的一颗闪亮的星星,让我国的航天工程事业走向新的高峰。
作为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曾经说过,“从之前别人做什么,我们跟着做什么,到今天国家战略需要什么,我们就能干什么。”
在杨伟看来,咱们国家的战斗机研发,已经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
歼-20其实不是杨伟第一次担任战斗机的总设计师,说起他的经历,可以说是非常的出彩。
在他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最值得提起的,就是他同时研发歼-10和“枭龙”。
杨伟的功绩1998年,35岁的杨伟,负责主持歼-10优化、攻坚克难、最终定型的工作。
接到这项任务时,杨伟拼尽全力、想方设法,就是希望能够圆满完成这项工作。
但是杨伟不怕吃苦,进行多次的试验,杨伟团队提出了一些优化方案,减少定型试飞起落架数,有效地缩短了周期。
在对前期数据认真分析后,杨伟团队如期完成任务。
歼-10飞机成为我国军机史上,第一个实现当年定型、当年批量装备部队,也是中国第一次没有仿制和参考对象的情况下,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研制的战斗机。
但在杨伟研究歼-10的同时,他还要负责“枭龙”的项目,这个项目由中国与巴基斯坦共同投资,是一次国际合作。
让杨伟感到棘手的是,这两项任务的时间节点基本上是挨着的。
杨伟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杨伟团队用23个月就实现“枭龙”从技术探索到实现首飞,成为了我们国内研制飞机领域的一个奇迹。
“枭龙”首飞成功后,应巴基斯坦的邀请,杨伟去他们国家进行技术交流,那个时候杨伟得到巴基斯坦国家的最高礼遇。
参观寺庙的时候,巴基斯坦政府更是为他铺上了红毯,还让杨伟参加了作战部队的检阅。
参考信源:环球网
面对难以完成的任务,杨伟总是不怕苦难、勇往直前,一次又一次地攻坚克难,推动我国航天工程领域快速发展。
天才的背后杨伟有今天的功绩,得益于他自己的聪明才智,杨伟中考离满分仅差一分,这一年杨伟破格参加高考,他的高考分数距清华北大的分数线只差一两分。
毕业之后,杨伟就被分配到成都的一个研究所,但是杨伟有自己的目标,他找到了“歼-10之父”宋文骢,请求做他的助理。
宋文骢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担任空九师的机械长,在战争中,他知道航天领域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于是战争结束后,他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宋文骢在航天工程方面还是很聪明的,当时还是学生的他,就参加了飞机研制的工作。
宋文骢的一生与中国的航空事业密不可分,他不仅是一位航空领域的天才,还是一个惜才的人。
他知道杨伟是一个天才,将来一定有所成就,就把他安排在新成立的研究室,让他参与关键技术的研究。
几十年来,杨伟在航天领域兢兢业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给中国航天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
这样一个天才,却在没有任何预告的情况下,突然被免职,自然会让网友们好奇背后的原因。
杨伟该何去何从?网友们感到奇怪,也是因为就在几个月前,杨伟还出现在大众面前,当时他参加了一个重要会议。
2024年9月2日,成都举行了一个重要会议,这个会议主要是为了庆祝飞行器数字敏捷设计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揭牌。
在致辞仪式上,杨伟对这个实验室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希望实验室能够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基础理论、算法等方面能够有所突破。
这次露面,杨伟还是精神饱满,对于实验室的发展还做了规划,丝毫看不出有任何异常。
这样一位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如今却被免职,这让很多网友感到奇怪:难道杨伟又有什么重要任务去完成?
在网友们各种猜测、议论纷纷的情况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官网暂时没有任何说明。
正是这种“冷处理”的态度,更是让流言满天飞。
在官方没有给出具体原因情况,网友们也是各种猜测。
有些网友认为,杨伟已经62岁,这个年龄已经不太适合在一线继续工作,或许是杨伟身体支撑不了高强度的工作,选择退居二线。
还有一些网友说,可能是杨伟分配到更加重要的工作,现在还不能说。
但是网友们的猜测,都缺乏实际的证据,现在只能等官网的消息。
不管杨伟免职后选择做什么,他对我国航天领域做出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
参考信源
山东省科协
封面新闻
上观新闻